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冬月已至,這些謠言也該“涼涼”了

發佈時間: 2022-11-29 11:22:53   |  來源: 人民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這幾天,我國出現了寒潮天氣,大部地區氣溫暴跌。此次寒潮不僅影響範圍廣,還伴有雨雪天氣。

一些和冬季有關的謠言也趁著這股寒潮刷了一波“存在感”:“三重”拉尼娜帶來三倍寒冷、德絨是目前最保暖的製衣材料、冬天熱車越久越好、柿餅上的白霜是防腐劑……這些謠言誤導群眾、産生了負面的社會影響。

今天,科技日報記者就對11月謠言逐一進行盤點,用科學的力量粉碎它們。

“三重”拉尼娜帶來三倍寒冷?

真相:拉尼娜只是影響冬季氣溫的因素之一

世界氣象組織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已經持續較長時間的拉尼娜事件(以下簡稱拉尼娜)很可能會延續到今年年底或更久,這將是21世紀首次出現“三重”拉尼娜,即北半球出現連續三個拉尼娜冬季。

該消息一齣,立刻引起廣泛關注,同時部分網友給出了自己的“解讀”:“三重”拉尼娜一定會帶來三倍寒冷。

對此,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周兵表示,“三重”拉尼娜不是三倍拉尼娜。“三重”拉尼娜是指從2020年開始的連續3個冬季都受到了拉尼娜的影響,影響並不是一年一年不斷疊加,也不代表氣候影響會逐年加倍。

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面溫度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也被稱為反厄爾尼諾現象。拉尼娜出現時,通常伴隨著全球性氣候混亂。此時,我國易出現冷冬熱夏,登陸我國的熱帶氣旋數量會比常年多,出現“南旱北澇”現象。而在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東部、巴西東北部等地,則會降雨偏多;非洲赤道地區、美國東南部等地易出現乾旱。

在多數拉尼娜達到盛期的冬季,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會出現得更加頻繁。據統計,20世紀90年代至2022年2月,在出現拉尼娜的秋、冬季,冷空氣共影響我國141次,其中27次達到寒潮級別。

“不過,決定冬季氣溫高低的因素有很多,拉尼娜只是諸多的影響因素之一。”周兵強調,我國冬季氣溫不僅與東亞冬季風強度密切相關,還與北極海冰、歐亞積雪以及大氣環流系統等因素有關。因此,雖然出現拉尼娜的冬季,氣溫偏冷的概率更大一些,但並不意味著一定會出現冷冬。

1986年以後,拉尼娜與暖冬“相遇”的頻率增加,其中1998年和2020年是強暖冬。國家氣候中心更是在2022年11月3日發佈的《2022/2023年冬季及2023年春季氣候趨勢預測》中指出,預計今年冬季(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強度總體偏弱,全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

國家氣候中心相關專家表示,氣候預測是專業性很強的科研業務,需要以大量的氣候觀測資料為基礎、以高解析度數值預報産品為支撐,才能進行綜合研判、分析,最終慎重得出科學結論。

德絨是目前最保暖的製衣材料?

真相:與其保暖效果類似的材料有很多

天氣一轉冷,許多人就開始準備買保暖內衣。去電商平臺搜索“保暖內衣”,不少商品包裝上都帶有“德絨”字樣,德絨幾乎成了今年出現頻率最高的保暖製衣材料。很多相關商家聲稱,德絨能夠自發熱,是目前最保暖的製衣材料。

那麼,事實究竟是怎麼樣的呢?

“德絨是英文單詞Dralon的音譯,是德國一家國際生命科學集團研發的一種晴綸纖維,主要成分為聚丙烯晴纖維。”天津工業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徐磊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介紹道,德絨並非新生事物,早在2011年它就進入了我國市場。

“德絨的保暖原理和自發熱無關,主要與空氣的導熱系數有關。”徐磊介紹道,物體的導熱系數代表其傳遞熱量的能力,空氣的導熱系數較低,代表其傳遞熱量的能力低,即熱量不容易流失,因此布料能夠儲存越多空氣,就意味著其保暖效果越好。德絨的截面呈雙T形,其不僅布料蓬鬆度高、絨毛厚,而且這種形狀的截面使其能夠“鎖”住更多靜止的空氣,從而就形成了一個絕熱層,減少了人體熱量的散發。

“不過,‘德絨是目前最保暖的製衣材料’的説法是不正確的。”徐磊介紹道,雖然德絨的導熱系數只有0.05瓦/米·開爾文,在保暖材料中算是比較低的,但是在纖維材料中,與其保暖效果類似的材料還有很多。

此外,德絨的吸濕性能也比較一般。相比之下,羊絨材料同樣很保暖,而且柔軟舒適、吸濕性好、有彈性。再比如羽絨服,其高蓬鬆性也可以保留大量的靜態空氣,從而起到保暖的效果,且不容易産生靜電。

柿餅上的白霜是防腐劑?

