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事別慌 帶你正確認識梅毒
發佈時間: 2024-12-16 15:21:33 | 來源: 中國網健康 | 責任編輯: 曹洋
梅毒是我國重點監測的五種性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梅毒被列為乙類傳染病進行防治管理。根據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共報告梅毒530116例,居甲乙類傳染病第3位,成為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
據介紹,梅毒是由蒼白(梅毒)螺旋體引起的慢性、系統性性傳播疾病。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包括性接觸傳播、母嬰傳播、血液傳播等。
性接觸傳播是指如果與梅毒患者有無保護措施的性生活,梅毒螺旋體可通過陰道、肛門、口腔等黏膜部位的小破損口侵襲到體內,引起梅毒螺旋體感染。性接觸是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佔95%以上。
母嬰傳播是指妊娠4個月後,梅毒螺旋體可通過胎盤和臍靜脈由孕婦傳給胎兒,分娩過程中新生兒通過産道時也可因頭部、肩部擦傷而發生感染。
血液傳播是指梅毒螺旋體可在血液記憶體在,而且具有很強的耐寒力,所以當接觸攜帶有梅毒螺旋體的血液後也會被感染,例如與梅毒患者共用針頭注射藥物、剃鬚刀等。因血液製品目前篩查嚴格,且梅毒在外界存活時間有限,此類傳播途徑很罕見。
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中山五院)皮膚科馬寒主任表示,梅毒的臨床表現根據病程可分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隱性梅毒等,每個階段的特徵、破壞程度、傳染性均不同。
一期梅毒臨床主要表現為硬下疳,多見於外生殖器等性接觸部位,起初表現為小丘疹,逐漸發展為直徑約1-2cm的圓形或橢圓形淺潰瘍,一般為單發、無痛無癢;出現硬下疳後1-2周,部分病人出現腹股溝或近衛淋巴結腫大。
二期梅毒以二期梅毒疹為特徵,有全身症狀,一般在硬下疳消退後相隔一段無症狀期再發生;全身症狀發生在皮疹出現前,發熱、頭痛、骨關節酸痛、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皮膚梅毒疹 80%-95%的病人發生,特點為疹型多樣和反覆發生、廣泛而對稱、不痛不癢等。主要疹型有斑疹樣、丘疹樣、膿皰性梅毒疹及扁平濕疣等。
而約三分之一的未經治療的顯性梅毒螺旋體感染會發生三期梅毒。其中,15%為良性晚期梅毒,15%-20%為嚴重的晚期梅毒。三期梅毒可發展為較嚴重的眼梅毒、神經梅毒和心血管梅毒等。
下面在講一講隱性梅毒。感染梅毒螺旋體後未形成顯性梅毒而呈無症狀表現,或顯性梅毒經一定的活動期後症狀暫時消退,梅毒血清試驗陽性、腦脊液檢查正常,稱為隱性(潛伏)梅毒。感染後2年內的稱為早期潛伏梅毒;感染後2年以上的稱為晚期潛伏梅毒。
預防梅毒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隔離、治療傳染源:可疑患者要進行預防性篩查,做梅毒血清試驗,以便早期發現並及時治療,治療期間避免性生活。
2、切斷傳播途徑:梅毒主要通過性傳播感染,因此,要有良好的性道德觀,避免發生不安全性行為,要採取有保護的性行為,安全、科學使用安全套;同時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到無衛生保障的公共浴池洗澡,不與人共用食具、剃鬚刀、毛巾等。
3、保護下一代:加強婚前及産前檢查,防治胎傳梅毒發生。
馬寒主任提醒,梅毒不能自愈,但能完全治愈,被確診為一、二期梅毒的患者,無其他系統病變,若得到及時治療,是可以治愈的,三期梅毒預後常累積心臟,影響器官功能進而影響生活甚至生命,預後並不樂觀。因此,早期發現、及時就醫開展正規治療對預後影響很大,廣大市民一旦發現有梅毒症狀,需立即到正規醫院就診,嚴格遵醫囑服用藥物。避免病情發生惡化,同時也定期復查,監測治療效果,也要做好個人衛生護理及隔離,防止疾病進一步擴散傳播。(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 張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