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隴西推動縣域醫療服務高品質發展成效顯著
發佈時間: 2024-01-11 15:02:48 | 來源: 中國網健康 | 責任編輯: 曹洋
近年來,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認真落實新時代黨的衛生健康工作方針,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通過完善醫共體建設、人才培養、醫防融合和醫療檢驗結果互認四項機制,促進縣級醫療資源向基層不斷延伸,初步建成了縣鄉醫療機構上下一體,優質高效的服務體系,推進縣域內衛生健康事業高品質發展。
一是以醫共體建設為抓手,健全縣鄉一體化管理新機制。為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推進分級診療,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隴西縣及時調整緊密型醫共體實施方案,對全縣6家縣級醫療機構和19家基層醫療機構進行資源整合,由縣第一、第二人民醫院和縣中醫醫院分別牽頭組建三個醫共體,對所屬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進行接管、整合,全方位深度實施能力提升幫扶,促進縣級醫療資源、人員、技術、服務“四個下沉”,在基礎設施、人才隊伍、專科建設、遠端醫療等方面給予基層衛生院大力支援,暢通轉診通道,構築了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縣鄉村一體化、同質化發展格局,確保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
二是以學科建設為紐帶,建立實用人才培養新機制。以專科聯盟建設為紐帶,以縣級醫院為平臺,按照缺什麼人才培養什麼人才的原則,與省上三級醫院積極建立專科聯盟,形成縣級醫院優勢學科,加強對基層衛生單位業務指導,培養帶動基層單位醫療人員業務提升,形成基層特色科室。6家縣級醫療機構和三級醫院建立專科聯盟44個,邀請73名省級專家到縣級醫療機構坐診,共接診患者1861人次,開展手術296台,培訓醫護人員3018人次,開展遠端會診22次。向省級醫院派進修人員370人,帶動了重症醫學科、腫瘤科、ERCP、兒科重症、介入科、骨傷科、心血管內科等重點科室發展,每年受益群眾3萬人次,第一人民醫院通過三級乙等醫院評審,縣中醫醫院、縣婦幼保健院正在進行三級乙等中醫醫院和三級乙等婦幼保健院創建。縣級醫院和基層醫療單位建立專科聯盟24個,提高了基層衛生單位的檢驗、影像等科室服務品質,按照基層衛生院發展基礎和群眾需求,對基層衛生院開展精準幫扶,醫共體內每個基層衛生單位建成了1-2個風濕骨病科、中醫科等特色科室,全縣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全部達到國家基本標準,8家基層單位達到國家推薦標準,群眾在基層衛生院就能享受到縣級醫療專家同質化服務,群眾的就醫獲得感和滿意度大幅提升。
三是以縣級醫院為龍頭,健全醫防融合工作新機制。積極推進縣級醫療機構參與公共衛生服務,制定了隴西縣《關於推進醫防融合發展加強慢性病防控工作方案》,探索醫療衛生服務管理及慢性病醫防融合體制和運作機制,組建慢病指導服務專家團隊,全面負責基層衛生機構慢病全程綜合管理和品質控制,目前已成立醫療品質控制中心19個,控制小組3個,各質控中心舉辦培訓講座31次,開展質控12次,促進醫護人員診療水準及醫療品質整體提升。開展主治醫師及以上職稱的專家定期到基層醫療機構坐診、查房、帶教、會診和慢病到府回訪,指導用藥,保證醫療工作規範化、標準化。建立縣級醫院門診患者隨訪管理和結果反饋機制,縣級醫療單位對門診就診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一月一次電話隨訪,並填寫慢病管理檔案,及時給戶口所在地的基層醫療單位反饋。以全省縣級重點學科高血壓糖尿病防治中心為依託,將縣第二人民醫院作為全縣“隴西縣醫防融合基層醫務人員培訓基地”,對全縣村醫進行為期一週的跟崗輪訓並進行考核,使鄉村醫務人員對慢性病、常見病的診斷和治療水準明顯提升,有效促進慢性“四病”的規範化管理。
四是以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為依託,實現醫療資源共用新機制。為減少醫療設備重復投入,切實減輕群眾就醫負擔,醫共體內成員單位通過不同途徑,實現檢查、檢驗設備、結果共用。縣第一人民醫院利用五大醫學中心建設,對基層衛生院心電、影像等檢查檢驗結果由縣一院專家進行診斷,出具診斷報告,實現了鄉檢查、縣診斷。第二人民醫院為鄉鎮衛生院患者提供影像(X線片、CT、磁共振、超聲等)和胃腸鏡檢查、部分實驗室檢驗等服務,第二人民醫院出具診斷報告,費用按協議定期結轉,有效減輕了群眾就醫負擔。目前6家縣級醫療機構互認項目達到了100項,縣鄉兩級醫療機構全面實現縣域醫學中心資源互聯互通。同時,依託試點經驗,醫共體內共同探索推進醫保DIP付費模式,縣級醫療單位嚴格按照“1+4+6”模式對醫共體內基層單位DIP付費進行培訓和指導,促使基層醫療機構DIP支付方式改革規範運作。
通過完善四項機制,不斷推動大病重病患者向縣內回流、常見多發病向基層醫療機構回流,縣域就診率明顯增加。截至目前,隴西縣公立醫院2022年住院患者66483人次,較2021年同期60701人次上升9.5%;患者平均住院日由2021年8.95天下降至2022年7.96天;縣域內就診率由2021年的93.23%上升至2022年的95.94%。(甘肅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