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他們用無償獻血傳遞生命溫暖,弘揚雷鋒精神

發佈時間: 2023-03-09 10:34:35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3月5日早8點,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楊村村委委員蔣曉輝驅車50多分鐘,來到離家38公里外的獻血點,“人很多,排了快一個小時才輪到我。”蔣曉輝説。今年的3月5日是第60個“學雷鋒紀念日”暨第24個“中國青年志願者服務日”,徽州區紅十字會聯合團區委、婦聯開展“學習雷鋒好榜樣無償獻血暖人心”活動,倡議全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志願服務組織以及廣大愛心市民積極參與無償獻血,以奉獻愛心、捐血救人的方式,爭做新時期“活雷鋒”,弘揚正能量。

本次無償獻血活動有63人完成獻血,累計獻血2.24萬毫升,創下了該區單日街頭獻血人次新高。其中,造血幹細胞入庫3人。這超出了徽州區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石麗玲的預期,“以前最多也只有30多人”,而前一天她收到的報名名單上就有52人,“現場有80人來獻血,有部分人因血液初篩檢測不合格等情況不能獻了。”一般11:30就能結束的採血工作,在“學雷鋒紀念日”這天,延長了近1小時。

對於定期獻血者來説,“徽州區岩寺鎮新華書店門口”已經是一個爛熟於心的地址,在石麗玲的記憶中,從2011年開始,徽州區的獻血車總在每月5日停在這個固定的地點。

黃山市中心血站獻血服務科汪蓓蓓説:“有很多經常獻血的志願者很熟悉我們這裡,每月5號他們就算不獻血也會到新華書店轉一下,看看我們的車在不在,有時會上來跟我們打招呼,像朋友一樣。”她認為能有這樣的獻血氛圍很不易,也很重要,“好多人已經形成了習慣,或者説我們已達成了一種默契。”

58歲的閔玉昭就很熟悉這裡,自2002年第一次獻血以來,今年是她第18次獻血,無償獻血累計5600毫升,“服務他人,快樂自己”是她一直堅持獻血的理由。在我國,凡年齡在18~55周歲的健康公民可以參加獻血,既往無獻血反應,符合健康檢查要求的多次獻血者並主動要求再次獻血的,年齡可延長至60周歲,“我也只剩兩年可以獻(血)了,就堅持到國家限制的年齡吧。”閔玉昭説。

對於95後劉曉艷(化名)來説,獻血還有另一重意義——送給自己的18歲成人禮。18歲那年,劉曉艷“覺得獻血可以幫到別人,很有意義”,於是在學校的獻血車上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獻血。此後,只要身體條件允許,劉曉艷幾乎每年都會獻一次血。

獻血現場有很多和劉曉艷一樣的志願者,“雖然人很多,但最後也只有60多人的血能用。”劉曉艷希望有更多人來獻血。她目前就職于黃山市第三人民醫院,科室裏重病號多,經常有患者需要輸血,“可血站的血比較緊張,所以才會覺得獻血是真的能幫到別人的事”。

在工作中,劉曉艷發現“普通民眾沒有那麼關注和理解醫院的用血情況”,很多患者家屬不理解為什麼會遇到供血不足。

據汪蓓蓓介紹,今年1、2月,血站的庫存緊缺,自3月以來獻血量有所回升,缺血的情況有所緩解。通常,“黃山市每天要有60-70人參加獻血才能保證當天的用量。”汪蓓蓓説。

自1998年10月1日實施《獻血法》以來,我國確立實行無償獻血制度。如今,我國無償獻血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但依然有部分群體對獻血存在誤解。閔玉昭覺得,“大家應該相信科學,根據自己身體的實際情況,本著愛心加入獻血隊伍”。

在蔣曉輝的車上還有一位同村的獻血同伴,“我和他説3月5日有學雷鋒活動,無償獻血,他説正好一起參加。”蔣曉輝覺得現在村裏年輕人比較少,自己作為黨員應該帶頭獻血,回去後跟村民們描述獻血的真實過程,才能消除他們對獻血的誤解,帶動身邊的村民一起參與。

汪蓓蓓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光我們血站,達到金獎(獲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的,為自願無償獻血達40次以上的獻血者——記者注)的人有七八個,比如我們站長方超既是國家奉獻獎金獎的獲得者,也是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我們自己做這行,肯定要起帶頭作用。”石麗玲也覺得帶動效應很重要,認為通過此次活動可以帶動更多的人去獻血。

雷鋒精神在每個人的心裏,都有著自己的注解。

石麗玲覺得雷鋒精神就是做好事、做公益,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她説,報名這次活動的紅十字志願者人數是以前的3倍,有堅持做公益十幾年的老志願者,也有第一次做公益的新人,“其實志願服務也是雷鋒精神的一種體現”。

閔玉昭覺得雷鋒精神就是奉獻、互助、友愛。閔玉昭本科學習法律專業,後來成為高級心理諮詢師,退休後加入了心理救援志願服務隊、紅十字會志願服務隊、紓緩解困巾幗志願服務隊和勞模志願服務隊等6個志願服務團隊,“我有自己的一技之長,只要大家認可我,我就盡可能多地為大家服務。”閔玉昭説。

劉曉艷心裏的雷鋒精神,是奉獻、幫忙,醫院的高強度工作讓她無暇投入到更多的公益活動中,“我只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去幫別人。”數年前,劉曉艷就完成了造血幹細胞入庫。

蔣曉輝完成獻血後發了一條朋友圈:“3月5日做點有意義的事”,並配上了自己獻血時的照片。他告訴記者,這是他第3次獻血,未來還會堅持獻下去。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譚雅麗 通訊員 江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