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網路怎麼辦 專家建議重建家庭溝通模式
發佈時間: 2022-11-15 10:54:04 | 來源: 央視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孩子沉迷網路不願意學習,為了打遊戲與家人爭吵、動手,不愛社交,遇到這種情況,家長應該怎麼辦?日前,為了厘清兒童青少年出現網路沉迷的心理因素,提高兒童青少年的網路素養及自我控制能力,上海市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于近期開設了“網路沉迷門診”。
記者從上海市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主任、網路沉迷門診醫生陳津津處獲悉,實際上,“網路沉迷”往往並不是孩子一個人的問題,經醫生診斷,不少出現孩子沉迷網路問題的家庭,迫切需要重建正常的家庭溝通模式。
網路沉迷是一種網路使用失控行為,它是一種因過度使用、誤用或濫用網路所引發的深度著迷狀態,通常伴有難以抗拒、不能控制的再度使用慾望,並導致個人社交與身心健康受到影響,出現為了上網而犧牲睡眠時間,耽誤學習、工作或忽視人際關係等問題。
近年來,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不少家長髮現孩子有沉迷網路問題,並嚴重影響到日常學習生活,乃至引發心理問題。
14歲的小駱(化名)目前就讀初三,從進入初中後,小駱手機、平板不離手,作息紊亂,成績下滑明顯,晚上偷偷在房間裏打遊戲,拒絕跟家人溝通,時常與老師、同學發生爭吵,甚至與家人大打出手。母親無奈帶孩子到上海市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就診。
經過與孩子深入溝通,醫生發現孩子並不單是打遊戲沉迷,還在某平臺上有自己的賬號,經常發佈視頻,一些視頻播放量10萬以上,粉絲1萬多,從中獲得了不小的成就感。
而在家庭方面,孩子父親常年在國外,父子溝通很少,這幾年孩子與父親見面的機會更是少了很多;母親全職照顧孩子,對其學業要求較高。
經醫生與母親、孩子面談,填寫量表評估網路沉迷程度後發現,孩子存在社交苦惱、焦慮情緒,個性特徵為敏感、偏內向。父母教養方式中情感溫暖理解較少、懲罰否認較多,孩子的網路沉迷屬於一級(輕度)。
醫生最終的“治療辦法”並不是用藥,而是與父母溝通如何傾聽孩子,重建家庭溝通模式;傳授給孩子社交技巧,通過正念治療減壓,接納情緒,加強自律,提升對網路的正確認識及使用。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親子關係得到了很大改善,孩子縮短了使用網路時間,在學校也交到幾個朋友。
陳津津告訴記者,孩子出現網路沉迷的問題,家長亦有責任。當前,一些家長對孩子過度使用網路的管控態度“多元”,有的對孩子約束過嚴,有的過松。一旦出現問題,有的家長會採取“沒收手機”“砸壞電腦”或者“暴力戒斷”等手段,極易引發親子矛盾與衝突,有時甚至還會釀成悲劇。
陳津津介紹,兒童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心理特性是網路沉迷的主觀原因。沉迷網路的行為與性格內斂、抗挫折能力差、意志品質缺乏鍛鍊、社會情感發展受限等問題有密切聯繫。此外,家長由於工作忙碌,電子設備使用時間過長,與子女交流的時間相對較少。祖輩與兒童青少年的交流存在代溝,加上同伴影響,導致孩子更容易沉迷網路。
陳津津建議家長以身作則,首先規範自身使用網路的行為,增強對孩子網路使用管理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學校也要對家長進行相關方面的指導。
陳津津還為家長們總結了一些“網路沉迷”的症狀特點,她建議,發現孩子出現以下症狀應引起警惕,儘快到專業機構就診、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一是看到電腦、手機眼睛發光,專注于上網打遊戲、聊天或者看視頻,對無關的事情不太感興趣;二是主觀上對上網存在強烈渴求,有強迫性的上網衝動,遏制不住;三是上網時間越來越長,沉溺于網路虛擬世界中,或者需要不斷進行挑戰性遊戲,停止上網後會出現易怒、攻擊、虐待行為,為了繼續上網可出現撒謊、欺騙行為;四是對人漠不關心,排斥社交,情緒低落,將上網看作一種逃避問題的方式,或通過上網釋放不良情緒,如無助、內疚、焦慮、沮喪等;五是經常向父母要錢去買裝備、升級等,甚至偷偷使用父母的手機、盜刷父母銀行卡;六是經常噁心、厭食等,睡眠紊亂;七是注意力不能集中或持久,記憶力下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