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貼女孩”貪污近600萬公款只為網購?

如果不是穿著監服,很難把眼前的這位面容姣好、身材高挑的姑娘與“貪污犯罪嫌疑人”聯繫起來。

張瑤,女,1981年3月出生,北京市西城區人,海歸碩士,案發前係某電視節目交易中心業務員。

2015年至2017年間,張瑤利用職務便利,通過偽造印章、合同、三方協議、付款變更説明等方式,分拆20余筆將電視劇購片費、保底費、分成費轉至16家第三方公司,再要求以上公司將款項轉到其個人名下,經調查部門認定,涉及金額595.56萬元。

2019年3月11日,在北京市海澱區監察委員會成立兩週年前夕,這名80後姑娘張瑤被解除留置,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這是海澱區監察委員會成立後又一例對非黨員幹部採取留置措施並順利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的案件。

“便利貼女孩”緣何貪污公款?

時間回溯到2008年,27歲的張瑤成功獲得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碩士學位,結束了長達四年的海外留學生活,返回北京,成為某電視節目交易中心的一名員工。

該中心既承擔中央電視臺版權節目的海外發行任務,也投資購買和代理大量電視劇、紀錄片、動畫片在海外的獨家發行權。入職後,張瑤被分派到輔助銷售支援組,主要負責與各影視公司製片方洽談版權採購、版權收入分成相關事宜。半年後,張瑤順利轉正,一幹就是十年,這份工作也是截至案發前她唯一做過的工作。

工作穩定,衣食無虞,別人眼中張瑤輕鬆取得的令人羨慕的生活,並不能代表她最真實的內心體驗。面對部門中眾多擁有老資歷、老資格的同事,張瑤這位海歸碩士並沒有刷出太多“存在感”,自小性格溫順又初入職場的張瑤漸漸成了部門裏的“便利貼女孩”。

“我不缺錢,我也不愛錢,可我不明白憑什麼這些工作都要我一個人來完成。一次兩次也就算了,這麼多年來都是這樣,從來沒有改變過,就連我生病住院期間都要帶病處理業務上的事情,醫生讓我休養一個月、單位卻只讓我休養了半個月……”終日被部門裏的雜事、瑣事纏得焦頭爛額,表面不動聲色的張瑤心裏漸漸發生了變化。

2015年,入職七年的張瑤已經可以獨當一面了,卻依然沒有走出工作中的“困局”。那年年初,一位有過合作的製片商來找張瑤詢問分成款事宜,想到日後可能還會合作,張瑤就找財務人員幫著問了問。

這家製片方的電視劇分別賣了兩家公司供應權,二者均有收入,但製片方做收款準備時只開了一家供應權的發票,他們不知道還有另外一筆供應權的款項。張瑤詢問財務人員:“咱們要不要把另一筆錢也一併打給製片方呀?”財務人員反問:“製片方來找你要錢了嗎?”張瑤説:“沒有。”財務人員説:“那就不用打給他們,咱們賬上有錢不是比沒錢好嗎,等他們想起來了再説。”

“大筆大筆的資金趴在公司賬上,如果製片商來要,公司就會支付;如果製片商不來要,這些錢就成了‘無主的肥肉’。”時至今日,張瑤還能清晰地回憶起當時的情形。

張瑤沒想到,自己隨口一問竟問出了“大學問”,在眼前巨大誘惑的驅使下,一場移花接木的大戲漸漸醞釀生成,張瑤就這樣一步一步將“黑手”伸向了公款,以此來發泄心中積壓多年的不滿。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就在此時演變成了不受控制的“購物癖”,“便利貼女孩”的“黑化”過程也在這個階段悄然完成。

近600萬公款可以換來什麼?

剛開始張瑤並不懂其中的玄機,通過朋友的朋友聯繫了一家第三方公司,第一筆套取的款項只有7000多元,但第三方公司要求五五分成,這讓張瑤很不高興,只合作了一次就放棄了這家公司。

初嘗甜頭的張瑤注意到辦公室的傳真機經常會接到代開發票公司的小廣告,她按照上面留的電話先後和兩個人取得了聯繫,並通過這兩個人控制下的10余家第三方公司交替代開發票。張瑤偽造了假的合同文本,又在網上找人代刻了30余枚第三方公司的假章用於偽造製片方和第三方公司之間的變更説明或變更協議,再借用第三方公司的營業執照和賬號資訊瞞天過海套取相應款項。最終,第三方公司扣除約6%的費用後將595.56萬元贓款轉至張瑤個人的銀行賬戶。

