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五院脊柱專家助77歲老伯重獲行走能力
發佈時間: 2023-07-13 13:44:06 | 來源: 中國網健康 | 責任編輯: 張豐
日前,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中大五院)脊柱外科為一位七旬老伯行頸椎後路單開門椎管擴大成形術,成功讓站立不穩且無法自行走路的老伯重獲行走能力。
77歲的袁老爺爺外出散步時突然出現雙下肢無力、跪在地上,家屬扶起後仍然站立不穩、無法自行走路,還伴有明顯的雙手麻木症狀,遂到中大五院就診。由於患者有十多年的高血壓、糖尿病及腦梗死等病史,起初考慮是腦血管疾病引起的。但檢查並沒有新發的腦梗死病灶,且患者病情在住院後仍繼續發展,逐漸到站立都怕摔倒,走路像踩棉花一樣,下床時只能坐輪椅。
中大五院脊柱外科張奎渤副主任醫師通過進一步詳細問診,判斷目前的症狀主要與患者頸椎多節段脊髓受壓有關,結合其核磁共振檢查結果,確診為脊髓型頸椎病。
“人體頸椎的脊髓神經具有非常重要的傳導功能,我們大腦‘司令部’發出的各種‘指令’,都要經過頸椎神經來傳遞資訊,從而支配四肢的感覺、活動和大小便的功能。”張奎渤副主任醫師解釋道。
袁老爺爺的脊髓神經在多處被嚴重壓迫,需儘快行神經減壓手術才有可能恢復。但由於患者高齡且合併眾多基礎疾病(術前的疾病診斷達14項,涉及心、腦、肺和血管等多個人體系統),手術和麻醉風險都較高。
中大五院脊柱外科呂海主任迅速帶領團隊進行集體討論,為患者制定了“頸椎後路單開門椎管擴大成形術”的手術方案,通過打開頸椎椎管的“大門”,給神經增加活動的空間。
經過完善的術前準備,在手術麻醉醫學部的全力保障下,張奎渤副主任醫師與張大衛主治醫師為患者順利完成了手術,術中出血僅幾十毫升。術後第二天,袁老爺爺就感覺麻木症狀緩解不少;術後第四天,他就在家人攙扶下走路活動了,患者及家屬對手術效果滿意。
張奎渤副主任醫師表示:“很多人聽説要在頸椎上做手術都很害怕,擔心手術後會癱瘓。中大五院脊柱外科醫生均經過嚴格規範的專業訓練,術業有專攻,各類頸椎手術包括前路、後路、微創內鏡等手術方式在科室常規開展,技術很成熟。近年來,頸椎病的發病率逐漸增加,如果出現明顯的手臂、手麻木或疼痛,甚至是無力、行走不穩等症狀時,應及時找專業的醫生就診,避免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
相關科普:
關於頸椎病的誤解
脖子酸痛、脹痛就是頸椎病
大部分脖子和肩部的酸痛是因為肌肉勞損所致。頸椎病導致的疼痛往往伴有上肢疼痛或麻木,或手活動不靈活、行走不穩等症狀。
所有的頸椎病都可以牽引和按摩
按摩是治療頸椎病的常用方法,可以緩解局部肌肉痙攣、改善局部血液迴圈,但並非所有人都合適。正確的牽引和按摩對部分類型的頸椎病有好處,但嚴重的脊髓型頸椎病是禁止做暴力按摩的。由於受壓的脊髓在椎管內的緩衝空間已經非常小了,如果按摩手法不當,使脊髓受到短暫的劇烈撞擊,患者很可能會四肢癱瘓。
頸椎病患者不能枕枕頭
選擇合適的枕頭至關重要,頸椎病患者應根據自己的習慣及體型選擇合適的枕頭,枕頭一定要枕在頸後而非頭部,避免頸部懸空。仰臥時枕頭不宜過高,避免過度仰頭;側臥時枕頭宜與肩同高。
頸椎病不能手術
大部分頸椎病患者經過保守治療都可以緩解不適;僅小部分需要手術治療,包括保守治療效果不佳的神經根型頸椎病、壓迫明顯的脊髓型頸椎病等情況。隨著加速康復理念和微創技術的發展,絕大多數頸椎手術後患者恢復都比較快、住院時間短,可以較快地恢復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文:許晴晴 張嘉斌 圖:姜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