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促健康,如何帶動更多人
發佈時間: 2023-02-17 10:31:59 | 來源: 新華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天氣日漸轉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出家門鍛鍊身體,到街邊公園打太極拳、跳廣場舞,到健身房裏練器械……
您有健身的習慣嗎?了解如何科學健身嗎?
河北省政府出臺的《關於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30年,全省人民群眾普遍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河北健康模式。
那麼,怎樣進一步豐富完善健身與健康服務體系?如何帶動更多人科學健身?
公眾科學健身知識存缺失
“雙腿繃直,用手觸摸腳尖,不用太快,慢慢來……”2月13日下午5時許,石家莊市體育公園足球場邊,市民邢旭(化名)帶著4歲的兒子進行熱身運動。孩子顯得有些不耐煩,想要停下熱身直接進入場內踢球,邢旭頗為嚴厲,堅持讓孩子把一組熱身動作做完。
“踢球能鍛鍊身體,還能讓孩子開心,但前提是要保證安全。我也是因為吃過虧,所以特別注意。”邢旭是一名足球愛好者,幾年前,他曾因踢球造成右腳腳踝骨折。
“那次受傷其實是可以避免的。”邢旭説,他是在無對抗狀態下受傷的。“當時已經踢了兩個多小時,訓練結束後,我感覺沒盡興,就想多練幾次射門。但其實那時我的體力已經明顯不足,勉強再踢,動作變形,結果就受了傷。”
康復後,邢旭明顯提高了運動時的自我保護意識,不僅每次運動前都會認真做好熱身準備與拉伸恢復動作,還開始有意地學習一些標準的足球技術動作。“雖然大學時上過足球課,但也只記得考試時的顛球了,專業技巧掌握得不多。”
“很多人把運動等同於健身,認為我只要運動了就是在健身,其實這是個誤區。只有科學鍛鍊,才能避免運動損傷,延長運動壽命,更高效地促進身體健康。”河北萬拓體育産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拓體育)體能教練楊宗舉説,科學健身要掌握適宜的運動強度、形式和時間。
近期,楊宗舉的一位學員因膝蓋不適向他尋求幫助。這位學員是位64歲的男性,具有多年運動基礎,推斷是因運動不當出現了髕骨軟化症狀。
“從專業的角度講,每種運動都有正確的運動軌跡。而實際上,普通人往往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如果長期保持不正確的運動姿勢、不適合自己的運動強度,就容易造成身體的損傷。”楊宗舉説。
除了需要掌握正確的運動方法,在楊宗舉看來,科學健身中更重要的一個環節,是進行體質健康、運動風險等評估。開始健身前,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體,知道自己該做什麼運動、怎麼運動。
“比如閉眼單腳站立測試,可以檢查人體平衡能力,評價位置感覺、視覺和本體感覺之間的協調能力。尤其對老年人來説,良好的平衡能力對防摔倒、扭傷等有重要意義。實際上,現在很多人的閉眼單腳站立測試結果都不理想,那麼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相關訓練。”他舉例説。
閉眼單腳站立測試,是全國第五次國民體質監測工作方案確定的11項監測內容之一。這11項測定涉及心肺運動功能、肌肉力量等內容,能反映出受試者的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的綜合特徵。
“現在很多人健身是哪強練哪,這也是個誤區。”楊宗舉説,科學健身要遵循全面發展原則,通過鍛鍊使全身各部位、各項機能、素質都得到發展。“普通人健身和專業運動員訓練目的不同,更重要的是補上身體素質的短板。”
為減肥一味追求體重降低也是楊宗舉觀察到的普通人常見的錯誤觀念之一。“每個人都追求身體的健康,現在越來越多人有了主動健身的意識,但科學健身的知識卻並不是人人都掌握。”楊宗舉説。
“群眾的健康需求、體育需求與日俱增,高水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不僅包括體育場地資源等硬條件,也涉及科學健身指導等軟指標。”河北師範大學體育學院院長馬劍表示,科學健身涉及很多內容,包括運動量的規劃、項目的選擇、裝備的使用、避免運動傷害、康復等。如何為不同年齡、不同特長的人群提供科學健身指導,是推動全面健身工作中的一項重要課題。
讓不同人群都有接觸專業指導的渠道
2月11日早上7時許,石家莊市民韓勇準時出現在石家莊裕彤國際體育中心。每天早上,她都會來到這裡和蝸牛跑團的跑友們一起跑步鍛鍊。
“我們的跑團是去年5月份成立的,開始只有我和七八個朋友,現在我們的群裏已經有了70多人,從20多歲到80多歲的都有。”韓勇説。
裕彤國際體育中心每天早上6:30至8:30免費對公眾開放,該體育中心良好的場地資源吸引了許多像韓勇一樣的跑步愛好者,漸漸地,他們自發聚集到一起,成立了跑團。
蝸牛跑團並不追求速度,提倡健康跑、無傷跑、快樂跑,但時間一久,團員們在跑步時,還是會出現腿疼、腳疼等小毛病。為此,韓勇請來了國家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石信茹作為教練,為跑團提供日常指導。
70歲的石信茹已堅持跑步55年,總跑量達30多萬公里,在石家莊的跑步圈中頗有名氣,還曾獲河北省最美健身達人稱號。
“教練指導後,我才發現自己日常很多跑步習慣都是不對的。”韓勇説,在石信茹的指導下,跑團成員們慢慢改變了一些錯誤的動作習慣,沒有發生過受傷事件。“石教練很有影響力,他加入跑團,也帶動了更多人加入我們、堅持跑步。”
一直以來,石信茹把指導他人健身當成一項事業對待,僅在石家莊本地,他指導的大小跑團就有80多個。
到各跑團輪流指導,定期到各地舉辦講座,不僅如此,石信茹光是微信群就加入了120多個,每天線上上回答跑友們的各種問題。
“找我諮詢的人太多了,但我一個人精力有限。”為了能向更多人宣傳健身知識,石信茹專門開設了抖音賬號,發佈科普視頻,短短幾個月就吸引了粉絲近1萬人,每條視頻都能獲得上千點讚。
