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體育場館為何難對公眾開放?國家體育總局回應

近年來,推廣體育場館向公眾開放一直是輿論熱議的話題。然而,現實生活中,不少高校的體育場館卻一直對社會公眾大門緊閉。場館開放為何如此之難?今後又該怎樣解決?針對這些問題,國家體育總局官員19日給出了回應。

19日,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在北京召開新聞發佈會,解讀“健康中國行動”之全民健身行動有關情況。

在會上,當被問及有部分高校拒絕公眾進入體育場館問題時,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司長郎維表示,現在公共體育場地的開放基本大面積實現了,但是有個別體育場地設施沒有完全開放。同時,學校不對公眾開放場館並非個別現象。

“這涉及到中小學體育場館的開放問題、涉及到管理的許可權問題。比如,人大、清華、北大的體育場地設施不歸體育總局管,由於它的建設土地的使用,包括産權、管理,都是由學校來管理的,也就是説它的業主單位應該是學校。”郎維解釋説。

郎維在會上介紹稱,國家體育總局在推動學校體育場地設施開放,但學校在開放過程當中,各地區執行的不一樣,有的地區達到了100%,有的地區70%、80%,有的地區可能更低一些。

他分析稱,這裡面存在幾種情況:一是産權問題,二是場地設施管理許可權問題,三是安全風險問題。

郎維解釋説,從安全風險角度看,有的場地設施開放了,由於場地設施的問題,或者由於健身者自身的問題,造成意外傷害事故,涉及到一些法律糾紛很繁瑣,很多學校為了避免這些就沒有開放。

此外,也有學校考慮到人員不夠、管理難度加大,包括運營成本的加大,也存在一些問題。

針對如何破解現存問題,郎維強調,要從多方面入手:一是政府極力主導學校體育場館和所有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二是各部門協同,實現現有存量場館的開放和新場地的建設問題;三是全社會共同參與,包括企業、社團、媒體等共同努力,促進和督促場館有效利用。

“因為和發達國家比,我們場館本來就少,我們每人平均場館設施面積是落後的。儘管少,但是我們儘量提高使用效率,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健身的需求。”郎維説。

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毛群安也表示,學校體育場館向公眾開放是好事,也是方向,但是要把這個事做好,還需要政府部門政策引導,相應的業主單位做好管理。同時他強調,也要提倡公眾文明使用這些體育設施。(圖文無關 圖片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