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92名兒童被三伏貼灼傷 兒童適用三伏天灸嗎?

近日,江西省兒童醫院三伏貼致多名兒童出現灼傷等不良反應的事件引發關注。7月16日,江西省兒童醫院官網發佈消息稱,7月12-13日該院共為881名兒童進行“三伏貼”治療,其中92人出現瘙癢、灼痛感、水泡等不良反應症狀,該院目前已暫停三伏貼治療。據媒體報道,江西省衛健委和江西省中醫藥管理局已組織專家進駐醫院調查。

▶▷一問

兒童是否適用三伏貼?

出現如此大規模兒童受傷,是否因三伏貼不適合用於兒童?

答案是否定的。在廣東省中醫院今年已經接受三伏貼的人群中,兒童佔了30%,而早些年這一比例更是高達50%。

自2012年以來,廣東省中醫院經過連續6年余約5萬人次的調查,僅個別成年人因私自增加貼藥時間而引起了輕度的灼傷。

天灸是通過藥物刺激人體特定穴位,通過經脈臟腑功能的調節而起到防病治病作用。“三伏天天灸”是以中醫“冬病夏治”為理論依據,在初伏、中伏、末伏進行天灸治療。因其是最炎熱的節氣,運用辛溫等藥物在穴位上貼藥治療,因此有溫煦陽氣、驅散內寒的作用。因而,對於有適應症的孩子,特別是鼻炎、慢性咳喘、體質弱、脾胃功能差等孩子,是可以通過天灸來進行防病治病的。

2011年,“嶺南傳統天灸療法”入選廣州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12年入選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廣東省中醫院針灸門診主任李滋平教授為第五代代表性傳承人。

李滋平教授告訴記者,今年廣東省中醫院按照初伏加強(7月2日)、初伏(7月12日)、中伏(7月22日)、中伏加強(8月1日)、末伏(8月11日)五次貼藥時間為市民提供貼藥服務。目前7月2日和7月12日已經為6萬多市民進行“三伏貼”治療,其中30%為兒童。“以往兒童貼三伏貼的比例能佔到總人群的一半,近些年來中年人比例逐漸增高。”

▶▷二問

兒童用三伏貼要注意什麼?

“我20多年來沒遇到過有孩子因為貼了三伏貼出現不良反應來找我。”李滋平教授指出,三伏貼一般建議3歲以上兒童貼敷,3歲以下兒童皮膚過於嬌嫩,並不適合使用。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兒童因為年齡小可能即便痛也不懂及時提出,因此貼三伏貼的時間更要嚴格控制。“一般3歲-6歲的兒童,三伏貼的時間為10-15分鐘,6-10歲的兒童,貼敷15-20分鐘。每次遇到家長帶孩子來貼三伏貼,我們都會督促家長要掌握好時間。”

李滋平教授介紹,省中醫院的兒童三伏貼中,60%是因為呼吸道疾病,如哮喘、過敏性鼻炎、易感冒等,40%是消化道疾病。

“我們曾經對520多例兒童三伏貼療效進行過長達三年的追蹤,結果發現三伏貼對於兒童過敏性鼻炎症狀的改善最為明顯。”

▶▷三問

江西兒童為何出現大規模不良反應?

對此,李滋平教授分析,可能跟三伏貼藥方的成分、劑量以及貼敷時間有關。

“每家醫院的三伏貼配方都有不同,嶺南傳統天灸療法所使用的藥物是從古代傳承下來的,省中醫院多年來使用的配方以黃芥子、甘遂、延胡索、細辛、生薑等為主,現在發展到六至八味藥,不同的病症配合不同的藥。”李滋平教授介紹,省中醫院的藥方一般貼上去後2-3分鐘就開始發熱,有的醫院配方貼了一小時也不發熱,這跟配方、劑量不同有關,大人和孩子的用藥量也要區分。

廣東省中醫院針灸科徐書君博士介紹,省中醫院經過相關的臨床研究和臨床調查,對傳統的藥物配方進行了改良,減少了毒副作用;同時在對孩子進行貼藥時,用藥量最少減半。

李滋平教授提醒,一般貼藥後皮膚有輕微燒灼、刺痛感,揭開後見皮膚紅暈,均屬正常現象;如出現水泡,應保護創面,避免抓破感染,必要時前來醫院處理;出現皮膚過敏者,可搽抗過敏藥膏並及時前來醫院處理。

業內人士指出,近年來,“冬病夏治”的三伏貼越來越受歡迎。但三伏貼並非萬能神藥,有其適應症和適應人群,貼敷的穴位也需要中醫理論支撐。三伏貼傳承至今,在藥物配方上缺乏相關標準,各家使用的劑量和配方不同,加上目前一些西醫院、街邊診所也在推出該項目,三伏貼出現濫用趨勢,導致不良反應增加,需要引起業界重視。

■溫馨提示

兒童三伏貼注意事項

1.有嚴重皮膚過敏、皮膚破損、極易過敏體質、對天灸藥物或膠布過敏者,禁用天灸治療。

2.小孩時間一般以15-30分鐘為宜(成人一般貼藥時間以30~60分鐘),部分可酌減,2歲以下的嬰兒應慎行天灸;所有患者貼藥時間均以皮膚所能感受和耐受的灼熱感為度,注意避免灼傷皮膚。

3.天灸藥物中含有較強的刺激性藥物,藥物藥性偏溫,故發熱,體溫超過38℃的患者不宜天灸。

4.天灸期間應注意飲食控制,清淡飲食,不宜嗜吃生冷,以防損傷正氣影響療效,不宜食用“發物”,如雞、鴨、燒鵝、牛肉、蝦、蟹、海産品、花生、韭菜、芋頭等。(記者嚴慧芳通訊員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