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美這十年:醫療科技推動醫美行業飛躍發展
發佈時間: 2022-11-11 16:51:09 | 來源: 中國網健康 | 責任編輯: 張豐
在第一期“中國醫美這十年”裏,我們了解到中國醫美行業這十年得到了蓬勃發展。其中,非手術項目逐漸佔據了市場主要份額,醫療科技隨之成為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那麼,是哪些因素在推進醫療美容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中國有沒有自主研發的醫美科技産品?這些科技産品和科技企業在中國醫美行業這十年的發展中起到哪些促進作用?
11月9日下午,中國網健康醫美會客廳“中國醫美這十年”第二期,迎來了一場來自一線醫生與醫療廠商的對話,共同探討中國醫美這十年醫療美容科技的發展。
參加本期活動的嘉賓有北京梅顏醫療美容診所創始人劉紅梅及教研組組長黃乃艷、北京安德盛威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醫療美容事業部銷售總監趙卉江、北京四環醫藥渼顏空間科技有限公司市場戰略部市場總監龔政、欣可麗美學(上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高級銷售經理楊穎、北京享讚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北區銷售總監張鵬、北京國康衛信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宋韋勳等。宋韋勳兼本期嘉賓主持人。
“在醫美産業,無論是醫院、醫生還是上游的科研單位,也無論是鐳射儀器或藥品的研發、生産、流通,當中的每一個從業者,每一個環節,都對整個産業的發展促進和昇華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宋韋勳在中國網健康醫美會客廳“中國醫美這十年”系列微論壇中,開場一席話引起了與會者的熱烈討論。
醫美廠家篇
本次來自醫療藥械廠商的嘉賓都有幾個共同點,他們年齡普遍在35歲左右,長期在跨國醫藥廠家擔任行銷、研發相關部門負責人,有的還在國內大型醫療美容集團出任部門負責人或創業開辦醫美機構。在談及中國醫美行業這十年的發展時,發表了各自獨到的見解。
北京享讚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北區銷售總監發言説,“我有幸見證了中國醫療美容行業這十年的發展,也深深體會到國內醫療美容機構和醫生的不容易。我們只選擇正規的醫療美容機構作為合作夥伴,拒絕和非法的機構合作。雙美膠原蛋白這款産品來自中國台灣雙美公司,2001年在台灣上市,在2009年進入大陸市場,成為國內累計銷量突破百萬支的高端膠原蛋白品牌。在未來,我們將研製出更多被用戶喜愛的膠原蛋白産品及其衍生品,推動行業發展。”
北京四環醫藥渼顏空間科技有限公司市場戰略部市場總監龔政表示,“我所理解的醫療美容,既是大健康抗衰産業當中的一部分,也是人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隨著經濟水準的提升以及大眾消費、審美等觀念的改變,促進了醫美行業這十年來的蓬勃發展。在此之前醫美是奢侈品,人們的審美還比較單一。現在越來越多的求美者希望能保持更年輕的狀態,審美也越來越多元化,越來越回歸到自我,這與民族文化自信是相關的。作為四環醫藥旗下的醫療美容業務,我們一直秉持以醫藥研發的嚴謹態度對待醫美産品,比如樂提葆是我們從南韓引進的日韓銷量第一的肉毒素産品,從談判代理到國內獲批經歷了十年之久,我們做了大量的臨床試驗來確保它的安全有效。伴隨多元化的求美需求,我們也發揮醫藥領域自主研發的優勢,以及深耕醫美領域BD的能力,自主+BD雙驅動提供好産品,依託四環醫藥高效率低成本的生産能力,以及成熟的産品生産管控體系,讓好産品更質高價優。相信用制藥企業的嚴謹創新來做醫美産品,注重自主研發以及ESG的社會責任承擔,才能打造好這塊民族品牌。我們希望能與醫美機構、醫生一起,共同做好科普教育,為求美者提供更高品質,更具性價比的産品。”
北京安德盛威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醫療美容事業部銷售總監趙卉江在發言中説,“我國醫美行業近十年的發展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成就。主要體現在國家政策對醫美行業的管控更加嚴格、更加成體系;醫美行業的規模、技術、正規化也是越來越強;尤其是這兩年,輕醫美的發展尤為迅速,求美者對醫美行業的接受度和認可度越來越高。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利好,國內生産企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品質與服務也得到了極大的認可。這幾年來發佈的醫療美容行業監管政策,包括從早期針對具體産品的監管和規範,到後期全局性調控政策的落地,再到近期相關細則條款、行業標準的相繼出臺,行業監管明顯進入系統化、常態化階段。我們認為,合規化、高品質發展將成為接下來醫療美容行業發展的關鍵詞。公司發展也抓住了每次政策契機,在國家的政策指導下穩步發展。我們北京安德盛威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成立至今有18年,可以説是國內最早一批做光電美容儀器的實體企業了。前些年一直以外貿出口為重心,與全球140余國家和地區都取得了良好的貿易往來。隨著國內醫療美容行業的發展以及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公司總部決定把國內醫美市場也要做起來,屬於中國自己的技術和品質更優先服務於中國的醫美機構和客戶。我們不僅注重品質、生産,更注重醫療研發和服務,每年在研發和生産環節投入的費用佔全年營收不少於30%,目前已有2000多家國內醫美機構與我們建立了合作。”
