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平臺推銷“三伏貼”成風 醫生:正規的也不能隨便貼

短視頻平臺及電商推銷“三伏貼”成風醫生:即便正規的也不能隨便貼

近日,江西省兒童醫院92名兒童貼“三伏貼”後被灼傷一事引發關注。類似的事兒也發生在河南——鄭州的燒傷門診近期新增了十幾例因“三伏貼”導致灼傷的患者。

上網搜索可以發現,“三伏貼”是一種源自中醫的治療方法,它利用夏季氣溫高的特點,結合經絡針灸療法,在人體的穴位上進行刺激,以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中國之聲記者在一些短視頻平臺及購物網站發現,推薦及售賣“三伏貼”的人比比皆是。“三伏貼”年年貼,為什麼今年問題顯得尤其多?它背後又有哪些風險呢?

專家:此次“三伏貼”不良反應係輔料配製欠合理導致

俗話説“冬病夏治”,今年7月12號正式入伏,不少人趕在這一天開始貼“三伏貼”。在江西省兒童醫院,7月12號至13號,881名兒童進行了“三伏貼”治療,其中7月12號接受治療的兒童中,92人出現瘙癢、灼痛感、水泡等不良反應症狀。江西省衛健委在官網通報:此事的主要原因是,江西省兒童醫院醫務人員為提高療效,在“三伏貼”輔料配製過程中把往年配方中的嫩薑調整為老薑,酒精濃度從56°提高到62°,部分兒童貼敷後出現了皮膚不良反應。專家組認定,此次“三伏貼”不良反應係輔料配製欠合理導致,不良反應整體可控可治。

中醫上“春夏養陽”的説法,就是要在夏季機體陽氣充沛之時,調整人的身體,增強抗病能力。江蘇的韓女士説,她已經連續貼了三年“三伏貼”。“我之前女性冬天普遍會有一些手腳冰涼,然後我們當地有個中醫院,每年就推出三伏貼,給我們的理念就是冬病夏治,所以每年我都會去貼這個,我貼的就是貼在脖子那個位置。沒有考慮過實際的效果,就感覺還行,貼了也沒啥壞處。”

記者諮詢北京市廣安門中醫院,目前“三伏貼”治療還在繼續,沒有受到江西兒童灼傷事件的影響:“有耳鼻喉、有兒科、有呼吸、還有風濕。”

上海市衛健委向媒體表示,上海市每年三伏貼治療人數達到上萬例,經證實療效顯著,至今未出現過大規模嚴重的不良反應事件,目前不會對這項治療項目加以限制,但會加強對企業提供原料的監測。

安徽銅陵中醫院有20多年的貼敷歷史,每年都會有5千多人選擇到院貼敷。銅陵市中醫醫院中醫學科副主任查日煌説,一般醫院的三伏貼都是各科室來配置:“每個科室它有不同配比的藥物的配方,多數都是以一些溫陽藥物為主,它的配比會根據科室病情病種的情況做一些調整,配方一般都是我們高年資的中醫師他自己去根據每年的經驗來做的,科主任是直接負責人。”

“三伏貼”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 貼敷應遵醫囑

也就是説不同病症,帖敷的“三伏貼”的材料都不一樣。但是,記者發現,在很多短視頻平臺及購物網站,推薦、推銷三伏貼的用戶有不少。

在淘寶上,一個賣家宣稱“手工製作膏貼”,一個玻璃碗中放著粉末狀,製作人員徒手切生薑片,之後放到機器裏打碎,將黃酒和薑汁倒入粉末攪拌,無論是材料還是製作過程,看起來都沒有保障。這樣的賣家,在網上有幾百家,最高銷量的賣家已經賣了一萬五千貼。在醫生看來,即使是正規廠家生産的“三伏貼”,也不應該隨意貼敷。北京宣武醫院中醫科醫生吳犀羚説:“其實還是建議到專業的醫院去找專業的大夫診斷一下,看看是否需要貼,因為有一些情況,有一些是患者沒有辦法判斷自己是否是虛寒體制,有的人貼完還會上火,或者有的人在感冒期間貼的話,還容易把他的火引起來。”

銅陵市中醫醫院中醫學科副主任查日煌提示,正規貼敷也可能出現極個別不適應的情況,如果出現狀況,一定要及時就診:“是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貼,建議大家去體質、從療效辨別。這種情況每年都是有的,但是發生比例嚴格説一定不能超過一定的度,可能每年我們出現一到兩個,反應稍微強一點的,就是貼敷完之後皮膚有比較大的水泡出現,一定要到我們所在科室進行專業治療。”(記者周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