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店裏的書不好賣了?“蹭書看”一族該不該背鍋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20日電(記者上官雲)書店,可以説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標之一。如今,在經歷“寒冬”之後,實體書店回暖趨向明顯,高顏值的網紅書店、24小時書店也不再罕見,人們的業餘生活多了許多趣味。

不過,下滑的銷售額可能是書店們仍需面臨的一個問題。前不久,開卷髮布圖書零售市場報告,數據顯示2019上半年全國整個圖書零售市場繼續保持兩位數的增長。與保持較高增速的網店渠道相比,實體店繼續呈現“負增長”,同比下降了11.72%。

有人把原因歸咎於進書店只看不買的“蹭書看”一族,實情如何?

扎堆開業的高顏值書店

“我用什麼才能留住你?”這句俏皮又暖心的話,是鐘書閣書店送給讀者的一句問候語。它前不久在北京開了首店,人氣頗旺。

這家書店設計得別出心裁。比如,樓梯幾乎每三兩級臺階就要轉折一下,沿著樓梯走到樓上後,會看到由數個書架組成的不同閱讀空間。

再加上近6萬冊藏書,鐘書閣書店很快受到讀者青睞。根據書店提供的數據,開業來,每天“打卡”的讀者,多的時候大約有3500人次。

如今在各大城市,書店開了不少。以北京為例,據《北京日報》報道,截至目前西西弗書店已在北京開店23家,言幾又有8家,建投書局開店2家,上海三聯書店和鐘書閣分別開店1家。

“蹭書看”的讀者

實體書店開得多,自然是件好事。但似乎有相當一部分讀者不是來買書,只是單純地為了閱讀。再不然,就是到實體店先“試讀”,然後等著網店大幅度打折時再買。

“我曾經帶著孩子去北京新開的鐘書閣逛過兩次,基本都是看書的人多,買書的人幾乎沒有。”一名讀者告訴記者。

劉蓉是個很愛看書80後,業餘愛好之一就是逛書店,只不過逛得多、買得少。由於覺得圖書定價太高,有喜歡的新書出版,她經常會選擇先去書店看,字數少一點的多去幾次基本能看完,不用買。

“實體書店打折比較少,而且有的還需要辦會員才有更大力度的優惠,直接買不划算。”如果遇到特別喜歡的書,劉蓉還是會買下來,時間久了,常常覺得錢袋子有些吃不消。

她採取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先去實體書店看書,如果覺得好,就記下書名、作者和出版社,然後積攢起來,等著各家電商平臺的促銷活動,再“一舉拿下”,細算起來,比零碎地在實體店買書省下不少錢。

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與劉蓉情況類似、不怎麼愛在實體店買書的讀者不在少數,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網上的書便宜”。

網紅書店,客流量能否悉數變現?

那麼,名聲在外的網紅書店情況會不會好一些?

相對而言,像鐘書閣、Page One這樣的高顏值書店吸引的讀者確實要更多。但有一點也略顯尷尬:一些人來到網紅書店,主要的目的也不是買書。

比如位於北京前門的那家Page One書店,“星空”屋頂和通天書墻都非常有名,在這裡常能看到過來打卡的人群:找好角度,拿起手機自拍,歡天喜地又走了。書,大多是順手翻一翻。

“書店是傳播知識的地方,起碼做一些跟書、跟閱讀有關的事兒吧。”一名年輕讀者曾經跟記者半開玩笑地“吐槽”,“書店挺好,但好像並沒吸引到與此成正比的買書人群”。

閱讀習慣影響下的購書方式

其實,在開卷更早時候發佈的一份報告中便已顯示,2018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同比上升11.3%,網店銷售額的增速是24.7%,但實體店銷售額同比下降6.69%。

北京彼岸書店一位負責人提到,真正的獨立書店圖書銷售額基本穩定。但去年以來,確實有幾個因素影響了圖書銷售:圖書價格大幅上漲,大家消費比較謹慎,另外就是網路書店大規模促銷。

“如果沒有超級爆款書出現,實體書店銷售量難以有明顯提升,銷售額下降也比較正常。”分析原因,曾在出版社供職多年的李軒覺得,這跟書店裏蹭書看的讀者直接關係不大,“主要還是跟人們長期形成的閱讀習慣、購買方式聯繫比較緊密。”

要提高書店銷售額,李軒分析,一方面是出版社得多出好書,另一方面,書店可以多舉辦一些有意思的活動,用讀書的樂趣吸引潛在的購買者,把單純來打卡的讀者培養成固定的粉絲群,只不過,這可能會需要比較漫長的時間。(劉蓉、李軒為化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