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讓中醫藥服務觸手可及
發佈時間: 2022-12-23 10:24:28 | 來源: 健康報 | 責任編輯: 張豐
四川省綿陽市是中醫藥文化發祥地之一,享有“中醫之鄉”“中藥之庫”的美譽,是全國基層中醫藥先進市、全省中醫藥産業創建示範市。近年來,綿陽市聚焦建設服務體系、壯大特色産業、推動開放合作、弘揚中醫文化、助力疫情防控等重點,全方位服務人民健康。
打造15分鐘服務圈
“我們在這裡就可以進行針灸推拿等理療,不用往縣城、市裏跑,確實方便多了。”讓綿陽市梓潼縣觀義鎮村民王女士感到方便的,是梓潼縣觀義鎮中心衛生院於今年5月重新打造的中醫館。該中醫館充分發揮中醫藥在醫療、保健、公共衛生服務中的作用,主要開展針刺、艾灸、拔罐、推拿、刮痧等10種適宜技術服務。
“我們依託鄉鎮中醫館、村衛生室開展中醫藥服務,實現了市縣鄉村四級全覆蓋,15分鐘中醫藥服務圈基本形成,老百姓在家門口就可以看中醫、用中藥。”該市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綿陽市以中醫藥事業、産業、文化“三位一體”發展為引領,成立了推進中醫藥強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大力支援中醫醫院建設,加快補齊縣級醫院短板,發展傳統中醫診所,鼓勵社會力量興辦中醫醫療機構,構建起了以市中醫醫院為龍頭、以縣級中醫醫院為骨幹、以鄉級醫療機構為支撐、以村級醫療機構為網底、以其他醫療機構為補充,集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和康復於一體,覆蓋全民和全生命週期的服務體系。
全市9個縣市區均創建成全國基層中醫藥先進縣。目前,綿陽市有中醫類醫院16家,其中公立中醫醫院12家;已建成國家級中醫重點專科3個、省級中醫重點專科31個、市級重點專科62個。全市公立綜合醫院中醫科和中藥房設置率達100%,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設置率達100%,能提供中醫藥服務的社區衛生服務站比例達100%、村衛生室比例達95%以上。
在完善硬體的同時,綿陽市還加大中醫藥人才培養力度,深化中醫藥教育改革。通過加大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建設力度,開展名中醫師承、院內師承、骨幹醫師培訓等人才培養,加大人才引進力度等舉措,綿陽中醫人才總量明顯增加,梯次厚度明顯增強。
推動全産業鏈發展
獨特、優美的自然環境和錯落複雜的地形地貌,造就了綿陽市豐富的中藥材資源。目前該市共有中藥材品種2150余種,符合藥典及地方標準的達366種。涪城麥冬、江油附子、梓潼桔梗、平武天麻、平武厚樸先後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品種,全市中藥材資源佔全國中藥材品種的35.8%。
豐厚的藥材資源只是産業發展的基礎,如何讓藥材更加地道?近年來,綿陽市不斷鞏固中藥材種植優勢,做強做大中藥企業,健全品質監督管理體系,推動中醫藥全産業鏈發展。以三台縣為例,該縣通過“網際網路﹢”創新打通了道地藥材的産地直供模式,種植基地按照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生産資料等管理模式進行生態化、規範化種植,確保了道地藥材更加地道。
該市支援鼓勵中藥企業發展,加快培育一批精製飲片、中成藥、藥食同源龍頭企業;發揮中醫藥在健康養老、養生保健等領域優勢,加快培育一批服務企業和服務項目。
為抗疫貢獻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綿陽市迅速成立市中醫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專家組,及時研判調整形成適合綿陽的中醫預防處方、治療處方,並向社會發佈。綿陽市中醫醫院研製的“芪景防感合劑”被省藥監局備案為醫院製劑。同時,該市還建立市級中醫藥專家分地區對口聯繫指導機制,形成“專家會診﹢駐派醫生”的中醫參與救治模式;不斷完善中西醫結合會診制度,堅持“中西醫並重、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防治措施,實現全市陽性感染者中醫藥服務全覆蓋、中醫藥服務貫穿診療全過程。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全市中醫醫療機構積極熬製配送中藥“大鍋湯”至集中隔離點等重點場所,以及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廠礦及城市社區和鄉鎮。目前,該市共發放中藥“大鍋湯”300余萬人份,做到“應服盡服”“願服盡服”,為疫情防控工作貢獻中醫藥力量。(特約記者喻文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