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我國進入登革熱流行季 出現這些症狀需警惕

發佈時間: 2024-05-10 09:54:10   |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  責任編輯: 曹洋

 

據媒體報道,目前全球多地出現登革熱疫情,有國家確診病例已經超過400萬。記者從國家衛生健康委了解到,每年的5月起我國進入登革熱流行季,8~10月是發病的高峰期。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疾控局等相關部門已密切關注今年登革熱的全球疫情形勢,並要求各地加強防範。

國家衛生健康委:我國進入登革熱流行季

中國疾控中心相關專家介紹,登革熱是經蚊子叮咬傳播的急性傳染病,也稱為蚊媒傳染病,人群對登革熱普遍易感。世界範圍內多發于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其中東南亞、西太平洋地區和美洲的流行最為嚴重。近年來,我國登革熱疫情主要為境外輸入病例引起的本地傳播疫情,多分佈在廣東、廣西、海南、福建、雲南等沿海或沿邊地區。

中國衛生有害生物防制協會會長 梁曉峰:拉美國家、南亞國家的登革熱從今年年初開始就呈現快速增長趨勢。根據監測,特別是隨著氣候變化,伊蚊可能還會往北飛,所以要防控登革熱,今年要早,另外可能範圍還要大。

據介紹,登革熱主要由“患者→伊蚊→其他人”的途徑傳播。人與人之間一般不會直接傳播疾病。登革熱患者或隱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後,病毒在伊蚊體內一般需經大約8~10天的增殖後,才可以通過叮咬將病毒傳播給人。感染後,潛伏期一般1~14天,但也有部分人不發病(稱為隱性感染者)。能傳播登革病毒的媒介伊蚊在我國分佈廣泛,除了新疆、青海、內蒙古、黑龍江、吉林、寧夏外,其他省份都有分佈,理論上都可以發生登革熱的傳播。

我國登革熱傳播媒介為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

國家疾控局近日發佈的健康提示介紹,登革熱只通過媒介伊蚊叮咬傳播,我國登革熱的傳播媒介主要是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就是老百姓俗稱的“花蚊子”“花斑蚊”。防止疾病傳播,需要採取多種手段來清除它們的孳生和棲息場所。

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登革熱高發季節是夏秋季,也就是8~9月,氣候更溫暖的海南、廣東、廣西、雲南部分地區,高發季節為5~11月。

白紋伊蚊分佈在我國南起海南島、北至遼寧南部、西至陜西寶雞的遼闊地域。它們與人們的活動時間一致,日出前後和日落前是叮咬的高峰時段。白紋伊蚊的幼蟲喜好潔凈的水,社區內的樹洞、石穴、積水輪胎等都是它們繁衍後代的溫床。白紋伊蚊多棲息在孳生場所附近,在室外主要棲息在陰暗避風處,在室內則傾向於停留在墻上、桌椅和床下、懸挂的衣服上等。

埃及伊蚊在我國主要分佈在海南省沿海市縣及火山岩地區、廣東省雷州半島、雲南省的邊境地區和台灣省南部,儘管分佈局限,但它對登革熱的傳播能力強于白紋伊蚊。埃及伊蚊除了在早晨和近黃昏是叮咬高峰外,整個白天都會活躍地吸血。與白紋伊蚊相比,埃及伊蚊與人類更為“親近”,喜歡與人類共居一室,主要棲息在室內避風陰暗處,如水缸腳、碗櫃背後、臥室床底、墻角、蚊帳等處,懸挂的有汗漬的黑衣服,更受它們喜愛。

中國衛生有害生物防制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冷培恩:有水就有蚊蟲,蚊蟲在各種水體産卵,所以控制蚊蟲,重要的是清除積水。有時候家裏會“養蚊子”,比如水培植物,所以應注意夏季家裏、院子裏以及周邊環境的積水,要注意清除。

登革熱無特效藥 出現相關症狀及時就診

目前,登革熱沒有特效的抗病毒治療藥物。因此,早期識別、早防蚊隔離是防止出現重症和防止進一步傳播的重要措施。

專家提示,如果過去2周曾在登革熱流行的國家或地區逗留,或自己生活與活動的社區、街道甚至城市範圍內有登革熱發生,當出現突發高熱,體溫可在24~36小時內升至39~40℃,同時伴有面部、頸部、胸部潮紅,可能伴有較劇烈的頭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關節痛,有明顯的疲乏、厭食或噁心等,應考慮登革熱的可能,儘快到醫院就醫。登革熱與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症狀相似,很容易混淆。但登革熱患者發病前都有蚊子叮咬史,而且多半的人會出現皮疹,有時會出現皮膚發紅、皮下出血點表現。

中國衛生有害生物防制協會會長 梁曉峰:主要症狀還是發熱,所以一旦不明原因地發熱或者被蚊蟲叮咬以後,要意識到有可能是登革熱。一旦有這類症狀,要儘早就醫,不能扛著。我們要去一些發熱門診、醫療機構,做一些檢查,儘早確診對治療會很有幫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