真相:白霜是天然形成的柿霜

柿餅是用柿子製成的餅狀食品,也是冬季最讓人期待的美食之一。吃過柿餅的人都知道,在柿餅上或多或少都有一層白色的粉末,不過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這層白霜到底是什麼,於是網路上開始流傳這是人工添加的防腐劑。

對此,天津農學院教授田淑芬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柿餅上的白霜被稱為柿霜,是柿餅在製作過程中天然形成的糖霜,並不是防腐劑,對人體無害,消費者可以放心食用。

在製作柿餅的時候,首先需要給柿子削皮,然後將削好皮的柿子進行晾曬。在曬乾的過程中,柿子會析出果糖和葡萄糖等營養物質,待水分蒸發後,這些營養物質會慢慢積累並結晶,最終形成了柿霜。

“柿霜具有潤肺止咳、止血、生津利咽等功效,對於喉痛、咳嗽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田淑芬介紹道,同時柿霜富含維生素B_2,對於口瘡也有一定治療效果。

一般來説,柿餅外層的柿霜多少,是由氣溫以及晾曬時間決定的。天氣越冷、晾曬時間越長,柿餅就會越甜,柿霜也就會相對多一些。在存儲、運輸的過程中,如果所處環境溫度升高,柿霜可能會融化而變少,這就是我們常説的“回霜”。

不過,消費者沒必要過度追求柿霜的多少,需警惕不良商家為了提升柿餅“顏值”而人工在柿餅上灑麵粉、澱粉等物質。經過人工“美白”的柿餅看上去白得比較均勻,但是只要輕輕一抖,它上面的白色粉末就會掉落,其口感也不是柿霜那種清甜的感覺。

冬天熱車越久越好?

真相:過度熱車會損傷發動機

人們在運動之前,為了減少運動帶來的傷害,一般會提前熱身。汽車在行駛前,同樣需要“熱車”。有經驗的老司機都知道,到了冬季,汽車在室外低溫環境下啟動後,需要怠速運作(使汽車發動機在空擋位運作)一段時間,再正常行駛。

然而,最近有不少人表示,由於冬季室外太寒冷,熱車時間越長越好,這樣可以讓發動機升溫更加充分。

這種説法有沒有道理呢?

對此,天津職業大學汽車工程學院教師劉軍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冬季由於室外溫度較低,燃油霧化性差,因此在戶外啟動發動機時最好使其逐漸升溫,不宜加速、加力使用發動機,以減少發動機的磨損、提高燃油經濟性。

除此之外,發動機內的機油在低溫條件下,其流動性會降低、粘度會提高,就難以起到快速為發動機潤滑的作用。因此,冬季開車前熱車是有必要的,但是過度熱車對汽車的損傷也不小。

“熱車時間過長對汽車的損傷主要有兩方面。其一是會讓發動機産生積碳(發動機在工作過程中,燃油中不飽和烯烴和膠質在高溫下産生的一種焦著狀的物質),進而影響其性能,特別是會縮短髮動機火花塞的使用壽命。其二是在怠速運作過程中,燃油濃度高,長時間怠速運作會浪費燃油,增加污染物排放,加大三元催化器、顆粒捕集器(OPF)的工作負擔。”劉軍解釋道。

對於純電動汽車,劉軍提醒道,電動汽車驅動裝置主要由電機、動力電池和控制系統組成,驅動純電動車的能量來自電池,因此不存在熱車問題。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混合動力汽車是需要熱車的,當其行駛里程超過純電模式下的續航里程時,需要由純電模式轉為燃油模式,此時如果不熱車同樣會損傷發動機。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駕駛員最好先在燃油模式下熱車,再正常行駛。(陳曦)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