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北京中醫藥振興仍處於爬坡過坎關鍵期

發佈時間: 2023-03-15 10:33:42   |  來源: 經濟參考報   |  責任編輯: 張豐

 

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局長屠志濤在日前召開的2023年北京中醫藥工作會議上指出,北京中醫藥振興仍處於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傳承創新發展面臨諸多問題,比如中醫藥發展理念、方法仍舊落後,慣性發展、線性思維和路徑依賴仍十分嚴重,對中醫藥現代化的認識還比較淺顯,對利用現代科學講明白説清楚中醫藥的療效還沒有明確的路線圖,中醫藥高品質發展的路徑尚未形成。

屠志濤認為,在中醫藥高品質發展的進程中,要以問題為導向,破解以“發展卷”答“改革題”。

一是落實“三大特色”回歸,實現三個轉變,是中醫藥現代化的基礎和實現彎道超車的手段。要推動中醫藥從治病模式向健康模式轉變,從現代醫學研究中醫向現代科學研究中醫轉變,從傳統醫學向未來醫學轉變。從設施落成、理念形成、行為養成三個方面,推進中醫藥融入群眾生産生活,推動“健康理念”回歸。強化對病種、病人、病情、病症、病證的綜合考量,強調人體內部的相互聯繫以及人體內部與外部的“天人合一”,推動“整體思維”回歸。利用雲計算、人工智慧等現代科技手段,助力基礎理論闡釋、臨床經驗凝練和科技成果創新轉化,推動“大數據特點”回歸。

二是強化“三大關係”扭轉,捋順發展脈絡,是中醫藥現代化沿正確軌道發展的根本保證。進一步扭轉醫和藥的關係,推動醫藥圓融工程,聚焦中醫藥全方位服務模式,培養具備中醫中藥以及相關學科知識和實踐技能的人才,深度破除“醫不懂藥、藥不懂醫”的弊端;進一步扭轉一二三産關係,以臨床需求和療效為導向,倒逼中藥生産、種植等一二産業,提升中藥品質,深度破除中藥供應方市場牽制臨床用藥、影響療效的弊端;進一步扭轉中醫西醫關係,堅持中主西隨、西為中用、能中不西、先中後西,讓中醫藥在中醫臨床上真正佔據主導地位,堅決扼制中醫邊緣化、成為補充醫學替代醫學的趨向。

三是深化“三個固化”破題,實現科技、教育、人才三大戰略一體化,是中醫藥現代化突破瓶頸的關鍵環節。受西醫管理體制的影響,中醫藥在診療服務、科研創新、人才培養等都存在被“西化”而形成固化模式的問題,桎梏發展亟待改革。要統籌服務、科研、教育和人才培養,推進一體化改革,在建立中醫綜合治療和多專業聯合診療模式、提升診療水準的同時,完善多學科、跨部門共同參與的協同創新體制和合作平臺,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手段,加速中醫藥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並匹配構建符合中醫藥人才成長特點的人才培養體系,突出中醫藥人才“中”的特性。

四是催化“三大空間”拓展,實現五種資源轉化,推進中醫藥産業化,是中醫藥現代化擴容發展的動能所在。由於與時俱進能力不足,隨著社會經濟現代化發展,中醫藥學術空間被弱化、服務空間被擠佔、生存空間被縮小,亟待拓展。要填補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新興學科、薄弱學科、交叉學科研究的空白,推動中醫藥學術向更廣闊領域發展。要在疾病的中醫藥防治保康上鍛長板補短板,提升效果,拉長中醫藥健康服務鏈條。要強化中醫藥衛生資源屬性的同時,充分推進衛生、經濟、科技、文明、生態資源多元價值的互相轉化,加速中醫藥産業鏈延伸。

五是優化“三大體系”重構,創建新格局,是中醫藥現代化夯實基礎的支撐保障。完善固化優質資源下沉基層長效機制,解決中醫藥服務不均衡問題,提升群眾享受中醫藥服務的便利性和可及性,構建融防治保康于一體、覆蓋全民全生命週期的新型中醫藥健康服務體系。深入推進醫教協同,促進中醫藥優質資源教育化,夯實醫針藥互融人才培養基礎,構建師承教育貫穿始終、院校教育和職業生涯教育有機銜接的新型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破除中醫藥管理體制機制“以西律中”的弊端,探索建立價格動態調整、符合中醫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和職稱分類評審等機制,構建遵循發展規律、適應行業發展需求的新型政策保障支撐體系。(記者曾亮亮)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