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加入“聚合平臺”模式 為第三方提供流量入口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繼高德、美團之後,滴滴出行加入了“聚合平臺”模式,為第三方提供流量入口。網約車出行領域再次掀起流量戰爭。
滴滴“變臉”為第三方出行服務商提供流量入口
打開滴滴App,除了快車和專車外,未來還將新增“第三方”的入口,用戶可以選擇曹操出行、如祺出行、斑馬快跑等。有消息説,滴滴將選擇成都為試點城市,加入“聚合平臺”模式,為第三方出行服務商提供流量入口。
對於模式的調整,滴滴方面解釋説,是因為高峰期訂單較多,用戶面臨打車難的問題,接入第三方運力,可以緩解這種問題。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黃少卿説,相比此前,滴滴的司機人群流失許多,聚合模式可以增加司機端的供應,提高匹配效率。“網約車平臺可能接入的用戶量比較多,但是相對來説司機人數沒那麼多,所以存在匹配效率損失的問題。如果能夠通過聚合把更多的車接進來,能夠提高它的匹配效率,對於提高出行效率來説是件好事。”
高德、美團此前上線“聚合模式”
其實,早在2017年7月,高德地圖就推出一站式出行平臺——“易行平臺”,接入滴滴出行、神州專車、首汽約車、摩拜單車、飛豬等出行服務商。今年4月下旬,美團打車在上海、南京上線聚合模式。
相比單兵作戰,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洪洋認為,聚合模式更容易“抱團引流”:“發揮各家優勢,相當於優勢的整合,作為一個平臺把所有做的好的精英都整合到一個平臺上來,形成聚合出行的模式,相當於一個引流,作為一個介面。”
防守反擊滴滴鞏固自身霸主地位
雖然滴滴、美團、高德等玩家都涌向網約車聚合模式,不過業內認為,各家背後的戰略考量並不相同。對於高德來説,更多的是增加主營業務——地圖的用戶黏性。而美團則通過打通餐飲等消費場景,實現出行、消費、就餐等生活服務閉環。此外,美團CEO王興也説,通過“聚合模式”,不需要去管理司機的供應,不需要對司機進行補貼,也不會産生大量額外支出。
而對於曾經的龍頭滴滴來説,在過去的一年中,把更多精力放在安全層面,放緩了業務擴張的腳步,甚至一度宣佈“入冬”,出行市場份額遭到蠶食。除了美團和高德外,哈啰單車也變身哈啰出行,佈局順風車,到今年二月已經在全國300多個城市上線運營。不過隨後哈啰又重申聚焦深耕“兩輪”的戰略目標。“我們一直致力於解決用戶的出行痛點。哈啰是一家主航道聚焦在兩輪出行的公司,提供包括單車、助力車、電動車等在內的一站式兩輪基礎出行服務。未來幾年,哈啰將在聚焦兩輪出行服務的基礎上,四輪業務協同發展。”哈啰出行相關負責人説。
交通專家徐康明説,滴滴更多的是在網約車業務受阻的背景下,通過聚合模式,鞏固自身的霸主地位。“在網約車領域,平臺的作用以及流量的導入是很重要的環節,而滴滴的市場份額在90%以上,處於壟斷地位。滴滴目前參與聚合平臺,某種目的還是要扼殺它的競爭對手,擴大市場佔有地位。如果它不去佔有這個平臺,司機就會加入其他平臺,對滴滴的市場份額進行佔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