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學家張作風:病毒繼續變異最可能傳染性增強毒力下降
發佈時間: 2022-12-29 11:10:09 | 來源: 北京日報 | 責任編輯: 張豐
12月26日,國家衛健委發佈公告,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並自2023年1月8日起由“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這是我國新冠防控政策的一次重大調整。由鳳凰網主辦、鳳凰網健康承辦的鳳凰網2022國際大健康峰會12月27日線上舉辦。在“變化與挑戰:全球化下的公共衛生”圓桌論壇上,與會專家探討了相關話題。
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盧洪洲表示,奧密克戎變異毒株致病性弱、致死率低,但傳染性極強。以人口近3000萬的中國台灣為例,今年以來的死亡人數是1.48萬,主要是老年人、有基礎疾病及免疫缺陷人群。
盧洪洲
盧洪洲建議,要做好分級診療體系,輕症病人留在基層醫院,確保重症病人能夠第一時間轉到定點醫院、三甲醫院、綜合性醫院等接受救治。
首要保護措施是接種疫苗。目前,我國疫苗接種量已超過34.6億多劑次。盧洪洲指出,當前80歲以上老人的接種意願依然較弱,且腫瘤患者、免疫缺陷者等脆弱人群接種後也仍然不能確保避免感染和重症發生。他提議,對重症易發人群應在感染初期採取小分子藥物治療方案,不要等出現重症後再治療。無論國産或進口的小分子抗病毒治療藥物,還是抗病毒治療的單抗或兩種單抗複合製劑,都可以發揮一定預防作用,有效避免發展成為重症。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系主任張作風也強調加強疫苗接種。他指出,儘管中國大部分人群已接種疫苗,但其中90%是2021年完成的,已超過了5個月至6個月的保護力有效期。50%的加強針接種人群也是在2022年3月前完成的,保護力也下降了。他建議儘快普及第二針加強劑接種。
張作風
病毒是否會繼續變異?二次感染的風險有多大?都是防控措施調整後公眾格外關心的問題。張作風認為,以目前主要傳播的奧密克戎毒株來説,新冠病毒的所謂突變已基本飽和,很少會有“更壞的”變異株出現。接下來最可能發生的突變是病毒的傳染性更強,但是毒力也會相對下降。
“聽説北方流行的毒株叫BF.7,包括將來可能有BQ.1或者BQ.1.1等所謂‘地獄犬’,聽起來感覺挺嚇人。其實這個新的毒株在日本、美國等其他國家地區早已開始流行,從現有病例看基本還是奧密克戎分型。現在的關鍵是在自己體內抗體沒有形成的情況下,一旦感染要加強對自己的保護。”張作風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