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災後重建 北京120急救專家給出健康提示

發佈時間: 2023-08-11 17:31:21   |  來源: 央廣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目前,救援工作已進入災後重建階段,北京120急救專家在山區村落中實地走訪、工作調研中發現,受災山區、村落道路環境複雜,人們在重建家園過程中做清淤、修復工作時可能會發生一些突發急症或常見創傷,120急救專家對市民和救援人員做出急救健康提示。

進行災區重建家園工作時要注意周圍環境,尤其要提高與天氣、地質等因素相關的風險預判意識,做好個人防護,戴好一次性口罩、手套,儘量避免裸露的皮膚與淤泥、水源直接接觸,勤洗手、勤消毒。如有人員發生呼吸困難、喘憋、不明原因胸痛、暈厥或遭受現場創傷,須第一時間撥打120急救電話,儘早得到專業醫療救助。

在等待救援過程中,儘量不要移動傷員,除非現場不安全,可多人協作,保持穩定,避免晃動,做好保護,將傷員搬抬到安全地帶,一旦發現有致命性大出血需要立即止血干預。同時,持續觀察傷病員意識和呼吸情況,如果出現叫不醒、沒反應、無呼吸的情況,需要立即開始做心肺復蘇進行急救。

對於傷員傷口的現場急救處置,要記住三件事:防感染、快止血、及時就醫打破傷風針。其中止血需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對於無活動性出血的傷口,先用乾淨的水徹底沖洗傷口內的泥沙、鐵銹等異物,再可用碘伏棉球或棉棒塗抹傷口周圍的皮膚進行消毒,預防感染,及時就醫。

第二,對於有活動性出血的傷口,要快速止血,先採用直接壓迫止血方法,用吸水性好、乾淨的布塊或衛生敷料直接覆蓋傷口,用手掌在上面壓迫止血。如果四肢傷口有噴射狀出血,經壓迫止血不能控制的活動性大出血應果斷使用止血帶止血,捆紮止血帶要在傷口近心端5至8釐米處,避開關節部位和皮膚破損處,並儘快到村醫務室或衛生院進一步診治。

目前還沒有出伏天,日曬時間長溫度高,災區重建家園環境濕度大,尤其對於戶外進行道路搶修、村鎮建設等體力工作者,工作任務艱巨,勞動強度大,持續工作時間長。結合近期災區救援案例,120急救專家提示,災後重建家園,一定要做好避暑降溫,謹防高溫中暑引發熱射病。

高溫引起的中暑主要有先兆中暑、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三種。出現中暑症狀,體溫調節功能受損,人體容易失去水分、電解質紊亂,如不及時干預,很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引發其他急危重症。

熱射病是最嚴重的中暑類型,是由於暴露于熱環境或劇烈運動所致的機體體溫調節失衡,以核心溫度升高(>40℃)、中樞神經系統異常為特徵,死亡率高達20%至70%。當在高溫高濕環境中出現體溫升高、頭暈、虛弱、噁心等症狀時,有可能出現了中暑,需要第一時間進行干預,遠離高溫直曬,在陰涼處休息,減少活動,及時降溫,少量多次補充糖鹽水或電解質飲料,輕症狀可得到緩解。如發生意識模糊、心悸、呼吸困難、暈厥、抽搐等嚴重症狀時,必須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及時就醫。

災後重建過程中,防範介水性疾病和傳染病的傳播也是公共衛生防疫工作的重心。水災過後,水源易被污染。專家建議民眾注重飲水衛生,不喝生水,飲用符合衛生標準的瓶裝水或桶裝水,對臨時的井水等一定要消毒煮沸後再飲用。

需要強調的是,村鎮居民要做好居家環境的消毒,保持衛生。配合衛生疾控人員的專業指導,及時做好定點垃圾清運及消毒,加強滅蚊蠅、滅鼠等工作,控制病媒生物滋生,有效降低衛生健康風險。

此外,災後預防食源性中毒、急性腸胃炎等急症很關鍵。由於溫度高,食物存放時間短,如果供電不穩定,冷藏條件受損,食物極易發生腐壞變質,毒素增加很容易引發急症。這些急症往往表現出嘔吐、腹瀉、發熱等症狀。呼籲大家儘量不吃剩飯剩菜、不吃涼拌菜,絕對不要食用淹死、病死的禽畜。家裏的廚具、碗筷在使用前務必做消毒或煮沸處理。一旦出現嘔吐、腹瀉或發熱等症狀時需要及時就醫。(記者阮修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