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鄲︱多措並舉加快中醫藥強市綜合發展
發佈時間: 2023-02-20 10:58:14 | 來源: 新華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近年來,隨著邯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藥醫改工作,在國家、省衛健委、中醫藥管理局的正確領導下,邯鄲市衛健委認真貫徹落實《中醫藥法》《關於加強新時代中醫藥人才工作的意見》等法律法規,以醫改為抓手,以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讓群眾“方便看中醫,方便用中藥”為目標,持之以恒推動全市中醫藥事業發展,不斷取得良好成效。
強化中醫藥工作組織領導提升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
邯鄲市成立了以市縣(區)兩級政府分管負責領導和有關部門分管負責領導組成的中醫藥事業發展領導小組,建立了定期會商研究制度,每季度召開一次協調工作會議,研究推動中醫藥醫改工作。以市政府名義印發多個規範性文件,先後印發了《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重點舉措》《邯鄲市中醫藥發展“十四五”規劃》等,對全市中醫藥發展工作提出明確目標要求。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公立醫院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完成了全市19家公立中醫院書記、院長分設工作。建成了以市中醫院為龍頭、縣級中醫院為骨幹、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網底,融醫療、康復、預防、保健為一體,覆蓋城鄉、佈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鮮明、與群眾需求較適應的四級中醫藥服務網路。
轄區政府不斷加大中醫藥發展投資力度,對縣級中醫院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更新。館陶縣、大名縣、魏縣、曲周縣、永年區、邱縣、雞澤縣等7個縣級中醫院整體搬遷;臨漳縣、磁縣、武安市通過置換方式建成新院;肥鄉縣、廣平縣、峰峰礦區、成安縣、涉縣等5個縣級中醫院就地改擴建,增加建築面積23.4萬平方米,辦院條件明顯改善。實現縣辦中醫醫院全覆蓋,全部達到了二級甲等標準,6家爭創三級中醫醫院。
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建設了特色鮮明的國醫堂或中醫藥綜合服務區,將中醫科室、中藥房、中醫理療科、理療康復科、煎藥室等職能科室進行集中規劃。現已完成245個標準化國醫堂,實現國醫堂基層全覆蓋。各鄉鎮衛生院中醫藥適宜技術達到10項以上,中藥飲片數量達到300種以上,提高了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中醫藥技術運用能力。2022年全市17個鄉鎮衛生院國醫堂獲省旗艦中醫館項目支援。
建設中醫藥特色鮮明的村衛生室,能夠開展針灸、火罐、推拿等5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目前,80%以上的村衛生室配備了針灸、刮痧板、理療儀等中醫診療設備,75%的村衛生室配備了1名能中會西的鄉村醫生,所有村衛生室中成藥均達到50種以上,40%以上村衛生室配備了100種以上常用中藥飲片,中醫藥門診處方佔總處方比例達30%以上。
提升中醫人才梯隊建設加強中醫藥服務能力
邯鄲市堅持守正創新、多措並舉,通過引進、進修、培訓、師帶徒等持續不斷培養中醫藥專業人才。入選國家、省中醫臨床優秀人才研修47人;入選國家、省老中醫藥專家16人、繼承人61人;自2008年省名中醫評選以來,前後兩屆12人被評為省名中醫。創建國家級重點中醫藥專科3個、省級重點專科9個、市級重點專科39個。建立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5個、全國基層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10個、省名中醫傳承工作室10個。
