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人醫多學科協作 抽絲剝繭覓“真兇”
發佈時間: 2023-12-04 16:06:20 | 來源: 中國網健康 | 責任編輯: 曹洋
日常生活中,發燒比較常見,但反覆發燒就不太正常了。日前,柳州市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就接診了一名不明原因反覆發燒的患者,經過醫務人員抽絲剝繭、層層排查,最終揭露疾病真相——患者感染了罕見的馬爾尼菲籃狀菌病,該病多見於HIV陽性患者,正常人極易被誤診。
莫先生(化名)6個月前在外院被診斷為肺結核,規範抗結核治療4個月。但近2個多月以來,他反覆出現發熱,體溫經常高達39.0℃以上,在外院完善胸部CT發現縱隔多處淋巴結腫大,考慮肺結核合併淋巴結結核,持續抗結核治療後並無好轉。之後莫先生又前往多家醫院就診,反覆使用多種抗生素治療,病情均沒有好轉。
抱著最後一絲希望,莫先生來到柳州市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治療。
考慮到患者病情複雜,入院後醫院立即組織多學科聯合診療,對莫先生的病歷資料進行了仔細分析:淋巴結考慮為耐藥結核病?非結核分枝桿菌病?真菌?淋巴瘤?結節病?......為了進一步明確診斷,醫生對病變部位製作病理標本。經感染性疾病科超聲支氣管鏡檢查(EBUS)團隊和麻醉科評估後,考慮給患者做超聲支氣管鏡引導下經支氣管針吸活檢術(EBUS-TBNA)。
據醫生講,EBUS-TBNA是通過鏡下超聲圖像觀察所需檢查區域,在清晰判明病灶周圍血管位置的狀態下,對病灶進行穿刺取樣活檢。這項技術適用於原因不明的肺門/縱隔淋巴結腫大的診斷(包括易侵犯淋巴結的各類感染性病變、非感染性病變)、原發性肺癌或肺部轉移性腫瘤的肺門/縱隔淋巴結評估、其他類型的肺內/縱隔腫瘤的診斷,具有創傷微小、取材準確的明顯優勢。
經與莫先生及其家屬深入溝通後,專家團隊為患者實施了全麻下超聲支氣管鏡引導下經支氣管針吸活檢術(EBUS-TBNA),對其縱隔的腫大淋巴結成功採樣,送檢病理檢查,同時對穿刺物做高通量測序(NGS)和培養。2天后,NGS回報找到馬爾尼菲籃狀菌,這使得患者的抗感染目標更加精準。
據醫生介紹,馬爾尼菲籃狀菌病是由馬爾尼菲籃狀菌感染引起的一種少見的深部真菌病,主要集中在我國南方地區,多見於HIV陽性患者,而非HIV患者感染馬爾尼菲籃狀菌少見,容易被誤診。一旦發生,病情進展快,病死率極高,需早期確診並針對性使用抗真菌藥物治療。
針對莫先生的病情,感染性疾病科立即啟動抗真菌治療,1周後醫學檢驗科穿刺物培養再次確認為馬爾尼菲籃狀菌。經過對症治療,莫先生發熱的症狀消失,後經過醫護團隊的精心救治和護理,患者恢復良好,近期復診淋巴結明顯縮小,困擾莫先生2個多月的不明發熱得到了解決,近日患者和家屬特意為醫務人員送上錦旗表示感謝。
感染性疾病科主任蔣忠勝表示,此次患者的成功救治,是感染性疾病科、放射科、麻醉科、病理科、醫學檢驗科等多學科共同合作而實現精準醫療的結果。感染性疾病科自開展氣管鏡檢查以來,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病原學診斷陽性率明顯提高,尤其自開展超聲氣管鏡以來,對於以往難以取得標本的縱膈淋巴結,實現了病理取材,進一步提高了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學診斷陽性率。同時結合目前先進的高通量測序技術,臨床少見的感染性疾病可以得到明確的病原學診斷,莫先生的及時診斷、及時救治就得益於這些技術的成熟開展,標誌著醫院對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水準在不斷提升。(柳州市人民醫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