鐳射排版技術:讓漢字從電腦中“誕生”

新中國的第一丨鐳射排版技術:讓漢字從電腦中“誕生”

如今,我們用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處理中文資訊已經習以為常,而在40多年前,這是一件難以想像的事情。

系列報道《新中國的第一》帶您走近新中國第一個電腦中文資訊處理系統——漢字鐳射排版。

點擊進入下一頁

四十多年前,我國的電腦還主要用於科學運算和國防尖端工程,系統裏沒有精密漢字。報紙、書刊主要用鉛制的活字排版印刷,手工挑字、人工排版效率很低。為此,新中國在1974年8月設立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748工程”,研發漢字資訊處理系統。最難的一步,就是讓精密漢字進入電腦。當時還在北大當教員的王選和妻子陳堃銶,參與了這項工程的研究。

點擊進入下一頁

北京大學王選電腦研究所教授中國科學院與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選夫人陳堃銶:英文有二十六個字母,大小寫共五十二個。我們(漢字)常用字就有六七千,至少有十幾種字號,還有不同的字體,這樣一算至少有好幾千兆。當時我們用的電腦記憶體外存加起來六兆多,這個存儲量當時就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題。

點擊進入下一頁

1975年,王選用“參數表示規則筆畫,輪廓表示不規則筆畫”這種獨一無二的方法,把幾千兆的漢字字形資訊,大大壓縮後存進了只有幾兆記憶體的電腦,這是新中國在世界上,首次把精密漢字存入了電腦。經過四年的連續攻關,王選團隊又採用當時超前的鐳射排版技術,成功從電腦裏輸出了漢字。

1979年7月,新中國誕生第一張用“電腦-鐳射漢字編輯排版系統”整張輸出的中文報紙。此後,從成功排出樣書《伍豪之劍》,到在新華社中實用成功,漢字鐳射照相排版系統成為新中國第一個電腦中文資訊處理系統,後來不僅風靡全國,也出口到日本和歐美等發達國家。

點擊進入下一頁

陳堃銶:他們日本説為什麼要買中國的?就是覺得是最好。我們中國人是很聰明的,真是,就只要我們能夠踏踏實實地幹。王選有句話,要走向世界,中國人有這個能力。

改革開放40多年來,王選團隊自主研發的一系列高科技成果,不僅顛覆性改造了新中國的新聞出版印刷行業,也在世界範圍內推動了中文資訊化的全面發展,電子書、新聞類應用軟體等廣泛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點擊進入下一頁

北京大學王選電腦研究所所長郭宗明:在如今大數據、人工智慧的時代,我們研究跨媒體的檢索、生成等技術,讓中文資訊處理插上了人工智慧的翅膀,使得人們的生活更加個性化、智慧化。

點擊進入下一頁

如今,748工程已經過去了40多年,中文資訊處理的研究已經從用電腦處理和顯示漢字字形,轉向了用電腦對漢字語義的理解和再生成。根據深度學習演算法,電腦可以模倣手寫筆跡造字,也可以寫文章、作詩,還能把文字、音頻、圖像、視頻,都轉化為同一標準的表達方式,中文資訊處理邁入人工智慧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