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高溫下戶外勞動者應謹防熱射病 如何做好防護?

發佈時間: 2023-07-24 09:44:56   |  來源: 工人日報   |  責任編輯: 張豐

 

發熱、嘔吐、心率快、低血壓,甚至昏迷

高溫下,戶外勞動者應謹防熱射病

閱讀提示

高溫天氣容易引起疲憊乏力等,嚴重的可誘發心腦血管病和熱射病,有基礎病的老年人、戶外工作者等易受影響。醫生建議,在高溫高濕環境工作或學習,要保證到陰涼通風的環境中充分休息,並及時補充水分。

近日,一名27歲的小夥子被120緊急送至北京同仁醫院亦莊院區急診科搶救室,同行者介紹,患者是一名建築工人,高溫戶外工作時突然倒地。

北京同仁醫院亦莊院區急診科主任曹秋梅向記者介紹,患者被送來時意識模糊、四肢抽搐、體溫高於40℃,被診斷為熱射病,經過急診團隊近6小時的搶救,意識才逐漸清醒,生命體徵恢復至平穩。

曹秋梅説,近來,由於高溫天氣,醫院急診量增加,主要是一些有基礎病的老年人,如糖尿病、高血壓、腦梗、長期臥床的患者等,他們對於高溫的適應能力比較差,容易由高熱誘發基礎疾病的發作,還有一些是戶外工作的建築工人、外賣小哥等。

高溫天氣容易給人帶來哪些危害?戶外勞動者如何做好健康防護?出現中暑症狀時應如何處理?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經典型熱射病和勞力型熱射病

入伏以來,全國高溫天氣持續,據中央氣象臺7月19日預報,未來10天我國高溫將呈現強勢發展態勢,局地可達40℃以上。

高溫天氣容易引起疲憊乏力、心煩意亂、不思茶飯、工作效率降低,嚴重的可誘發心腦血管病和熱射病,甚至致人死亡。

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龔曉傑在接受《工人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暑常表現為頭暈、頭痛、噁心、嘔吐、發熱、胸悶、心率快、低血壓、抽搐,甚至昏迷等,患者常到急診、心臟內科、呼吸內科、消化內科、神經科等科室就診。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方曉磊介紹,中暑是指在高溫和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下,機體體溫調節出現障礙,水、電解質代謝紊亂,以及神經系統功能出現損害等症狀的統稱。熱射病是最嚴重的熱致疾病類型,有很高的病死率。

根據發病原因和易感人群的不同,熱射病分為經典型熱射病和勞力型熱射病。經典型熱射病主要由於被動暴露于熱環境引起機體産熱與散熱失衡而發病,通常沒有劇烈的體力活動,體溫調節功能受損的個體更容易發病,如嬰幼兒、老年人、慢性基礎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損的患者、長期臥床及肥胖患者等個體。

勞力型熱射病主要由於高強度體力活動,引起機體産熱與散熱失衡而發病,常見於夏季劇烈運動的健康青年人,比如在夏季參訓的官兵、運動員、消防員、建築工人等。儘管勞力型熱射病在高溫高濕環境中更容易發生,但環境條件並非必須。

工作1~2小時適當休息和補水

在高溫天氣,暴露在戶外的勞動者應該如何做好健康防護?曹秋梅表示,如果不可避免戶外工作,需要做好防護措施,首先是清涼飲料的供應,其次要合理安排時間,保留足夠的休息時間。

“高強度、長時間暴露在室外的工作,採取輪崗制可能更合理一些,合理制定工作時間,儘量避免中暑現象發生。再有,如果預知到有中暑可能,要做好藥品和急救的準備工作。”曹秋梅説。

“如果剛剛參加工作,工作時間及強度要從少到多、從輕到重逐漸調整,讓身體對高溫環境有適應的過程,一般需要1~2周時間。”龔曉傑表示,夏季需要戶外工作的人群,要尤其注意,不要在高溫環境中持續較長時間的工作,適當安排工作量,勞逸結合,減少中午午後的工作量,工作1~2小時要適當休息、補水。

除了提供物質保障、合理安排工作時間及工作量外,還應對戶外勞動者加強防暑降溫宣傳,讓勞動者重視高溫損傷危害,正確避暑。

對於防暑的方法,龔曉傑建議,一是充足睡眠,保證休息可以增強身體免疫力,少生病;二是避免飲酒及含酒精的飲料,酒精會使身體對外界的反應變遲鈍,影響對不良環境的感知,延誤疾病的發現時間;三是適當補水,水分及電解質對維持身體內環境的穩定非常重要,而且脫水會加重中暑,可以多喝綠豆湯,吃西瓜等水分充足的水果。對於用藥建議,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自身情況選用。

醫生建議隨身攜帶清熱解暑物品

降低熱射病病死率的關鍵在於預防。曹秋梅強調,在高溫高濕環境下工作或學習,一定要保證到陰涼通風的環境中充分休息,並及時補充水分。

中醫藥在熱射病防治過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菊花、金銀花、荷葉、薄荷、藿香和廣藿香等都具有清熱解暑的功效,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重症中暑的發生,也可以在發病的第一時間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曹秋梅説,可以隨身攜帶風油精,當出現輕微中暑症狀時,可以抹一下人中、太陽穴,讓主觀感覺變涼爽。如果高溫高熱環境下出現頭暈噁心,休息後不緩解,要儘快到醫院,讓醫生及時對症治療。

龔曉傑強調,高溫天氣應儘量待在涼爽的環境中,不要怕使用空調等降溫設備。如果外出,要避開高溫時段,儘量早晚出門,出門時做好防曬,穿淺色透氣服裝,儘量縮短高溫環境滯留時間。此外,對一些高危人群要重點關注,比如老人、嬰幼兒、患心血管疾病和精神疾病的人群,如果出現發熱、腹瀉等急性疾病,要及時就醫,避免延誤病情。(記者姬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