石信茹的忙碌,反映出大眾對科學健身指導的需求。
“很多人可能對社會體育指導員並不了解,但我們的指導員分佈在全市各個縣(市、區),覆蓋從太極拳、廣場舞到滑雪、健身操等50多種大眾體育項目。”石家莊市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會長張曉旦介紹,目前,石家莊共有社會體育指導員33219人,其中公益類社會體育指導員佔大多數。“群眾可以通過協會的公眾號聯繫我們,我們也會舉辦各類活動,開展對不同人群的健身指導。”
社會體育指導員設有不同技術等級,需要經過專業培訓和考核認證。河北體育學院社會體育係教師謝飛是一名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師,他介紹,公益類社會體育指導員,很多是來自不同領域的體育愛好者。
“從培訓和考核內容上看,社會體育指導員與職業性的國家職業資格培訓師所需掌握的專業知識是基本一致的,但社會體育指導員放低了對人員年齡等方面的限制,面向大眾,能覆蓋更多人群。”謝飛説。
《河北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我省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不少於2.16名。
“社會體育指導員、自發性的全民健身社會組織、基層體育協會等,常年活躍在全民健身指導和服務一線,是一股重要力量。要利用好這部分資源,不僅要讓其成為健身運動的參與者,更要充分發揮其指導者的作用。”馬劍説。
他還注意到,近日,國家體育總局等四部門出臺意見提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普通高中、職業院校和普通高校可根據工作實際,設立專(兼)職教練員崗位,為學生提供專業運動指導。
“全民健身,要讓不同人群都有獲取健身知識、接觸專業指導的渠道。學校、社區和村等都是重要切入口。”此外,馬劍還表示,要利用好體育賽事、群眾性體育展演活動的“虹吸效應”,推動全民健身走向更多人。
形成運動促進健康新模式
2月13日上午,石家莊桃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體醫融合診室醫生李亞軒接診了一位30歲的男性患者。“患者是搬重物後腰疼,診斷為腰肌勞損。他看到我們體醫融合診室的牌子,想諮詢能否通過運動緩解疼痛症狀。”李亞軒説。
石家莊桃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一家醫療級健身與健康融合中心。河北是全國唯一的健身與健康融合中心建設試點省份,目前全省依託體育機構、醫療衛生機構、健身俱樂部等,已累計建成專業級、醫療級、健身級融合中心114家。
桃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建了包括全科醫生、中醫師、科學運動指導員、社會體育指導員在內的體醫融合工作團隊,能對來診者進行健康篩查,並出具運動處方或慢病康復治療處方。
健身與健康融合中心建設,是河北在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工作中的探索。
位於石家莊全民健身中心的石家莊市健身與健康融合中心,由萬拓體育負責日常運營,是一家健身級的融合中心。中心內,有多臺國民體質監測一體機等設備。“這些設備是由體育部門配備的,我們向群眾提供體質檢測服務是免費的。”工作人員介紹。
石家莊賽因斯運動康復中心是一家專業級融合中心,主要面向骨科術後及運動損傷者提供康復服務。在其給患者出具針對性的運動指導和康復方案中,會涉及橢圓機、跑步機或是高抬腿、踏步走等不同的動作訓練。
“運動也是一味藥。在防病治病的過程中,運動健身是對醫療手段的有益補充。”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中西醫結合內科主任李亮説,《黃帝內經》中就有“和于術數”的説法,講的就是要依照正確的養生保健方法進行運動鍛鍊。此外,現代研究表明,科學、合理的運動可為心血管健康帶來多重益處,不僅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還可以減少心血管事件和心血管疾病病死率。
2021年起,李亮所在科室針對高血壓等慢病患者開展30天控壓指導團、生活方式訓練營等活動,為患者提供包括藥物、飲食、睡眠、運動和生活方式在內的針對性治療方案。“從目前已經參加的1000多名患者情況來看,有大約20%的人,可以在不吃藥的情況下,實現高血壓症狀的逆轉。”李亮説。
“從臨床上看,我們在治療慢病等領域,對運動健身手段的關注是相對缺失的。”李亮説,推進健身與健康的融合,要將觀念由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由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轉變。
形成運動促進健康的新模式,涉及多學科交叉,關鍵在融合。“這就需要既懂運動科學和醫衛知識,又能進行運動健身指導的複合型人才,而目前這類人才是十分稀缺的。”李亮説。
“推動健康關口前移,服務人民群眾生命全週期、健康全過程,我省將探索建立貼近群眾需求的健身健康融合模式,培育一批特色融合中心,2025年實現縣級全覆蓋。”省體育局群體處處長馬金亮介紹,今年,河北將重點在各市建設醫療級融合中心,配備相應的診療科室、健身健康融合團隊、運動處方、運動干預室和合作健身機構。
同時,推動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運動門診。利用運動門診,針對青少年、中老年人等不同人群開展科學健身指導,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人群和亞健康人群實施干預,發揮運動在促進健康方面的作用。
在融合人才培養方面,每年將培訓具備開具運動處方的融合專業人才不少於300人。鼓勵醫學、體育類院校開設相關專業,培養“運動防護師”“運動健康師”等醫體互通專業人才。(記者常方圓 楊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