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2023國際慢粒日第一屆武漢CML論壇暨第十屆中國慢粒患者大會于武漢成功舉辦

發佈時間: 2023-09-25 16:45:17   |  來源: 河北廣播電視臺   |  責任編輯: 曹洋

 

2023年9月22日,“2023國際慢粒日第一屆武漢CML論壇暨第十屆中國慢粒患者大會”在武漢順利召開。大會由湖北省抗癌協會、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聯合主辦,武漢市江漢區和睿慢粒幫扶中心、湖北省科普作家協會醫學科普創作專業委員會聯合承辦,旨在促進學術交流,提高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診療水準,提高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意識,推動患者間交流和社會融入。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簡稱慢粒,是人類的第9號和22號染色體發生了基因突變而導致的。自2011年起,每年的9月22日被定為國際慢粒日。全球有超過60個國家的慢粒患者組織會在這一天舉辦活動,來倡導公眾、社會與政府單位對慢粒的重視,提升患者的福利。自2013年起,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開始舉辦中國慢粒患者大會,至2023年已經成功舉辦十屆。

“第一屆武漢CML論壇”于上午舉辦,論壇主要以業內科學研討交流為主,包括“慢粒治療國際進展”、“CML新譯著發佈會”、“慢粒治療國內前沿”三個環節。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科副主任江倩教授主持致辭環節,她表示:“作為北京大學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科副主任,多年來,我和在座各位一起努力攻克慢粒白血病、共同關注慢粒患者群體,在此,也向各位同仁的堅守表示感謝,向在座各位患者代表為首的患者群體表示感謝。”

江倩教授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院長胡豫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院血液科主任張義成教授發表致辭。

胡豫教授表示:”隨著藥物和治療方案的發展,慢粒的治療效果越來越好,患者的生存期越來越長,生存品質越來越高,這離不開廣大醫務工作者的努力和社會各界的關心。但總體來説,我們在研究領域的投入還是少了一些。此次武漢CML論壇正在起到這樣一個帶頭作用。我們可以以武漢為出發點,帶動本省血液科科研的發展。為大家立起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標桿,繼而將這股科研之風吹向全國。“

胡豫教授

張義成教授表示:”作為醫務戰線資深工作者,醫教研有機結合才能推動醫療事業不斷前進。我欣喜地看到,隨著藥物和治療方案的發展,慢粒的治療效果越來越好,實現了可控可治的目標。患者的生存期越來越長,生存品質越來越高,這離不開廣大醫務工作者的努力和社會各界的關心,當然更離不開慢粒患者的信任和堅持。未來,我們廣大醫務工作者將繼續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臨床上深入沉澱併為科研經驗還不豐富的醫護指引方向。“

張義成教授

會上,來自國際及國內的CML領域頂尖專家為大家帶來了最前沿的CML治療方案與最新研究成果,包括2023年國際與國內慢粒治療最新進展、關於慢粒停藥研究的最新結論、慢粒患者的全程規範化管理等內容。

歐洲白血病網(ELN)創始人兼主席RüdigerHehlmann、《Leukemia》雜誌主編RobertPeterGale、來自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EliasJabbour參與了“國際進展”部分的分享。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主任醫師劉兵城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血液科主任醫師孟力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血液科主任醫師黎緯明教授參與了“國內前沿”部分的分享。同時,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血液科主任醫師朱煥玲教授、河南省腫瘤醫院血液七病區主任張龑莉教授、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血液科主任醫師劉曉力教授、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血液科主任醫師杜新教授作為主持人參與到本次論壇。此次論壇對於推動我國CML領域規範化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論壇上,由RüdigerHehlmann教授主編,胡豫教授、黎緯明教授等國內血液病學專家翻譯的CML全新譯作發佈。這本書是國內第一部全面介紹慢性髓係白血病的中文譯著,系統地闡述了慢性髓係白血病和相關的治療策略的最新進展。

下午召開的是“2023年國際慢粒日第十屆中國慢粒患者大會”。大會聚焦于慢粒患者實際困難、實際需求及生活現狀。

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發起人、秘書長劉正琛、RobertPeterGale教授、鄒萍教授、黎緯明教授為大會致辭。

劉正琛表示:很高興在今天這樣的日子和這麼多家人一般的病友在武漢相聚,我感到非常親切。隨著醫學發展,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夥伴有了一個健康的、豐富多姿的工作生活狀態。在黎教授帶領的團隊持續高效合作下,慢粒學院和我們為慢粒患者提供服務支援的工作又取得了喜人的進步和成果,期待在今天下午能夠和大家一齊度過一個交流、共用、溫馨的時間。

劉正琛先生

Robert Peter Gale教授説:非常高興能夠在這裡見到這麼多的中國朋友。我們都知道慢粒白血病的臨床診療和科研工作不斷推進,目前已經能夠讓大部分患者回歸正常的工作生活。我欣喜的是,合作、交流、共用研究成果正在為越來越多的患者帶去更多的診療選擇空間。我也對黎教授帶領的團隊和多方合作共同組織開展的多元支援服務感到震撼,希望我的分享能夠為大家帶去有價值的資訊,非常感謝!

Robert Peter Gale教授

鄒萍教授表示:“很高興在第十屆中國慢粒患者大會與大家見面暢談。9月22日這個特殊的日子將我們醫生、病友、愛心組織聯結在一起。我欣喜地看到,在各種力量的支援下,這個疾病的治療越來越有希望。非常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參與,感謝同道們的努力,也祝大家雙節快樂!“

鄒萍教授

黎緯明教授表示:”首先,我想對遠道而來的各位夥伴表示熱烈的歡迎,在經歷上午的學術討論和分享之後,下午的時間我們希望能夠讓正處不同年齡階段、面臨不同人生挑戰的患者代表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心得,也希望患者代表、患者家屬代表、公益組織代表、心理專家代表能夠實時對話,一同展望美好未來。“

黎緯明教授

本次慢粒患者大會分為“我的童年”、“我的青春”、“我的責任”、“我的生活”四個環節,嘉賓們從兒童慢粒患者生存現狀、自身的求學經歷、疾病預後、回歸社會、老年退休生活幾個方面展開分享,讓大家感受到每一位慢粒患者在不同年齡階段需要面臨的辛酸及困難,以及其面對疾病迎難而上的勇氣,希望所有慢粒病友都能以積極開朗的態度面對慢粒人生。

本次論壇和慢粒大會在為廣大CML領域專家、學者提供展示先進經驗技術、進行充分學術交流的平臺的同時,也為國內眾多慢粒患者提供了一個表達自我、相互成長學習的機會。相信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慢粒患者的心理和社會適應會實現一個更加理想的狀態。我們也有理由期待,一個慢粒患者友好型的社會近在眼前。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