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五院為肝膽胰系統疾病患者提供全鏈條的堅實“醫”靠
發佈時間: 2023-03-31 11:04:52 | 來源: 中國網健康 | 責任編輯: 張豐
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中大五院)肝膽外科是廣東省臨床重點專科、珠海市第一批高水準臨床重點專科,國家肝癌規範化診療試驗基地(全國31家之一),珠海市唯一能開展肝臟移植的單位,珠海市醫學會普通外科分會、珠海市醫師協會肝膽胰外科醫師分會及珠海市抗癌協會消化道腫瘤專委會的主委單位,珠海市普通外科學專業目前唯一的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珠海市普通外科醫療品質控制中心挂靠科室。
在普外科主任、肝膽外科主任李堅的帶領下,全科室始終遵循“臨床為本、研究為魂、人才為基”的發展理念,注重內涵建設,堅持品質與規模並舉,在臨床前沿診療技術開展、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臨床研究與醫工交叉科技創新、科室管理及人才引進培養等各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在突破與創新中實現高品質內涵式發展。
一、堅持臨床為本,不斷挑戰疑難危重外科手術,填補器官移植資質空白,提高區域醫療綜合實力
科室對肝膽外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和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並常年承擔省內外對口幫扶單位外科疑難危重患者的手術會診任務,具有成熟的涵蓋腹腔臟器、腹膜後及血管外科相關臨床技術能力。醫療相關指標如CMI(3.0)、四級手術(>60%)及微創手術比例(>90%)等均在省內名列前茅。
團隊多項手術填補了本地區空白,腹主動脈瘤人工血管置換術、頸動脈內膜剝脫術、股髂動脈切開球囊取栓術、門脈高壓人工血管架橋門體分流式、經皮經肝穿刺膽道內鏡手術(PTCS)、小兒巨大肝母細胞瘤切除等均為本地區唯一開展;百歲高齡患者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基於膜解剖的肝臟精準切除手術、前入路巨大肝癌切除術、巨脾聯合肝癌同期切除加門奇斷流術、KIMURA手術、APPLEBY手術等為本地區首例,部分案例為國內首例。
科室是珠海地區器官移植的開拓者和引領者,是珠澳唯一開展肝移植的科室。2003年即開始肝移植手術,患者最長存活已有20年;2016年率器官捐獻團隊開創珠海腦死亡器官捐獻事業,並於2019年再次獲得肝移植準入資質;同年常規開展肝移植手術,至今累計肝移植超過百例,手術成功率100%,圍手術相關質控指標如手術時間、出血量、輸血量及無肝期等在國家肝臟移植醫療品質控制中心(CLTR)連續三年優於全國水準;2021年獲全國“肝膽外科ERAS標準病房”認證(第七批),肝移植患者平均住院日低於全省平均水準近一週,並逐漸開始推廣膽囊疾病日間手術。
近年來,科室成功完成多例罕見疑難複雜病例,包括為肝衰竭合併直腸癌患者實行同期肝移植+直腸癌根治術,為合併肺動脈高壓右心衰等相對禁忌症的肝衰竭患者行肝移植,開展二次肝移植等。
二、科室以科研為魂,打造臨床問題驅動的創新型科研團隊,進行醫工交叉與研發轉化為一體的全維度學科發展佈局。注重前沿技術的應用與推廣,並有組織地開展基於臨床問題的交叉學科技術研發。
2017年開始常規應用肝臟熒光顯影技術,相關成果在2018年世界分子影像大會及第十七屆中華醫學會肝臟外科分會學術年會上做專題演講,是國內熒光顯影技術在肝臟外科應用的推廣者之一。同時,將該技術應用於腸癌肝轉移灶的檢測、肝內膽管結石肝切除的病變膽管辨認及肝移植術中膽道血供的評估等,成果分別發表于美國外科學院官方期刊及2020年世界分子影像大會POSTER,是國內熒光顯影技術在肝膽胰外科手術中應用最廣泛的團隊之一,並牽頭多項多中心臨床研究,著眼于將技術優勢有效轉化為疾病治療獲益。
近五年來,團隊發表了一系列原創性研究成果,如全球首篇熒光顯影技術在肝內膽管結石伴萎縮肝實質切除中應用的前瞻性研究論文,發現病變膽管切緣殘留率由26%降至0,住院時間縮短2.6天;發表首次描述肝吸蟲病變膽管炎膽道結石內鏡下表現及手術治療的論文;2022年全球首篇關於熒光顯影導航技術在結直腸癌肝轉移手術中的有效性的前瞻性臨床研究結果在美國外科學院官方期刊快速通道錄用發表(J AM COLL SURGEONS 2022,中科院2區TOP/外科1區)。期刊同期特邀斯坦福大學醫學院腫瘤外科主任發表專門評述,認為“本文所提出的基於近紅外熒光成像技術的腫瘤病灶可視化新方法是結直腸癌肝轉移治療的一個重大突破。每一位進行結直腸癌肝轉移手術的外科醫生都應將該方法置於他/她的‘工具箱’裏!”
目前,科室形成了以分子熒光為手段、肝臟靶點篩選為先導、以臨床問題驅動,醫工交叉為一體的全維度科學研究及發展方向,在基礎研究上針對肝癌微環境與復發的關係,腸癌肝轉移的幹細胞演進可視化等方面不斷深入。近三年,獲得國自然面上項目資助2項,省級項目7項。獲批實用新型專利13項,申請發明專利1項。發表各類論文20余篇。
三、人才為基,傳承紅色基因,營造正向昂揚的科室文化,打造結構合理富有創造力的人才梯隊。是該科室蓬勃發展的重要基礎。
目前,科室醫生隊伍梯隊合理,博士學歷佔比接近70%。其中,教授/主任醫師3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8人;擁有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山大學二級教授、美國外科學院FELLOW、中大名醫、珠海名醫、廣東省傑出青年醫學人才、省高校“千百十人才計劃”培養對象、國家留學基金資助公派出國留學人員等高層次人才。
科室始終秉承中山大學紅色基因及“醫病醫身醫心,救人救國救世”的醫訓,涌現出一批有責任敢擔當的優秀人才,他們作為珠海市援鄂醫療隊第一批隊員在2020年疫情初期奔赴武漢抗疫,多人多次進入方艙醫院奮戰在抗疫第一線,常年到西部山區進行對口幫扶工作,兩天往返4000公里奔襲貴州會診手術等。此外,科室的基層腫瘤篩查工作還獲得了中國肝癌防治體系優秀踐行團隊榮譽。
作為珠江口西岸城市群唯一普外科博士點,科室形成了本科-碩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至今共培養博士生24名,碩士生15名(廣東省優秀碩士畢業生1名);近年來,不斷引進高學歷、高職稱學科骨幹,並常年招收博士後,以擴充青年人才蓄水池。
李堅主任表示,未來,科室將持續聚焦高品質發展,對標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標準,不斷加強學科內涵建設,進一步提升臨床研究及基礎研究水準,促進學科間的深度交叉融合,夯實人才隊伍建設,努力打造區域肝膽胰外科診療高地,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文:許晴晴 張嘉斌 圖:姜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