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關節炎嚴重可致殘應引起重視

發佈時間: 2023-10-12 14:39:31   |  來源: 中國網健康   |  責任編輯: 曹洋

 

一場秋雨一場寒,你的關節還健康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相關數據顯示,全世界關節炎患者有3.55億人,我國關節炎患者已超1億,且正逐漸年輕化。每年的10月12日是“世界關節炎日”,目的是提醒人們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關節炎,防止致殘。

關節不開心,後果很“炎”重

關節炎是世界頭號致殘性疾病,也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共有100多種,其中最常見的就是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以及強直性脊柱炎等。

1.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是由於關節退行性變,以致關節軟骨被破壞而引起的慢性關節病。該病可影響某個關節的所有部分,引起關節疼痛、炎症或行動不便,好發于中老年人,發病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據統計,50歲以上的人群中50%、65歲以上人群中90%患有骨關節炎。

2.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腕、掌指、近端指間關節等部位,多呈對稱性、持續性,通常伴隨腫脹、壓痛,晨起時可感關節僵硬,活動後可減輕,若病情控制不佳可出現關節畸形。該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女性患者多於男性。

3.痛風性關節炎

痛風性關節炎是指由於血液中的尿酸濃度過高,導致尿酸鹽結晶析出,繼而沉積在關節及關節周圍軟組織後引起的炎症反應,是痛風的主要表現之一。

急性發病期,患者主要表現為關節的紅、腫、熱、痛,常在清晨或午夜發生,疼痛可呈刀割樣、蟲咬樣或撕裂樣,多難以忍受,可在數天或2周內自行緩解。如果因拖延時間導致病情惡化,可導致慢性關節炎,主要表現為關節功能受限、關節畸形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

4.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以脊柱中軸關節受累為主,嚴重者可發生脊柱強直和畸形,發病年齡多在20~35歲,男性病情較重。首發症狀常為下腰背痛伴隨晨僵,也可以表現為單側、雙側或交替性臀部、腹股溝區向下肢放射的酸痛等,症狀在夜間休息或久坐時較重,活動後可以減輕。患者也可能出現關節外症狀如反覆發作的眼葡萄膜炎或虹膜睫狀體炎、下肢麻木、感覺異常等。

治療炎症有妙招

關節炎的治療重點,首先是針對原發病的有效治療,其次是緩解症狀及改善關節功能,治療方法包括:

①藥物治療:治療藥物因不同類型的關節炎而異,常規包括非甾體抗炎藥、降尿酸藥物、慢作用抗風濕藥物、糖皮質激素、生物製劑等。

②物理治療:包括熱療、微波治療、紅外線治療等。

③中醫治療:包括針灸、按摩、艾灸等,可緩解關節疼痛、改善功能。

④手術治療:如通過關節鏡祛除痛風結晶減輕關節炎症;嚴重關節損害可行關節置換手術等。

日常預防小貼士

●改變不合理的生活習慣:避免背、扛重物,長時間站立及行走。

●減輕體重、控制高嘌呤飲食:肥胖人群患骨關節炎的幾率比其他人明顯增多,減輕體重可減輕關節的壓力,有效地預防骨關節炎的發生;控制高嘌呤飲食可減少痛風性關節炎發生機率。

●避免關節受傷:注意運動場地及運動器械的安全,避免受傷。運動之前先熱身,運動量由小逐漸加大,切忌一開始就進行重負荷的運動,大量運動後及時拉伸放鬆。

●改變不合理的運動方式:爬山爬樓等運動使下肢關節壓力增大,應儘量減少或避免。中老年人群,應逐步調整運動方式,以游泳、騎車和散步為主,減少劇烈運動。

●正確處理關節損傷:很多關節炎是由於關節內其他結構損傷後造成的,若發生扭傷、摔傷等應及時處理,例如,早期正確處理半月板的損傷可以有效預防膝關節骨關節炎的發生。

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中大五院)風濕免疫科張樺主任提醒,關節疼痛是關節發出的警報,如出現關節疼痛要引起重視,及時就醫,防止小問題變成大問題。(許晴晴 張嘉斌 姜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