欣可麗美學(上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高級銷售經理楊穎談到,“中國醫美這十年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求美者對醫美的認知有了質的變化,包括認知渠道和專業知識的了解。但也因為科普不足,有很大一部分求美者選擇到生活美容院等黑醫美渠道購買水貨假貨産品,導致悲劇發生;第二是醫美機構從最早的大型醫美機構佔主流逐漸發展許多小而有特色的醫美機構;第三是醫美廠家數量逐年增多,許多資本也非常看重對廠家及産品研發的投資。我認為未來趨勢的關鍵詞是醫生、安全,另外醫生的診療價格也應更加透明。欣可麗美學是華東醫藥集團的全資子公司,負責伊妍仕在國內的推廣銷售,這是國內首款獲得Ⅲ類醫療器械認證的進口再生類醫美産品。原來出自英國一家有近50年醫藥背景的公司Sinclair,2018年由華東醫藥集團全資收購,現在也屬於是我們的民族品牌。我們公司提倡醫美三正規:正規産品,正規機構,正規醫師,確保安全地變美麗。除了用於面部,未來我們還會開發適用於全身的産品,這就需要我們欣可麗美學公司加強與醫生的緊密聯繫,助力醫生在審美和技術等方面的培養。比如我們希望聯合醫生共同創建全面的診療方案,我們也會提供更多的學習培訓機會給醫生,特別是青年醫生,幫助他們減少彎路,為求美者提供更安全的治療方案。”
醫生篇
醫療美容起源於整形外科,最早注重於手術。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求美者多樣化需求的改變,非手術、微創美容逐漸發展起來;技術的進步也為非手術、微創醫美奠定了基礎。這其中,由公立醫療倡導和推動的學科臨床也一直在發展。得益於我們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國家經濟的快速崛起,我國醫生的臨床技術並不落後於國外同行。同時,中華醫學會等學術團體也一直在臨床經驗交流、行業會議、科普雜誌等等方面推動著醫療美容的發展。同時涌現出了許許多多立足專業、胸懷全行業的專家。
北京梅顏醫療美容診所是一家專注于皮膚美容抗衰的醫療美容機構,創始人劉紅梅是醫美行業著名的非手術美容抗衰醫生,擁有二十多年的醫學臨床、教學、管理經驗。作為一名求真嚴謹的老黨員,她非常注重循證醫學的應用教研及文獻研讀、科普傳播,並不迷信醫療廠商的宣傳,每一款新設備、新技術都必須經過她親自體驗、查證、研判,還為此專門成立了教研組。
劉紅梅主任表示,“中國醫美這十年來的發展主要有幾方面,第一,從醫療技術的發展來看,已經形成了從手術為主到了非手術為主的變化。我在1997年來到黃寺美容外科醫院,那時候的鐳射科還是雛形,主要以光動力調Q鐳射和二氧化碳鐳射治療皮膚病為主。到了2000年光子嫩膚進入中國以後,就開創了用醫療手段解決美白嫩膚的美容皮膚新領域。從通過護膚品來護理皮膚,發展到我們可以到真皮層去抗衰,再到筋膜層、骨像支撐,可以説這十年醫療技術得到了飛躍發展,也讓普通老百姓享受到對美追求的權利;第二,從治病到美容,這是求美者對美好生活追求上的新變化,説明瞭中國這十年國富民強;第三,從機構變化來看,民營醫美機構已經成為中國醫美行業的主力軍。但即使把公立和民營的醫療機構加起來,還沒達到發達國家的市場滲透率,這需要在座各位一起精誠努力。”
在梅顏醫療美容診所擔任教研組組長的黃乃艷博士,在對鐳射在醫學中的應用、發展有著深入的了解和獨到的見解。她在發言中談到,“雖然鐳射在上世紀60年代研製出來後,很快就應用於眼科。但鐳射最廣為人知的應用領域,就是醫學美容。這得益於1983年美國麻省總醫院鐳射醫學中心的專家提出的“選擇性光熱作用”,以及2003年提出的“點陣鐳射”概念。由此研發的鐳射設備廣泛應用於祛除皮膚色斑、血管瘤、改善膚質、毛孔等方面的治療,也推動了輕醫美的發展和普及。從前,醫美行業使用的鐳射儀器大多來自美國、以色列及許多歐洲國家。我國臨床雖然同步甚至優於國外,但鐳射設備一直是小規模模倣,不斷發展的核心技術如調Q、皮秒等,我們都缺少創新。但近十年,我們國家非常注重前沿科學在臨床上的開發應用。現在申請國家自然基金以及國家其他專業基金,都會要求有醫院、企業、大學聯合申請,其中也包括鐳射的臨床應用。”
黃乃艷、劉紅梅、宋韋勳分別從醫療臨床、醫療管理等方面,給在座的鐳射醫療設備廠家等廠商代表提出了他們的看法和建議。第一、從産品設計上,希望有更多的人性化操作界面,方便醫生的使用,同時儘量完善産品的外觀設計;第二、從産品到商品是一種商業思維的轉化,其中包括價格的商業設計。我們國有産品與進口産品比拼的不應是低附加值、低價格的産品,而應該要提升我們的産品科技含量,以及市場應用價值,包括使用體驗和售後服務。這樣同時也解決了自主研發經費問題;三要注重品牌化、國際化的發展。
對此,在場廠家們都表示受益匪淺,並表示新的一期“紅梅醫美面面觀”會客廳可以走進實體廠家直面交流。
中國網健康醫美會客廳的策劃人淩燕表示,這場6位嘉賓3個小時的專題探討,並不能説盡中國醫療美容科技的研發、應用和發展,但是如果能為科技在醫療産學研上建立一個共融交流的平臺,或許就是會客廳活動的初衷。
借用劉紅梅醫生在總結發言中的一句話,中國醫療美容行業今天的蓬勃發展,離不開醫生臨床技術的應用實踐,而中國醫美高速健康發展的未來,更離不開醫療産品助力醫生診療的賦能作用。(圖文:林泉、淩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