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發出重農強農強烈信號!三個關鍵詞解讀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

發佈時間: 2023-02-16 10:49:20   |  來源: 央視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2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中央一號文件”)發佈,文件包括9個部分33條,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守底線、促振興、強保障。

“今年的文件既是明確全年工作重點的‘任務清單’,也是指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操作手冊’。”2月14日,國新辦就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舉行發佈會,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對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進行介紹與解讀。

這是繼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目標之後,發佈的第一份中央一號文件。專家表示,這也是新世紀以來,中央連續出臺的第20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再次表明黨中央加強“三農”工作的鮮明態度,發出重農強農的強烈信號。

國新辦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介紹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

關鍵詞1:糧食安全與千億斤糧食産能

唐仁健在2月14日的國新辦發佈會上明確指出,“建設農業強國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一脈相承的,目標一致、過程統一。當前要把重點放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做好政策體系和工作體系的銜接,重心不變,主題不換,頻道不調,保持工作連續性。”

農業強國的首要任務是要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中央一號文件開篇即寫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守好“三農”基本盤至關重要、不容有失。

2022年,面對多重困難挑戰,産量達到13731億斤、增産74億斤,創歷史新高。在此背景下,我國再次提出了産能提升。

唐仁健稱,推動南方省份發展多熟制糧食生産,實施大豆玉米單産提升工程,因為大豆玉米單産現在比較低,開展噸糧田創建,確保糧食産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同時加力擴種大豆油料,紮實推進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支援東北、黃淮海地區開展糧豆輪作,穩步開發利用鹽鹼地種植大豆。

繼2021年、2022年之後,記者注意到,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明確了“1.3萬億斤糧食産量”的目標,要求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提升行動”,這也是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同時提出的要求。

唐仁健表示,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已明確,要抓緊啟動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提升行動,集中必要資源力量和手段,努力推動糧食産能早日邁上新臺階。“通常我們是一千億斤一個臺階,就意味著到1.4萬億斤以上。另外,還要樹立大食物觀,分領域制定方案,加快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豐富食物品種來源。”唐仁健解釋稱。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透露,在目標上重點是穩住面積、主攻單産、力爭多增産。在措施上重點強化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物質基礎。在政策上重點是健全農民種糧掙錢得利、地方抓糧擔責盡義的機制保障。

資料圖:江西新餘,油菜花綻放,農機在花海中翻耕土地

關鍵詞2:扶志扶智和內生動力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前提,2023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之年,除了“糧食安全”,“不發生規模性返貧”依然是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底線任務之一。

截至2022年11月底,65.7%的監測對象已消除了返貧風險,其餘也都落實了幫扶措施,沒有發生整村整鄉返貧的現象,脫貧勞動力務工就業規模比上年增加了133萬人,達到3278萬人。

值得關注的是,關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到兩個關鍵詞:扶志扶智和內生發展動力。

如何幫助脫貧群眾生活再上一層樓?唐仁健介紹,用好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幫助脫貧地區補上技術、設施、行銷等産業發展短板。深化東西部勞務協作,實施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確保脫貧勞動力就業規模穩定在3000萬人以上。

具體而言,鼓勵脫貧地區有條件的農戶發展庭院經濟。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消費幫扶,持續推進消費幫扶示範城市和産地示範區創建,支援脫貧地區打造區域公用品牌。

這兩年農業農村部等有關部門也出臺了“雨露計劃+”、東西部勞務協作等一些舉措來幫助脫貧群眾、地區增強內生動力,尤其很多社會力量也從最初參與幫助群眾脫貧到現在繼續幫助防止返貧,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要使脫貧成果更加鞏固、脫貧家庭不返貧,不能完全靠臨時性政策的支援,而是要增強自我發展能力,脫貧才能持久。”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汪三貴接受媒體採訪時説。

根據文件要求,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要實施一批補短板促振興重點項目,深入實施醫療、教育幹部人才“組團式”幫扶,更好發揮駐村幹部、科技特派員産業幫扶作用。深入開展鞏固易地搬遷脫貧成果專項行動和搬遷群眾就業幫扶專項行動。

資料圖:2023年2月14日,在江西省吉安市峽江縣馬埠鎮朱家村,農民在攤鋪薄膜

關鍵詞3: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三農’工作有兩個永恒的主題,一個是保供,一個是增收,所以增加農民收入確實是‘三農’工作的一個中心任務。”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專職副主任、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吳宏耀在發佈會上分享這句話。

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2019年提前一年實現收入較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2022年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萬元大臺階,達到了20133元,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012年的2.88下降到2022年的2.45,城鄉收入差距在逐步縮小。

與往年不同的是,記者關注到,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單列為一個專門的部分進行部署,並提出具體部署,如“促進農民就業增收”“促進農業經營增效”“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産權益”等三方面。

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實際上背後最重要的支撐就是産業振興。

唐仁健表示,一是在彰顯特色上下功夫。因地制宜選準産業發展的突破口,把鄉村資源優勢、生態優勢、文化優勢轉化為産品優勢、産業優勢,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二是在産業融合上下功夫。著力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

他強調,重點是發揮三次産業融合的乘數效應,在縱向上,貫通産加銷,做大做強農産品加工流通業,“培育發展預製菜産業,提升凈菜、中央廚房等産業標準化和規範化水準,促進農産品就地加工轉化增值,推動農村由賣原字號向賣製成品轉變。”唐仁健説。

在橫向上,“融合農文旅”是唐仁健提到的一個關鍵詞。具體而言,加快發展面向城鄉居民消費需求的現代鄉村服務業,鼓勵發展鄉村餐飲購物、文化、體育、旅遊休閒、養老托幼、資訊仲介等生活服務,推動農村由賣産品向同時賣服務轉變。(記者王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