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大咖直播 李曉燕教授為ALK突變患者開啟精準治療新征程

發佈時間: 2024-02-01 14:05:22   |  來源: 河北廣播電視臺   |  責任編輯: 曹洋

 

1月30日13點,北京天壇醫院腫瘤中心副主任、腫瘤內科負責人、李曉燕教授蒞臨“肺有所醫罕動未來”直播間,以《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精準治療新征程》為主題,為廣大患者及其家屬帶來精彩內容分享。

肺癌是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根據肺癌細胞在顯微鏡下的不同表現,主要分為兩大類,即小細胞癌和非小細胞癌。其中小細胞肺癌的細胞在顯微鏡下較小,在肺癌中的比例約為15%。而非小細胞肺癌中的細胞要比小細胞肺癌的細胞更大,且約85%的肺癌患者屬於非小細胞肺癌。這種癌症生長和擴散的速度要比小細胞肺癌更慢,治療方法也不同。

李曉燕教授指出,在非小細胞肺癌(NSCLC)病理組織學分型中,肺鱗癌約佔比34%,肺腺癌約佔比55%。而在我國肺腺癌不同致癌驅動基因突變的發生率中,ALK突變佔比6.4%。ALK突變比起其他基因突變,經靶向治療後生存期更長。

李曉燕教授表示,相較NSCLC其他靶點及藥物,具有ALK突變的患者使用相應的靶向藥可以獲得更好的療效和更長的生存期,因此ALK被稱為“鑽石突變”。

與此同時,隨著ALK抑製劑的不斷發展以及對ALK抑製劑耐藥機制的探索,目前ALK陽性NSCLC患者有著更多治療方案可選擇,越來越多ALK陽性NSCLC患者其生存期得到延長,並實現長期帶瘤生存。

李曉燕教授還對EML4-ALK的融合突變以及突變後如何致癌進行了分析解讀。李曉燕教授表示,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腦轉移發生率非常高,一旦發生腦轉移,患者往往生存期短、生活品質差,醫療成本也更高。為此,預防和控制腦轉移,成為ALK+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關鍵。

目前,我國已有四個ALK基因伴隨診斷試劑的技術平臺獲批,ALK抑製劑可為患者帶來最佳獲益。基因檢測+靶向治療,能使ALK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獲得更長的生存期,尤其是能早期干預腦轉移,為ALK突變精準治療開啟新征程。

直播的最後,李曉燕教授對患者與家屬提出的問題進行了線上答疑,鼓勵患者建立信心,積極接受治療。

據悉,“肺有所醫罕動未來”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教育項目自創建以來,一直以患者為中心,共同推動肺癌醫療發展與患者關愛,為醫護人員、患者構建教育與交流的平臺。不僅如此,更有多位醫學大咖蒞臨“肺有所醫罕動未來”直播間,為患者及家屬帶來精彩內容分享。

在醫患交流平臺漸成體系的今天,“肺有所醫罕動未來”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教育項目積極推動醫療資源下沉,實現資訊共用,讓醫患治療攜手並進,讓患者的抗癌之路更加順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