這近600萬贓款去向如何呢?它們既沒有變成房、車等固定資産,也沒有變成包、酒等奢侈品,更沒有投資理財讓錢生錢,而是通過張瑤的淘寶賬戶變成了眾多網購來的小物件兒:玩偶、鑰匙扣、床頭挂件兒……少則幾元,多則幾百元。

“不知從何時起,我養成了一不高興就上網購物的習慣,發展到後來,每天如果不上網買東西,我就渾身難受、坐立不安。買什麼東西不重要,關鍵是購物帶來的快感能暫時壓制住我內心的苦悶情緒。”張瑤的網上賬戶已經達到五顆金黃色皇冠的買家等級,點開她的購物清單,甚至會産生一種逛“兩元店”的錯覺——雜亂無序,都是一些便宜又不實用的東西。

因為買的多,張瑤的網購物品先是堆滿了公司裏裝母帶的小倉庫,而後又填滿了爺爺家的一個大房間;因為不實用,張瑤買的許多東西都沒有拆包裝,有的收到貨後甚至從未打開過。

用近600萬的公款換來一堆無用的網購商品,繼而再換來牢獄之災,張瑤的行事邏輯讓很多旁觀者看不明白,但她自己卻痛得真切。遭遇職場冷暴力的她固然值得同情,但這些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的不公、不快、不悅絕不應該成為貪污公款、違法犯罪的藉口。

“如果上天給我再來一次的機會,我一定會將我的苦惱與家人分享,也會儘早去看心理醫生,決不會像現在這樣鑽牛角尖兒,選擇以極端的手段解決問題最後只會讓自己走上歧途。”張瑤追悔莫及。

如何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根據監察體制改革的新要求,張瑤雖然為合同工,卻屬於在國有企業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屬於監察對象。2018年10月11日,張瑤接到了來自海澱區監委的電話,在家人的陪伴下,她第一時間趕到海澱區紀委監委。

“做人還是要踏踏實實、勤勤懇懇的,要明白公是公、私是私,不能做一點兒公私不分的事情,如果你做了,肯定會受到懲罰。”張瑤在懺悔書上如此寫道。

“從始至終,張瑤的悔罪認罪態度都很好,看得出來她已經深刻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了。”作為案件承辦人,海澱區紀委監委第六紀檢監察室幹部張斌讀出了張瑤眼神裏的誠懇,也為她感到惋惜。

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比賽,每一步都至關重要。張瑤從小家境優渥,她父母在物質生活方面從未苛待過她,但由於工作繁忙,在精神層面給予她的關懷卻少之又少,使她養成了任性妄為、敏感內向、抗壓能力差、花錢大手大腳的性格。享受父母“過度保護”的張瑤一遇到挫折就原形畢露,希望通過父母“買單”來填平過錯的鴻溝。原生家庭的缺憾塑造了她畸形的金錢觀,也為她的犯罪之路埋下了伏筆;甘於“啃老”的依賴心理則讓她在錯誤的犯罪道路上越走越遠。由此可見,無論是不是黨員幹部,加強自身修養都須臾不可鬆懈,要把理想信念教育和紀律規矩教育作為一生的必修課來對待,努力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擰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總開關”。

張瑤所在單位在監管上也存在較大漏洞。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該電視節目交易中心擁有在海外代理髮行電視節目的天然優勢,但卻因為不重視廉政風險防控、沒有盯緊關鍵少數而讓産業鏈背後隱藏的利益輸送鏈條成了滋生腐敗的溫床。2016年海澱區地方稅務局曾因為張瑤經手的第三方公司存在偷稅漏稅現象而約談其財務人員,但單位管理層既沒有引以為戒全面徹查其中的問題,也沒有完善財務制度漏洞,厘清崗位職責,規範業務流程,最終導致張瑤不收斂、不收手,在單位被約談後又貪污了300余萬元公款。從張瑤墮落的軌跡來看,她並非一開始就有無視黨紀國法、貪污公款的思想,週遭環境的變化使她漸漸滋生出了僥倖心理,而制度上的漏洞、監管上的缺位和重重審核中的流於形式,也使張瑤錯失了被組織挽救的機會,原本嬌艷的鮮花要在數載鐵窗生涯中慢慢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