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內鏡隧道術破解食管“緊箍咒”
——柳人醫助高齡賁門失弛緩症老人再嘗人間美味
發佈時間: 2023-07-14 11:00:01 | 來源: 中國網健康 | 責任編輯: 張豐
近日,柳州市人民醫院成功為一名高齡合併多系統疾病的賁門失弛緩症患者實施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POEM)。通過多學科診療聯合出擊、精準治療,患者恢復正常飲食,再嘗人間美味,重展幸福笑顏。
據介紹,已過古稀之年的湯老伯一年前出現了反覆嘔吐的症狀,進食後尤為嚴重,近期發作更加頻繁,遂在家屬的陪同下來到柳州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尋求幫助,經檢查被確診為賁門失弛緩症。
賁門位於食管和胃交界處,是胃的“前門”。當賁門因肌肉功能障礙不能開關自如時,會導致吞咽困難、嘔吐、返流、胸痛、反覆感染。每當患者躺下,食物會從食管倒流,醫學上稱為“賁門失弛緩症”,由於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痛苦,被稱為“不是腫瘤的惡性腫瘤”。
由於湯老伯長期臥床,生活不能自理,且患有帕金森症、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給治療帶來了很大難度。為了給患者提供最優治療方案,醫院組織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內分泌科、臨床營養科、胸外科、麻醉科等開展MDT會診。專家討論後,認為患者年紀大、基礎疾病多,外科手術治療風險大,建議行經內鏡下肌切開術(POEM)進行治療。
據了解,人體消化道分為黏膜層、黏膜下層、肌肉層、膠膜外膜層四層。人的食道管壁最厚處僅4毫米。手術在黏膜層和肌肉層之間進行。消化內科內鏡團隊在患者的食道管壁夾層中注入生理鹽水,把原本密合的食道黏膜下層分離,一條原本肉眼無法看到的“隧道”由此打開。
在這條世界上最小的“隧道”中,內鏡穿行自由,直達食管下段括約肌並進行選擇性切斷,關閉黏膜層切口,手術1小時後便告捷。這條勒緊食管的無形“緊箍咒”終於被摘下。
術後患者無明顯疼痛、嘔血等不適,術後第三天便逐漸開放飲食。當湯老伯喝下一碗肉粥沒再吐了,他高興的説到:“一年多了,都沒有這麼舒服的吃過一頓飯,真的太感謝你們了,柳州市人民醫院的技術真好!”
柳州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羅宜輝介紹,賁門失弛緩症是一種罕見病,發病率約為1/10萬,其主要特徵是吞咽困難、食管反流、胸痛,長期未得到正規治療可引起體重減輕、營養不良等表現,醫院曾收治過一例病史長達40餘年的賁門失弛緩症患者,該患者長期喝稀飯度日,嚴重影響身體健康和生活品質。
傳統的賁門失弛緩症治療主要通過外科手術切斷食管下端肌束,降低食管下端括約肌的壓力來改善症狀,但創傷大、患者接受度低。內鏡可提供氣囊擴張、肉毒素注射等方法,但長期療效不理想,復發率較高。隨著內鏡技術的不斷發展,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POEM)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痛苦小、療效持久等優點,為賁門失弛緩症患者提供了更優治療方案。(柳州市人民醫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