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調整!血脂檢測列入中小學體檢常規項目

發佈時間: 2023-03-31 09:49:18   |  來源: 新華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近日,由中國血脂管理指南修訂聯合專家委員會修訂的《中國血脂管理指南(2023)》發佈,這是在《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基礎上,時隔7年後的一次重大調整。

與舊版相比,新版《指南》增加和修訂了很多內容,特別是明確:血脂檢測應列入小學、初中和高中體檢的常規項目。

很多人都會覺得血脂異常屬於“成人病”“老年病”,與學生的關係不大,孩子真有必要檢查血脂嗎?

一開始以為是皮膚病

真相令人咋舌

在家長的陪同下,4歲的安安(化名)來看“皮膚病”。

安安出生時皮膚就出現黃色的斑塊,且逐漸增多增大,家人一直認為孩子得的是皮膚病,因為不影響孩子生活,也一直沒有做進一步檢查。

血生化的化驗單結果顯示,安安的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指標遠高於正常值。廈門市第三醫院兒科專家診斷,孩子並非是皮膚病,而是“黃色素瘤”,這是一种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皮膚表現。

血脂高會導致冠心病,族性高膽固醇血症不僅會傷心(冠心病)、傷腦(神經)、傷肝(脂肪肝),還會影響肌腱、眼睛,需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通過診斷找到了病因,安安才得以進行針對性治療。

同樣的高血脂情況也出現在了5歲小朋友陽陽(化名)身上。

陽陽媽媽帶孩子來到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國際診療部進行體檢,根據孩子體重、身高及體重指數(BMI),孩子營養評估為肥胖。醫生建議進一步行血脂、肝功能等方面的檢測。

檢測報告顯示,陽陽的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均高於正常值。醫生根據孩子的情況,給出了飲食及運動等方面的建議,同時指出需持續監測體重及體質指數,建議每半年至一年檢查測量一次。

學生血脂檢測不僅必要

而且尤為緊迫

統計顯示,我國6-17歲的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20%,6歲以下兒童超重肥胖率超過10%。肥胖與血脂異常互為因果、如影隨形,學生血脂異常的發病率與肥胖率相當,甚至更高。

2017年,北京市兒童青少年血脂異常檢出率為20.3%,高膽固醇血症檢出率為5.0%,3.7%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升高。高膽固醇血症檢出率較2004年已增加近3倍。

2021年,天津市對7.2萬名幼兒園大班兒童和9.1萬名小學二年級學生進行慢性病危險因素篩查,幼兒園大班兒童肥胖檢出率為11.1%,血脂異常檢出率為7.4%;小學二年級學生肥胖檢出率為21.4%,血脂異常檢出率為13.5%。

《疾病預防控制通報》2022年發佈的一項抽樣調查顯示,深圳市某區17所小學一年級部分班級約2900名兒童中,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症的檢出率分別為23.6%、11.8%。

這些驚人的數據都在提醒我們,兒童血脂異常已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

新版《指南》指出,膳食模式轉變、身體活動減少以及不良生活方式,我國兒童青少年脂質異常血症發生率呈上升趨勢,檢出率高達20.3%~28.5%。

從近幾年門診接診情況來看,血脂異常的兒童顯著增多,大多數是因為肥胖導致的。血脂高可能造成脂肪肝,肝功能障礙,還可能罹患心血管疾病。——上海兒童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李嬪

還有些兒童明明不胖,甚至偏瘦,血脂卻明顯增高。這是因為孩子和家長可能同時患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據統計這種疾病的發病率很高,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發病率為1/100-1/500,家族性混合性高脂血症的發病率為1/200-1/500,這麼高的發病率在兒童人群中急需引起家長的關注。——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副主任醫師姜麗紅

根據新版《指南》,下列情況的兒童及青少年建議進行血脂篩查

■一級或二級親屬中女性<65歲或男性<55歲有心肌梗死、心絞痛、腦卒中、冠狀動脈搭橋術、支架置入、血管成形術、猝死;

■父母TC點6.2mmol/L或有已知的脂質異常病史;

■有皮膚黃瘤或腱黃瘤或脂性角膜弓;

■有糖尿病、高血壓、肥胖(2~8歲)或超重(12~16歲)或有吸煙行為;

■對於懷疑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人,應進行血脂異常基因篩查。

預防“老年病”

要“從娃娃抓起”

除了血脂異常,兒童的不良生活與飲食習慣,還會為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冠心病、腦卒中等“老年病”埋下病根。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2021)》顯示,我國兒童青少年含糖乳飲料和飲料消費率在30%和25%以上,遠遠高於成人。兒童過多攝入油炸食品、甜食、含糖飲料,因過於依賴電子産品而缺乏運動等,不僅影響當下的健康指標,而且還會對身體造成一些不可逆的影響,比如長期的高血脂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進而導致血壓增高。

學齡期是建立健康信念和形成健康飲食行為的關鍵時期,從小養成健康的飲食行為和生活方式將使孩子們受益終生。

去年發佈的《中國學齡兒童膳食指南(2022)》針對學齡兒童的膳食行為和身體活動,提出了科學、權威有針對性的膳食指導,建議家長收藏參考。

學習食物營養相關知識

認識食物,了解食物與環境及健康的關係,了解並傳承中國飲食文化;充分認識合理營養的重要性,建立為自己的健康和行為負責的信念。

主動參與食物選擇和製作

會閱讀食品標簽,和家人一起選購和製作食物,不浪費食物,並會進行食物搭配。

家庭和學校構建健康食物環境

除提供平衡膳食外,還應通過營養教育、行為示範、制定食物規則等,鼓勵和支援學齡兒童提高營養素養並養成健康飲食行為。

▲清淡飲食、不挑食偏食、不暴飲暴食,養成健康飲食行為。

▲做到一日三餐,定時定量、飲食規律。

▲早餐食物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動物性食物、以及奶類、大豆和堅果等四類食物中的三類及以上。

▲可在兩餐之間吃少量的零食,選擇清潔衛生、營養豐富的食物作為零食。

▲在外就餐時要注重合理搭配,少吃含高鹽、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天天喝奶,每天300ml及以上液態奶或相當量的奶製品。

▲主動足量飲水,每天800~1400ml,首選白水。

▲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更不能用含糖飲料代替水。

▲禁止飲酒和喝含酒精飲料。

▲每天應累計至少60分鐘中高強度的身體活動。

▲每週至少3次高強度的身體活動,3次抗阻力活動和骨質增強型活動。

▲增加戶外活動時間。

▲減少靜坐時間,視屏時間每天不超過2小時,越少越好。

▲保證充足睡眠。

▲家長、學校、社區共建積極的身體活動環境,鼓勵孩子掌握至少一項運動技能。▲定期測量身高和體重,監測生長髮育。

▲正確認識體型,科學判斷體重狀況。

▲合理膳食、積極身體活動,預防營養不足和超重肥胖。

▲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參與兒童肥胖防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