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建設豈能把重心放在“刷白墻”上?

近日,筆者下鄉遊玩,看到一個村正如火如荼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一支施工隊伍,正給公路兩旁的民居粉刷白色外墻。據了解,有些村民房屋剛建好沒多久,外墻已經貼上了漂亮的瓷磚,非常不情願再統一刷白。但架不住村幹部好説歹説,最終都整齊劃一被“刷白”。也有一些村民擔心白墻時間久了,經風歷雨,容易變臟、變色,反而不美。(7月8日《人民日報》)

建設美麗鄉村,是黨的十八大報告對全黨同志提出的奮鬥目標和要求,是黨中央向全國廣大農民群眾作出的莊嚴承諾。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只是簡單的把墻刷一刷、綠化搞一搞、垃圾清一清,讓外表看上去風格相對統一,整體環境看上去確實比較“新”。可這能説明什麼?美麗鄉村建設需要優美環境的支撐,但這絕不是全部內容,更重要的美麗應該是有內涵。

美麗鄉村建設不能只靠“刷白墻”裝“面子”,更要有經濟發展,農村面貌做“裏子”,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內外兼修”,才能讓鄉村風景美、風尚優、文化濃。從村莊建設來説,不宜千房一面、千村一貌,而是要彰顯自己獨有的特色,以滿足當地群眾的生態、生活和生産要求為先,符合農村實際,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體現農村特點,“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

一個美麗鄉村,不僅要物質上富足,還得具有文明的鄉風民風、良好的社會風氣。可以説,只有鄉村的“裏子”加強起來、光鮮起來了,美麗鄉村才能稱得上真正的美麗,讓人記得住、留得下。基層是“主戰場”,對形象工程更要“零容忍”,顧好“面子”更要填充好“裏子”,才能讓美麗鄉村建設有形更有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