為進一步加快中醫人才培養步伐,強化中醫師承發展,營造名醫輩出的良好氛圍,于2021年8月在全省率先啟動了市名中醫和基層名中醫雙評選工作,最終各有51名市名中醫和基層名中醫脫穎而出。2022年組織開展了全市優秀青年中醫藥人才評選,經逐級推薦、量化評價和嚴格評審,在全市評選出140名優秀青年中醫人才和10名優秀青年中藥人才,讓青年中醫人才有榮譽有幹勁。2021年12月依託省中醫學院支援在邯舉辦了名中醫研修班(34人參加)和中醫師承班(74人參加)。同年,市衛健委還組織開展省、市、基層三級名中醫師帶徒工作,制定了《邯鄲市名中醫師帶徒工作實施方案》,明確省名中醫帶徒6名、市名中醫帶徒4名、市基層名中醫帶徒2人,為期3年,完成規定要求,經考試合格,市衛健委頒發結業證書。制定了《邯鄲市萬名鄉村醫生中醫培訓工程實施方案》,明確利用4年時間,依託縣級中醫院對10711名鄉村醫生每年進行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通過培訓,使每個鄉村醫生熟練掌握中醫藥基礎理論與基本技能。
強化中醫重點專科全面對標提升。把國家級重點專科做強做大,提升科研水準,多出科研成果,發揮品牌效應;省級重點專科要向國家重點專科邁進;市級重點專科要向省級重點學科邁進;啟動新一輪市級中醫重點專科評審工作,實施滾動管理和淘汰機制,注重日常監測,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的重點專科,力爭縣縣有省級重點專科。做優做強中醫專科專病,實施名醫、名科、名院提升。以名醫帶名科,以名科帶名院。推動綜合醫院、專科醫院中醫臨床科室發展,重點專科發展帶動診療能力提升,促進中醫藥體系協調發展。市中心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分別被評為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範單位、婦幼保健系統中醫藥工作示範單位。
建設中醫健康小屋。市、縣兩級中醫院組織高年資中醫專家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設立了以專家名字命名的中醫特色“健康小屋”532個,下沉中醫優質資源,助力中醫系統分級診療,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
設置治未病中心(科),推動防病關口前移及中醫康復工作。市中醫院成立了“治未病”中心,各縣(市、區)中醫院均成立了“治未病”科,推進中醫理念健康諮詢、健康評估、慢病干預等服務。市、縣級中醫院均建起康復科,全面開展康復科標準化建設。在非中醫醫院推廣中醫康復技術,鼓勵建設中醫特色康復醫院。落實基本公衛中醫藥服務項目,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為老年人和兒童建立了健康檔案,老年人每年可享受一次中醫體質辨識和中醫藥健康指導。兒童家長均可得到兒童中醫藥健康指導,包括兒童中醫飲食調養、起居活動指導等,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基本的中醫藥服務。
抓實緊密型縣域中醫醫共體建設提速醫改資訊化支撐
2022年,邯鄲市25個緊密型醫共體中有武安市、館陶縣、魏縣、成安縣、肥鄉區、曲周縣、邱縣、雞澤縣、大名縣等9家中醫院牽頭建設。目前,正在按照國家、省醫改辦有關規範全力推進,均成立了醫共體管委會,制定醫共體章程及議事規則。成立醫共體內部6大管理機構(行政管理、醫療業務、公衛服務、資訊系統、財務管理、後勤服務),建立醫學影像、檢查檢驗、病例診斷、消毒供應等資源共用中心。武安市中醫院新建的醫共體遠端醫療平臺自正式運營以來,開展遠端心電、遠端影像,遠端會診等方式,極大方便了醫共體內的業務協調。館陶縣中醫院牽頭成立的中醫醫共體,在完成醫共體規定動作的同時,融入中醫適宜技術、中醫藥文化和中醫藥養生等特色元素,讓更多群眾享受到中醫藥“簡、便、驗、廉”的服務紅利。中醫醫共體實施幾年來,群眾健康防病意識顯著提高,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知識知曉率達到85%,規範管理率達到60%。診療過程中醫藥參與率達到100%,平均住院日由原來8天,降至6.3天,次均費用從6300元降至5500元,每人平均減少800元,有效減少了醫保資金支出,“簡、便、驗、廉”的作用得以發揮。
