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海南:推動優質醫療資源逐級下沉鄉村

發佈時間: 2024-01-18 10:23:09   |  來源: 新華網   |  責任編輯: 曹洋

 

10分鐘在村衛生室完成遠端心電診斷、半小時到鎮衛生院用上CT機、24小時內能在縣醫院實現從診斷到進行血管瘤手術的醫療流程……近年來,隨著海南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群眾看病時間大為縮短,逐步實現“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基層百姓看病舒心又放心,對“家門口”醫院的信任感有較大提升。

在海南省東方市感城鎮感北村衛生室,村醫陳志輝正在給村民進行檢查,同時,在約40公里外,東方市人民醫院的值班醫生根據心電圖給出了診斷意見。

“以前要到鎮上或者市裏做檢查,時間長還來回折騰。”今年46歲的感北村村民楊勇時發心慌,在村衛生室坐10分鐘就拿到了市醫院的診斷結果。

目前,海南多地已實現各級機構病史數據互通,“村醫要負責管理周邊400余名慢性病患者,數據共用有利於進行居民健康和慢性病管理,儘早發現需要治療的患者。”陳志輝説。

澄邁縣的“三醫聯動”資訊化改造正在提高居民就醫效率,“醫生可以通過‘三醫助手’系統直接調閱三醫電子健康檔案,查閱以往就診記錄,實現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及重復用藥、醫保事項等提醒,群眾省時又省錢。”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澄邁分院黨委書記邢隆説。

近年來,海南出臺系列政策明確了推進優質醫療資源逐級下沉的目標和路徑。在省級層面,將16個市縣劃為東中西3個片區,分別由3家省屬三級公立醫院託管和技術幫扶縣級綜合醫院;在市縣層面,通過緊密型公益性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建設,將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鄉鎮和村。

結對幫扶的“輸血”模式,直接為患者節省了大量救治時間和費用。萬寧市依託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建立覆蓋全市的“15分鐘急救圈”,成功搶救多名危重患者;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澄邁分院啟用介入導管手術室,已進行約500台手術;東方市人民醫院邀請上海市東方醫院的專家進行胃腸疑難手術,為患者節約近一半手術費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醫療集團依託三亞中心醫院建設神經醫學科,及時為患者進行血管瘤手術。

“通過傳幫帶,基層醫護人員更加注重學習和多學科討論,診療水準和精神面貌好多了。”海南省人民醫院定安分院院長吳濤認為,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讓更多基層群眾受惠。(夏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