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護士節來了 官方對護士隊伍建設提出這些要求
發佈時間: 2023-05-12 11:37:15 | 來源: 中國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護理工作是衛生健康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大護理工作者是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一支重要力量。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做好2023年5.12護士節相關工作的通知》,提出要採取暖心、用心舉措,關心愛護護士、強化人文關懷,落實各項惠護政策,進一步穩定和發展護士隊伍,持續改善護理服務,切實推動護理工作更加貼近患者、貼近臨床、貼近社會。
5月1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就發展護士隊伍、改善護理服務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副司長邢若齊指出,發展壯大護士隊伍和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和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的重要舉措。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護士隊伍建設,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出臺護理專項規劃、推動護理改革發展、加強護士培養培訓等重要舉措,不斷發展壯大護士隊伍。
2022年底全國註冊護士總量超過520萬人
邢若齊介紹,近十年來全國護士隊伍總量以平均8%的增幅逐年增加,每年約有30萬左右的新護士加入到護士隊伍中。2022年底,全國註冊護士總量超過520萬人,每千人口註冊護士約為3.7人。全國醫護比為1:1.18。護士隊伍的學歷素質和專業服務能力都得到了不斷提升。
邢若齊表示,下一步,將持續增加護士數量,推動實施《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指導督促各地醫院按照床護比等護士人力配置指標,結合各地工作任務需求合理增加和配置護士人力。到2025年,全國護士隊伍總量力爭達到550萬,每千人口註冊護士數達到3.8人,基層護士數量達到120萬。
保障護士合法權益。深入推動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護士條例》等法律法規,督促醫療機構為護士提供必要的職業衛生防護措施,改善護士工作條件,合理彈性安排班次,關注護士身心健康。
加強人才培養培訓。開展護士服務能力培訓行動,重點加強老年、兒科、重症、急診、傳染病、康復護理等緊缺急需專業的護士培訓,提升臨床護理服務能力,到2025年,上述緊缺護理專業護士參加培訓的比例不低於90%。
實施醫院護士崗位管理。推動醫院科學設置護理崗位,實施基於護理崗位的護士人力配置、績效考核、薪酬待遇、職稱晉陞、獎勵評優等,對編制內外護士統籌考慮,多勞多得,優績優酬,進一步調動護士積極性。
到2025年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責任制整體護理覆蓋率達全院100%
醫院護理工作直接服務於患者,直接影響到患者就醫體驗和感受。邢若齊表示,為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護理服務需求,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護理問題,近期將開展以“強基礎、提品質、促發展”為主題的改善護理服務行動,通過實施加強基礎護理、提高護理品質、拓展護理領域、加大支援力度四方面舉措,進一步促進護理工作更加貼近患者、貼近臨床和貼近社會。
邢若齊強調,醫療機構要進一步落實責任制整體護理服務,護士為患者提供醫學照護、病情觀察、協助治療、健康指導、人文關懷等身心整體護理服務。到2025年,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責任制整體護理覆蓋率要達到全院100%。要改善護理服務,注重與患者的溝通交流以及對患者的關心關愛。
加強患者巡視和病情觀察,嚴格落實核心制度,規範實施各類臨床護理技術操作,保障護理品質安全。夯實護理基本功,推動臨床護理專業化發展和護理人才培養,助推護理高品質發展。採取有效措施,為臨床護士鬆綁減負,儘量減少重復性考核競賽等,讓護士有更多的時間貼近臨床,為患者提供直接的護理服務。
支援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借助資訊化手段,為有護理需求的出院患者或行動不便的居家老年人提供延續性護理服務。進一步擴大“網際網路+護理服務”覆蓋面,提高基層護理服務能力,切實增加社區和居家老年護理服務供給,就近解決群眾急需的護理問題。
邢若齊還強調,醫療機構要從人、財、物等多方位加大對改善護理服務的保障力度,加強護士人力配備,健全完善激勵機制,加強資訊化支撐,健全後勤支援系統,讓護士最大限度投入到臨床護理服務中,讓群眾有更好的就醫體驗和感受。
鼓勵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專業服務機構提供居家護理、日間照護等
近年來,隨著內地人口老齡化不斷加深,老年人特別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醫療護理和長期照護需求十分迫切。據統計,截至2022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達到2.8億,佔總人口的19.8%。“推動老年醫療護理服務快速發展是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協同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一項有力舉措。”邢若齊説。
邢若齊介紹,2019年以來,出臺了加強老年護理服務、增加老年護理機構資源、開展老年護理評估等一系列政策。2022年又啟動了全國老年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經過一年的試點,各地護理院(站)、康復醫院(康復醫療中心)以及老年護理專業護士和醫療護理員隊伍數量明顯增加,“網際網路+護理服務”、到府巡診、家庭病床、日間護理中心或“呼叫中心”等多元化的老年護理服務模式得到了一定創新。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對接了失能、高齡或行動不便的老年患者的居家護理需求。
邢若齊表示,下一步,將持續擴大老年護理和長期照護服務資源供給,依託社區發展以居家為基礎的多樣化老年護理和長期照護服務,鼓勵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專業服務機構提供居家護理、家庭病床和日間照護等,推動服務向社區和家庭延伸。
繼續實施老年護理專業護士能力培訓行動,力爭到2025年,各地老年護理專業護士參加培訓的比例不低於90%。根據失能老年人健康需求和長期照護特點,加快制定醫療護理員職業技能標準,著力培訓醫療護理員隊伍,主要為需要照護並有疾病的老年人提供長期照護服務。
“此外,國家衛生健康委還將圍繞失能老年人的長期照護需求和常見健康維護問題,積極會商有關部門制定完善相應的服務內容、服務流程和技術標準等,與長期護理保險支付標準有機銜接,為健全完善我國老年護理和長期照護制度奠定基礎。”邢若齊説。
支援基層醫療機構在“網際網路+護理服務”中發揮更大作用
“網際網路+護理服務”是踐行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增強獲得感的重要舉措。邢若齊介紹,自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開展“網際網路+護理服務”試點工作以來,截至2022年底,全國共計2000余個醫療機構開展了“網際網路+護理服務”,為行動不便的出院患者、老年人等人群提供了7類60余項到府醫療護理服務項目,打通了專業護理服務到家庭的“最後一公里”,受到社會肯定和群眾廣泛好評。
邢若齊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擴大“網際網路+護理服務”試點範圍,指導各地結合實際,進一步擴大“網際網路+護理服務”覆蓋面,增加“網際網路+護理服務”項目,擴大服務範圍,精準對接群眾多樣化、差異化的護理服務需求,不斷提升“網際網路+護理服務”的可及性。
持續增加“網際網路+護理服務”供給,指導各地聚焦群眾需求,統籌區域醫療資源,將“網際網路+護理服務”與家庭醫生簽約、家庭病床、延續性護理等服務有機結合起來,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按照分級診療的要求,結合功能定位和實際情況,積極開展“網際網路+護理服務”試點工作。支援基層醫療機構在“網際網路+護理服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健全完善“網際網路+護理服務”制度規範,在不斷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研究完善“網際網路+護理服務”管理制度、服務模式、服務規範、運作機制和技術標準等,健全應急處置機制、糾紛投訴處理機制等,促進“網際網路+護理服務”有序規範開展。
(編輯:趙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