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倪葆春:經歷戰火考驗的中國現代整形外科之父

發佈時間: 2023-04-28 15:05:11   |  來源: 中國網健康   |  責任編輯: 張豐

 

追溯中國整形外科行業的歷史,有一位學者不能忘記,他就是倪葆春,中國現代整形外科學的早期開拓者,也是在醫學院校建立現代整形外科學科的先驅。

(倪葆春)

(圖片由上海第九人民醫院整復外科終身教授王煒提供)

1899年出生於浙江省諸暨縣(今寧波)的倪葆春,從小在人傑地靈的江浙地區成長。1916年,17歲的倪葆春以蘇州東吳大學附屬中學第一名的成績被保送到清華學堂。1919年,年僅20歲的倪葆春到美國留學,先後畢業于芝加哥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1925年,他以優異的成績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師從當時著名的整形外科專家約翰·戴維斯教授,開始從事整形外科研究。1928年,倪葆春學成回國回到上海,積極投身祖國醫學和教育事業建設。

1929年,倪葆春在上海聖約翰醫學院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現代整形外科,這是我國醫學院校建立的第一個整形外科機構,同時也意味著中國整形外科發展的開始。

1934年,倪葆春在《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上,發表《唇裂手術的眶下孔麻醉》論文。根據如今能夠查閱的資料顯示,這是我國近代最早以整形外科名義發表的研究文章。

1944年,倪葆春在昆明建立中國第一座血庫,創造凍幹血漿,自己成為我國第一位帶頭獻血者。

1949年,倪葆春在《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上報道了用肋軟骨移植治療鞍鼻的研究成果。據了解,鞍鼻就是鼻梁塌陷,這種症狀在東方人群體居多,不僅給人以精神萎靡、缺乏自信的感覺,還會影響生活比如戴眼鏡不方便等。倪葆春的這篇研究成果,是國內醫學雜誌最早刊登有關現代整形外科的論文,為後代學者開創了研究鼻整形的先河。

(圖片由上海九院整復外科戴傳昌醫生提供倪葆春在1949年發表的論文照片)

據倪葆春生前好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整復外科終身教授王煒回憶,時任上海聖約翰醫學院院長、聖約翰醫科、聖約翰大學代理校長的倪葆春教授在1933年建立了整形外科教程,系統的建立了整形外科這一學科,發表了好幾篇論文。在1949年前由中國人原創的十多篇論文中,倪葆春及他的學組就發表了三篇,不僅涉及整形外科,還涉及解剖學科等醫學領域。

但是,倪葆春的貢獻不僅僅體現在學術開拓的成就上,更重要的是,他將畢生事業與祖國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真正體現了大醫之大愛,彰顯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在中華民族飽受戰爭烈火的年代,作為醫務工作者,其使命與擔當往往與戰爭息息相關。而倪葆春的從醫生涯在抗日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這兩個歷史時期,先後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華章。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在倪葆春等醫務工作者積極行動下,租下了長寧路中山花園對面的國立中央研究院,組建了中國紅十字醫院和難民醫院,收治難民、傷兵。

1938年,隨著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倪葆春先後擔任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救護總隊副總隊長、紅會昆明辦事處主任,主管雲南地區救護工作。

雲南山區的滇緬公路,這條中國與外部世界聯繫的唯一運輸通道,從國外籌集的抗戰物資都是從這條路輸送進中國國內,在抗戰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為了建設這條生命通道,沿線約20萬名當地居民,包括老人、婦女、孩子,用簡單原始的工具和自己的雙手修築這條最崎嶇的公路。山路崎嶇危險導致傷殘事故時常發生,再加上山區瘴氣盛行,急需良好的醫療服務。

1939年9月,倪葆春組織聖約翰大學醫科校友和醫務人員加入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自己兩次奔赴雲南親自參加戰地救護工作。

倪葆春在一年半的時間裏,招募了七批次醫護人員,將眾多醫療隊佈置在幾百里的怒江,沿滇緬公路設立小醫院六所、門診站一所,為前線抗戰官兵和當地居民治病救傷,宣傳醫療衛生知識。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奔赴朝鮮,開啟了歷時兩年零九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開戰不久,嚴寒天氣造成的凍傷和奮戰中的燒傷,給浴血奮戰中的戰士帶來嚴重的傷害。許多被彈藥燒傷的戰士趴在雪地裏,手腳被凍傷導致壞死發黑。

1951年,聖約翰大學醫學院組織了醫療隊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時任聖約翰大學醫學院院長的倪葆春擔任上海抗美援朝志願醫療總隊五大隊大隊長,親赴朝鮮前線。

在惡劣的戰爭環境中,倪葆春率領的醫療隊克服重重困難,救治一批批傷員。為了推廣治療燒傷的經驗,倪葆春和戰友劉仁麟合作撰寫了《燒傷》一文,刊登在沈克非主編的《抗美援朝戰傷處理文集》中,成為當時處理燒傷的主要參考文獻。

現代醫學得以進步,在於醫學的傳承如薪火代代相傳。倪葆春非常重視醫學教育,倪葆春曾説過:“在我60歲之前,我的學生能超過我,比我們許多人做得更好,這就是我的希望。”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俱興,倪葆春夫婦與許士騏、顏福慶、沈克非、穆瑞芬等一大批醫學專家,幫助原衛生部醫學模型製造廠組織、設計、生産了大批醫學教學模型,供應國內各醫學院校。同時,倪葆春夫婦還為上海清華同學教育基金會傾注大量心血,捐款數萬元,這在當時是一筆很大的款項。

1997年10月28日,倪葆春因病與世長辭,享年98歲。

在倪葆春逝世後,根據生前他填寫的遺體捐獻書,遺體捐獻給醫學院用於醫學研究;其子倪宣文將根據遺囑將倪葆春晚年與夫人王淑貞——中國婦産科學奠基人之一、上海第一醫學院附屬婦産科醫院院長——共同所建佔地兩畝的花園別墅,于1999年變賣,用所得的420萬元設立“倪葆春、王淑貞醫學獎學金”,全部用以支援醫學教育事業。

倪葆春的一生始終保持學者的平和秉性,對物質名利淡泊超然,真正做到將自己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他熱愛的祖國醫學事業。

參考文獻:

1、王煒主編《中國整形外科學》等著作。

2、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名醫名師》專欄,《中國現代整形美容外科第一人——記原聖約翰大學醫學院院長、上海第二醫學院副院長倪葆春》

3、百度百科詞條“倪葆春”

4、搜狐公眾號“雲南昆明血液中心”

5、上海九院整復外科戴傳昌副主任醫師文字、圖文支援

本文特別感謝上海第九人民醫院整復外科終身教授,中國修復重建外科學會,中國醫師協會整形美容分會創始和籌建人之一,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國際編委王煒教授親自審閱指正。

(文/淩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