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製劑——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療的新選擇
發佈時間: 2024-11-26 15:47:08 | 來源: 中國網健康 | 責任編輯: 曹洋
11月20日是“世界慢阻肺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是以持續呼吸道症狀和氣流受限為特徵的常見的慢性呼吸疾病,主要因長期吸煙或暴露于有害顆粒物或氣體引起。
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中山五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劉晶主任介紹,《中國成人肺部健康研究》數據顯示,全國慢阻肺病患者人數近1億,其中點40歲人群佔13.7%,是中國第三大致死性疾病。該病早診率低且不可逆,很多患者發現時疾病已經進展到了中重度。因此,慢阻肺早診斷、早治療非常重要。
一名75歲男性患者,20多年前開始咳嗽、咳痰及氣促,被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病”,但藥物治療效果欠佳,肺功能逐漸變差,平地行走約30米就會出現氣促,每年都需要多次入院治療,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品質。2年前,他到中山五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就診,肺功能提示其極重度混合性肺通氣功能障礙,胸部CT呈現明顯非均質性肺氣腫表現,右肺上葉最為明顯。
劉晶主任介紹,慢阻肺的重要臨床類型就是肺氣腫,藥物治療效果往往有限。熱蒸汽消融治療術作為補充治療方案,主要用於治療中重度慢阻肺、經充分藥物及康復治療不佳的非均質性肺氣腫的患者。
完善術前評估後,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涂常力副主任團隊聯合麻醉科團隊為患者行支氣管鏡下蒸汽消融治療術。術中,醫生對患者右肺上葉尖段處a、b亞段進行了熱蒸汽肺減容。術後患者活動耐力增強,平路可走數百米,住院次數減少。
2個月前,該患者進行了一次手術,術後臥床,靜息狀態下仍反覆出現氣促不適,但他的狀態無法行第二次熱蒸汽消融治療術。劉晶主任團隊經過討論後,決定給患者應用最新的生物製劑治療。目前,患者已經進行了3個月的普利尤單抗生物製劑治療,病情穩定,生活品質改善。
隨著醫學研究的深入,除了常規藥物和手術治療外,生物製劑等新型藥物的出現,為患者提供了更精準的靶向治療,帶來了更多的治療選擇。
近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雙重抑制白介素-4和白介素-13(IL-4/IL-13)的生物製劑度普利尤單抗,用於治療具有2型炎症的中度至重度慢阻肺。中重度慢阻肺病患者若經過ICS+LABA+LAMA三聯治療後,仍不能有效控制症狀,可以考慮使用度普利尤單抗治療。
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3(IL-13)是參與慢阻肺病重要病理生理過程,導致多種症狀和體徵發生,而度普利尤單抗作為IL-4Rα受體生物製劑可以通過雙重抑制IL-4、IL-13信號通路,減少全身和局部炎症,改善症狀和體徵。
據了解,慢阻肺的表現主要有以下幾種:
1.慢性咳嗽:晨間咳嗽較為明顯,夜間陣咳或排痰,症狀可能隨病情發展而終身不愈。
2.咳痰:一般為白色粘液或泡沫性痰,偶可帶血絲,清晨排痰較多。急性發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膿性痰。
3.氣短或呼吸困難:這是慢阻肺的標誌性症狀。患者在日常活動甚至休息時也會感到氣短,且隨著病情的發展而逐漸加重。
4.喘息、胸悶:部分患者特別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期患者會出現喘息和胸悶的症狀。
劉晶主任醫師提醒,肺功能檢查是慢阻肺病最主要的診斷依據。市民如出現慢性咳嗽、咳痰、氣促或胸悶喘息,要及時到正規醫院完善肺功能檢查;40歲以上人群,特別是有長期吸煙史、接觸生物燃料、生活環境有明顯空氣污染的人群,應把肺功能檢測作為年度體檢常規項目。(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 張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