建立全民健康資訊化平臺,推動全市中醫藥資訊化建設。市中醫院成功對接省中醫資訊化平臺,18個縣級中醫院均接入了全民健康資訊平臺。15家二級以上中醫院實施了電子病歷和健康碼服務。推廣“網際網路+”中醫服務,鼓勵市、縣中醫院發展網際網路中醫醫院,推進實現網上預約診療、移動支付和檢查檢驗結果查詢、中藥配送等應用。其中,涉縣中醫院先後投資1800萬元優化智慧醫院建設,實現微信公眾號智慧就醫、預約掛號、就診、繳費、查看報告、就醫一卡通等功能;2019-2021年連續三年通過國家電子病歷4級評審;2021年3月以“網際網路+”為手段建設智慧醫院受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表彰;2020年、2021年連續2年榮獲市衛健委網際網路+醫療健康資訊化創新典型案例獎。武安市中醫院全新打造了“掌上醫院”系統,實現一鍵建卡、門診預約、掛號、繳費、檢驗檢查報告查詢、雲影像電子膠片查看、核酸一鍵繳費等功能。建立了集遠端心電、遠端影像、遠端會診、遠端教育多功能為一體的醫共體醫療協作平臺,向上承接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阜外醫院,北醫三院等國內知名醫院,向下聯繫10個基層衛生院機構,1家社區服務中心,1家企業醫院和民營醫院,實現醫療機構上下聯動。牽頭組建了武安市影像專家庫,實現了“鄉鎮衛生院拍片、上級專家診斷、報告立等可取、影像手機查詢”的影像診療服務新格局。館陶縣、大名縣中醫醫院開展醫聯體遠端心電診斷中心,有效補齊了基層醫療機構無專業心電設備和無專業醫生的短板。
協同發展京津冀中醫藥項目推廣中醫藥健康文化
邯鄲市中醫院、館陶縣中醫院、邱縣中醫院、廣平縣中醫院、涉縣中醫院分別與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北京中西醫結合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簽定了專科聯盟協議。北京5家醫院共為邯鄲市5家醫院注入資金280萬元,同時提供了大量技術支援和現場服務。市中醫院與廣東省中醫院簽約合作,在醫療、教學、科研等方面實現對接。
開展中醫藥健康大講堂,推進中醫藥健康文化進鄉村、進社區、進家庭,擴大中醫藥在群眾中的知曉度和信任度,增加群眾選擇中醫藥服務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建設了4家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特色學校和3個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角,通過開辦中醫藥文化角和學生社團,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中醫藥文化活動。建設多種形式中醫健康教育陣地,在二級以上中醫院開設中醫藥文化長廊,中醫博物館。邱縣古城營鎮衛生院及一些衛生院建設健康教育基地,設置了中醫展示區,在全市營造良好的中醫藥文化氛圍。
推廣道地中藥材種植樹立“冀藥”産業城市名片
邯鄲西倚太行山天然中醫藥資源庫,享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在市縣兩級政府高度重視下,大力推廣山地中藥材、林下中藥材、糧藥間作等模式,實施道地藥材人工撫育、倣野生栽培和生態栽培,打造太行山道地中藥材優勢産區。2022年邯鄲中藥材面積新增1.8萬畝,達到30.2萬畝。相關縣(市、區)因地制宜選擇區域特色明顯的道地小品種,重點抓好藥菊、蒲公英、生地、黃秋葵、板藍根、蝎子等品種,推行規模化種植(養殖),建設道地藥材和藥食同源類精品示範基地,全面提升市場競爭力和知名度。大力推進道地中藥材集群建設,以涉縣、武安中藥材大縣為重點,以項目建設為抓手,發展連翹種苗繁育,推廣標準化生産,完善産品品質追溯平臺,延長加工鏈條,不斷提高生産檔次。涉縣、武安分別爭取到太行山道地中藥材産業集群續建項目600萬元、300萬元資金支援,通過篩選建設主體,編制實施方案,規範操作程式,推進項目建設,發揮項目示範帶動作用。
涉縣、武安的連翹,涉縣柴胡入選省中藥材“十大冀藥”,館陶(艾草)獲“十大冀藥”産業大縣及特色藥材産業縣,並建設了艾草小鎮,開發艾草系列産品。極大程度提升了邯鄲市中醫藥産業化發展進程,樹立了“冀藥”産業名片。
下一步,邯鄲市將積極探索具有邯鄲特色的中醫藥發展模式,構建中醫藥事業、産業、文化同步建設、高品質發展新格局,展現邯鄲中醫藥獨特魅力,為建設區域醫療中心、中醫藥強市奠定基礎。(郭攀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