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遠離父母,留守兒童都有哪些心理問題

發佈時間: 2023-02-06 10:36:32   |  來源: 新華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對於很多留守兒童來説,和父母見上一面都是生活中的“小概率事件”。在這些留守兒童中,很多人因和父母長期分離、缺少關愛出現心理問題。

一天,河南省12355青少年服務熱線接到杞縣一名留守兒童的電話,在了解情況後迅速將資訊轉交至“青翼家園”,心理諮詢師陳鳳娟接待了這位留守兒童。

“青翼家園”是河南共青團在實施河南省重點民生實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進村(社區)行動過程中建設的一批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陣地,也是河南省12355青少年服務台的線下陣地,以幫助青少年疏導和解決心理行為問題、排解心理困擾和預防心理障礙為主要職能,組織開展線下活動,承接處置服務台轉交的個案。

孩子名叫小雨(化名),正在上初中。陳鳳娟回憶:“孩子是爺爺帶著來的,進門後並不説話,全程都是爺爺在説。”爺爺表示,小雨學業壓力大,與自己溝通不暢,還暴躁易怒。

了解了小雨的基本資訊後,陳鳳娟請爺爺在外等待,她和孩子單獨溝通。爺爺離開後,陳鳳娟讓小雨從面前的人偶中選出3個,分別代表小雨自己和他的父母,並進行擺放。小雨的擺放呈三角形,代表小雨的人偶盯著父母的方向,代表父母的人偶則望向別處。“代表他父母的人偶處於不能正視小雨,但用余光也能看到他的位置。”陳鳳娟説,通過擺放可以看出,小雨的內心是很渴望父母的陪伴的,同時對父母不在身邊又有一些不理解和怨恨。小雨擺好後,便開始流淚,哭了約5分鐘。

“如果我們是一棵大樹,父母就是我們的根。和根部的聯結出了問題,樹木就難以茁壯成長。”陳鳳娟認為,不論是情緒不穩定、溝通不暢,還是學習壓力大,小雨的問題從根源來講,都和父母長期不在身邊,溝通次數較少有關。

諮詢時,小雨已有近一年的時間沒有見過父母了。在他看來,父母外出工作和拋棄自己無異,因此內心缺乏安全感,易躁易怒;同時面對有父母陪伴的朋友,産生自卑心理。陳鳳娟説,由於自卑,小雨越來越封閉自己,和外界接觸變少,不願意表達內心真實的需求。也因為自卑,在學習中遇到問題,小雨不敢問老師或同學,害怕被嘲笑。

陳鳳娟首先從心態上幫助小雨轉變,她通過引導,讓小雨意識到,父母外出工作並不是拋棄他,而是為了讓他有更好的生活。同時,陳鳳娟建議小雨,通過打電話、視頻和父母溝通,並學會接納和調節自己的情緒。“當你遇到事情,發現自己有不好的情緒時,可以閉上眼睛和自己説:‘雖然我現在很憤怒,但我依然深愛和接納自己。’待心情平復後,再去回看這件事”。在學習方面,要多跟老師和同學溝通,“遇到不會的題目是正常的”。

和小雨溝通結束後,陳鳳娟也建議他的爺爺做出適當調整。第一,調整自己的説話語氣和説話方式,遇事不要直接指責;第二,增加和孩子的肢體接觸,讓小雨感受到爺爺是愛他的;第三,尊重孩子的意見,爺爺在作決定時可以適當徵求小雨的看法。

小雨前後共參加了5次心理諮詢,狀況也漸漸好轉。和父母溝通次數增多後,心理壓力變小了,上課時候也更容易集中精力聽講,學習成績也有所提高。

和父母長期分離,缺乏聯結,小雨只是眾多留守兒童中的一個小小縮影。根據諮詢經驗,陳鳳娟將留守兒童常見的心理問題大體分為3類:一是和小雨相似,內心自卑,缺乏安全感;二是産生叛逆心理;三是墮落消極、沉迷遊戲。

面對以上情況,除了增加孩子和父母的溝通外,陳鳳娟表示“先跟後帶”也是一種合適的方法。例如,當孩子堅持認為自己的想法絕對正確時,可以先和他展開討論,讓孩子説出自己的想法。找出孩子想法中積極的地方進行肯定,並適時進行方向上的引導。“如果方式或道理不對,他可能自己説著説著,就説不下去了。”陳鳳娟説。

作為勞務輸出大省,河南省農村留守兒童較多。目前,河南省12355青少年服務台常設8條青少年心理健康公益熱線,為處於困境中的青少年提供心理諮詢服務,並開設青少年心理輔導系列公益直播及公益微課,已覆蓋青少年17.3萬餘人次。

團漯河市委、漯河市知心姐姐青少年社會心理服務中心在郾城區黑龍王廟村,為40余名留守兒童開展了主題為《希望盆栽·幸福花開》團體輔導活動。

在新野縣歪子鎮棉花莊村青翼家園,幾位心理諮詢師為留守兒童設計了以《愛的呼喚》為主題的情景劇,以雞媽媽和落單小雞的心理旁白為主線,詮釋媽媽對孩子的愛。

根據留守兒童的群體特點,團杞縣縣委特別設計,用大風吹的遊戲打開留守兒童心扉,用繪畫形式引導他們表達內心情緒。(見習記者李丹萍)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