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營養 老年餐桌“承包”獨居老人的胃
方便營養老年餐桌“承包”獨居老人的胃
【現實挑戰】老年人面臨做飯難、吃飯難的問題,高齡、孤寡、空巢老人,一日三餐成為“頭等大事”
【應對措施】政府協調整合各類資源,制定發佈相關的政策給予大力支援
做飯難、吃飯難,是不少老人需要面對的棘手問題,特別是對於高齡、孤寡、空巢老人,一日三餐更成為“頭等大事”。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社會對於老年人關注度的提高,市民政局等部門協調整合各類資源,制定發佈相關的政策給予大力支援,老年餐桌開到家門口,老年人“吃飯難”的問題有所改觀,滿意度也在不斷地提升。
滿足老北京人口味
社區老年餐桌主供麵食
每天中午11點半,位於朝陽區八里莊街道紅廟社區機二委小區的“咱家味道”老年餐桌裏就已經熱鬧起來了。這家老年餐桌以主食為主,每天午餐會為社區的老年人準備一犖一素的菜品。
老年餐桌負責人俞洪濤介紹,因為小區老年人較多,而老北京人又喜歡吃麵食,所以餐食以麵食為主,平時有饅頭、花卷、包子、肉龍、麵條、餃子和大餅等,提供早、中、晚三餐,午餐還有炒菜,湯和粥都是免費的。而且,這裡不僅對65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有相應的優惠,還為社區7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和殘疾人提供免費送餐服務。每天的原材料也都是當天新鮮的食材,均是通過京客隆、家樂福等大型超市購買,從源頭上保證了食品的安全。
“老人做一頓飯往往吃上好幾天。有的老人愛忘事,鍋放在爐子上都能忘記。讓老人自己做飯既不方便,又不安全。”紅廟社區黨委書記高書鵬説,老人們更喜歡坐在一起吃飯,聊聊家常,圖個熱鬧。
朝陽區八里莊街道紅廟社區的張國華,今年已經82歲了,前幾年他和老伴兒身體還不錯,每天老兩口還能自己做三頓飯。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從老伴兒生病後,一個簡單的吃飯問題,成了他晚年生活中的大難題。“兒女也特別擔心,每個週末都趕回來買很多吃的,就怕我們吃飯湊合。”張國華説。其實像張國華一樣的老人並不在少數,存在吃飯難的老人恰恰是高齡、獨居、空巢的老人。
有了“咱家味道”老年餐桌後,張國華讚不絕口:“這兩年改善真是挺大的,前幾年哪兒有這麼方便,現在下個樓遛個彎兒的工夫就解決了吃飯問題,兒女也省心了不少!”
農村“幸福食堂”
老人邊吃飯邊嘮家常
城裏的老人吃飯得到了有效解決,遠郊區的老人也一樣有口福。“比自己家做飯好吃,味道好,花樣多,我一天來吃兩頓,每天都不重樣。不但我們省心,兒女也放心了。”家住延慶區四海鎮黑漢嶺村71歲的于久蘭表示,自從有了“幸福食堂”,自己和老伴兒每天都來這裡吃飯。
走進黑漢嶺村老年餐桌,餐廳墻上紅色的“和諧餐廳、幸福你我”文藝畫映入眼簾,老人們圍坐在一起邊吃飯邊嘮家常,聊過往,講村史、講趣聞,其樂融融,不時傳來陣陣笑聲。“老年餐桌已經成為延慶美麗鄉村建設的自選項目。餐桌不僅解決了吃飯問題,也給老人帶去了精神慰藉,讓老人的晚年幸福生活有了保障。”延慶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説。
作為北京的遠郊區,延慶為了解決農村老人吃飯難的問題,去年由延慶區民政局出臺了“一免兩補”政策,為餐桌提供了資金保障。“一免”是指村裏免費提供房屋、場地,集體、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都可以承辦村級餐桌,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參與餐桌建設的積極性。“兩補”是指政府為老年餐桌提供建設補貼和運營補貼。其中,建設補貼按實際支出的80%補助,最高10萬元,包括餐廳建設一次性補助最高5萬元,廚房及其他設備建設一次性補助最高5萬元;運營補貼根據運營服務量核算,每個餐桌每年最高補貼10萬元。“為了測算補貼額度,我們到商場和建材城進行了調查,20萬元的補貼金基本能維持餐桌的建設、運營,村裏基本不用貼錢。”該負責人介紹,有了資金保障,各村建設餐桌的積極性更高了。
文/林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