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雙鏡聯合 內外兼修
——柳人醫胃腸道腫瘤一體化診療模式為患者帶來更多希望

發佈時間: 2024-04-28 14:08:57   |  來源: 中國網健康   |  責任編輯: 曹洋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飲食習慣的改變,胃腸道腫瘤逐漸成為了威脅健康的“隱形殺手”。胃腸道腫瘤的防治必須引起重視。近年來,柳州市人民醫院在胃腸道腫瘤的早診早治工作中不斷推行新模式、應用新技術、開展新服務,將“患者至上”理念貫穿其中,實現了“早診斷、早治療,快速康復”的診療目標,使患者受益得到最大化。

讓患者生活更有尊嚴 為低位直腸癌患者保肛

3個月前,李先生被確診為低位下段直腸中分化腺癌。經過多學科聯合診療,決定為其先行輔助放化療,經過2月的前期治療,腫瘤已經明顯縮小。

近日,李先生來醫院復診,在結腸鏡檢查中,醫生看到距離患者肛門2-8釐米處有一潰瘍型腫瘤,觸診可以推動,全科討論認為已滿足手術切除條件。

腫瘤所在的位置距離肛門近,如果無法保留肛門,需要在患者腹部開一個小口,利用結腸造口(即人工肛門)排便,患者需要終生挂著造口袋,給日常生活和社會交往帶來極大不便。在溝通病情和治療方案的過程中,患者多次表達了強烈的保肛意願。為了讓患者今後的生活更有尊嚴,經專家團隊討論和家屬同意,決定通過實施經肛直腸癌全直腸係膜切除手術(TaTME),為其保住肛門。

這項手術針對低位直腸癌的保肛難題,在腹腔鏡直腸癌手術的基礎上,採用腹腔鏡經肛單孔平臺,增加自下往上操作的平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操作同時進行,最後通過手術切除標本自肛門取出,腹部無需切口取標本,切除後再將腸管兩端吻合重建。

“不僅要讓患者活下去,還要活得有尊嚴!”胃腸外科副主任胡志立博士介紹,科室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在直腸癌根治的基礎上,盡最大努力為患者保全肛門,保留排便等更多功能,“保命也要保肛,只要有機會能保住的肛門,我們一個也不放棄!”

雙鏡聯合內外兼修 一體化模式服務患者

柳州市人民醫院消化道疾病一體化診療模式正在積極推廣運用中。該模式整合了消化內科、胃腸外科及肝膽胰外科,對各科專科疾病的日常診療進行融合交叉一體化診治。

在該模式下,胃腸外科、消化內科等科室互相派出主診醫師進行查房、會診,對各個專科需要聯合診治的病人進行“一站式”聯合診療。外科的腹腔鏡和內科的胃腸鏡“雙鏡聯合”,對胃腸道息肉、腫瘤、消化道出血等疾病儘早診斷,及時確定治療方案,快速聯合治療,不僅為患者提供了最優的治療方案,還節約了住院時間和花銷。

近日,年近八旬的廖阿婆在柳州市人民醫院醫療集團中西醫結合院區被確診為乙狀結腸癌合併急性腸梗阻。由於一直拉不出大便,廖阿婆非常難受。為了進一步治療,轉入柳州市人民醫院胃腸外科。

患者入院首日,胃腸外科的全體醫師連同消化內科派駐胃腸外科的主診醫師一起參與了廖阿婆的病情討論。

考慮到患者年齡較大,同時存在電解質紊亂、心臟功能差、腸管異常擴張等情況,如果馬上實施手術切除,吻合口容易腸瘺,存在手術風險。從患者安全和醫療品質的角度出發,診療團隊決定在對症治療的同時,立即將其送入介入室,在內鏡下行腸道支架置入術。

支架置入手術完成後,廖阿婆的急性結腸梗阻疼痛立即得到緩解。按照計劃,醫生將擇期為其行腹腔鏡結腸癌手術,避免腸瘺等術後並發癥。

同樣,消化內科的複雜結腸息肉切除手術也是由消化內科聯手胃腸外科派駐醫師共同完成。寬基結腸息肉在內鏡下切除困難,需要進行腸鏡下息肉粘膜下切除術(ESD)。消化內科與胃腸外科攜手聯動,共同完成此類手術。此外,對於一些位置特殊、操作困難的腸內息肉,通過腹腔鏡與胃腸鏡的聯合使用,能夠快速找到並完整切除息肉,讓更多難以切除的息肉可以用微創的方式得到安全的處理。

醫生介紹,消化道疾病一體化診療模式適用於胃腸息肉和腫瘤的聯合治療。腹腔鏡、胃腸鏡“雙鏡聯合”對病灶的定位、聯合切除等具有安全、高效、精準的優勢,是“精準外科、功能保護、微創美觀”理念的有力踐行。

預防胃腸道腫瘤 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今年4月15日—21日是第30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宣傳周的主題是“綜合施策 科學防癌”。

胃腸道腫瘤是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胃腸道腫瘤包括胃癌、結直腸癌等,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多數病人發現時已是中晚期,治療手段受限,難度加大,生活品質下降,患者在心理和經濟方面負擔加重,因此早期發現胃腸道腫瘤非常重要。

胃腸鏡檢查是預防胃腸道腫瘤的重要方法,也是早期篩查胃腸道腫瘤的有效手段。建議廣大市民從40-50歲開始進行首次胃腸鏡體檢。如果在胃腸鏡檢查中發現腺瘤和息肉,應當及時切除,並定期復查。早檢查早治療,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柳州市人民醫院供稿)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