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耳朵也會得癌症
——柳人醫多學科協作開展高難度手術切除腫瘤
發佈時間: 2023-10-10 11:17:26 | 來源: 中國網健康 | 責任編輯: 曹洋
60歲的李大爺右耳總是流膿、聽力下降,他原以為只是普通的中耳炎,但症狀持續加重,一查竟是晚期中耳癌,腫瘤已侵犯了腦膜、腮腺、面神經。
柳州市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團隊向“腫瘤”開戰,通過多學科協作,開展右側顳骨次全切+硬腦膜修補術+右側頸部淋巴結清掃+右側腮腺切除術+面神經重建等多種高難度手術,終於成功切除了腫瘤,保留了面神經,讓患者活得體面而尊嚴。
聽力下降竟被診斷出晚期中耳癌
2個月前,李大爺右耳總是流膿、聽力下降,並伴有疼痛感,起初並沒太在意,以為只是普通的中耳炎,但隨著症狀持續加重,他不得不去醫院就診。經過外院顳骨CT檢查,提示考慮為膽脂瘤,當時李大爺只覺得“過段時間自己會好的”,便沒有放在心上,也沒有給予處理。
可隨著時間的流逝,李大爺右耳的疼痛日益加劇,聽力也下降得愈發嚴重,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他的正常生活。李大爺在外院做了中耳病變組織活檢,提示為高分化鱗狀細胞癌,即中耳癌。
去哪兒治,怎麼治?李大爺經多方打聽,慕名來到柳州市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尋求進一步的治療。
難度極大 救治團隊面對四個難題
經過查體,醫生發現李大爺右外耳道可見壞死肉芽組織,伴膿性分泌物。收入院後,進一步完善了相關檢查,顳骨增強CT及頜面部增強MRI提示:中耳腫物已波及外耳道、腮腺、顳骨岩部、硬腦膜,李大爺被診斷為右中耳惡性腫瘤(IV期)、腦白質病、腦萎縮。
擺在耳鼻咽喉科團隊面前的,有四個難題:一是患者的中耳惡性腫瘤考慮為晚期,需制定針對性強、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包括手術在內的綜合治療方案;二是患者的腫瘤涉及外耳道-顳骨-腮腺-側顱底-頸部,解剖結構複雜,需要多學科協作;三是既要切除腫瘤,又要保留相關解剖結構和功能,難度極大;四是腫瘤擴大切除可能毀容,“臉面”和生命能否兼得?
患者病情複雜,到底哪種治療方式讓患者獲益最大?為了給患者制定最佳的診療方案,耳鼻咽喉科高度重視,申請了全院大會診,聯合放射科、腫瘤科、神經外科、口腔科、麻醉科共同為患者診治。
多學科診療 成功切除腫瘤
會診中,醫生們反覆閱片,充分討論,大家一致認為,為使其達到最佳治療效果,決定為患者實施右側顳骨次全切+硬腦膜修補術+右側頸部淋巴結清掃+右側腮腺切除術+面神經重建(減輕術後面癱,為患者保留“臉面”)。該手術需要具備高超的手術技巧和豐富的手術經驗,在與患者充分溝通後,患者對醫院的技術實力表示充分的信任,同意進行手術。
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專家團隊為李大爺實施了手術。術後,在耳鼻咽喉科醫生的精心治療和護士的優質護理下,患者恢復良好,手術效果非常理想。術後,患者一邊化療,一邊在柳州市人民醫院醫療集團中西醫結合院區進行面癱康復治療。目前,李大爺正在康復過程中,因恢復良好,他專門給耳鼻咽喉科團隊送來了錦旗表達他的感激之情。
柳州市人民醫院不斷促進多學科聯合診療模式的深化,增強相關學科間交流與聯繫,進一步提升重大疑難疾病的醫療救治能力。李大爺正是得益於多學科聯合診療的理念,通過耳鼻咽喉科、放射科、腫瘤科、神經外科、口腔科、麻醉科的聯合診療,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精準診療方案,讓患者得到更優質、更高效、更安全的醫療服務。
健康小貼士
1.中耳癌流行病學特點:
原發中耳的惡性腫瘤相對罕見,約佔頭頸部腫瘤的0.2%,總體發病率約為1/100萬人,據統計80%的患者有慢性中耳炎病史,多見於40-60歲的成人。
2.病因:
通常與遺傳因素、基因突變和電離輻射等相關,長期慢性中耳或外耳道感染,可能是誘發因素之一。(這些是外耳道癌應該注意的,中耳癌不一定有關)。
3.需引起注意的中耳癌早期症狀:
(1)耳部流血膿或血性分泌物;
(2)耳深部疼痛;
(3)耳部肉芽或息肉樣新生物,切除後迅速復發;
(4)聽力進行性下降;
(5)其他症狀:晚期腫瘤因侵犯範圍擴大,可出現相應面神經及後組腦神經麻痹症狀,如面神經麻痹、聲音嘶啞、飲水嗆咳以及吞咽困難等,侵犯顳下頜關節可出現張口受限。
4.需要的檢查:
耳內鏡檢查、純音測聽、聲導抗測聽、影像學檢查、組織活檢病理等。
5.治療方法:
中耳癌在治療上通常採用以手術切除為主,放化療為輔的策略。早期診斷及根治性手術對該病的預後具有重要意義,晚期患者也應積極治療,延長生存期。
6.預後:
中耳癌的預後跟腫瘤所侵犯的範圍密切相關,最近的研究發現,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以高達80%,而晚期的患者則降低到50%以下。
早期就診非常重要,早期發現、規範治療是提高中耳癌患者生存率的關鍵因素。(柳州市人民醫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