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孩子“學習困難”是不是一種病

發佈時間: 2022-08-31 10:15:33   |  來源: 新華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開學在即,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開設的學習困難門診上了熱搜,引發許多家長關注。“學習困難”竟然是一個醫學問題?什麼樣的表現屬於學習困難?這病能治嗎?

1.什麼是學習困難

對於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開設的學習困難門診,許多家長感到好奇,也有一些人調侃道:“要不再來個上班困難科室?”“麻煩開設起床困難門診”“沒趕上好時候,要不早成學霸了”……

其實,醫院開設學習困難門診是基於醫學知識的專業選擇,因為學習困難的確可以被視為一個醫學問題。

學習困難一般指智力正常的學齡期兒童,由於環境、心理或身體素質等方面的原因導致學業成績明顯落後,這個概念源於教育學。後來,隨著精神醫學、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的發展,人們對學習困難有了更充分的認識——學習困難是一種現象或者症狀,可表現為語言使用、説話、書寫、計算等方面能力的不完整,後面隱藏的可能是不良的心理狀態、不佳的親子關係或者是精神心理障礙。

國外數據顯示,大約有20%的兒童在校學習期間出現學習困難的情況;國內流行病學調查也顯示,有學習困難的兒童約佔到學齡期兒童的13%至17%。現實中,許多家長面對孩子學習困難的問題時,要麼將此理解為孩子的學習態度有問題,要麼是搞不清其中的原因,從而使自己的行為對於孩子毫無助益。還有一點需要引起家長注意的是,有的孩子學習困難,不是因為懶惰或調皮,而是因為孩子生病了。然而,由於很多人對精神心理問題普遍存在忽視甚至歧視,家長即便有所懷疑,也不願承認孩子有心理問題,所以情況只會更加惡化。

從醫學角度來看,學習困難門診以明顯的“學習困難症狀表現”為抓手,有助於提高社會大眾對這個問題的認知度和接受度,從而真正找到孩子學習困難的原因,並提供針對性的幫助和診療。

2.成績不好主要有三大原因

學習是一項複雜的活動,涉及閱讀、理解、書寫、計算、表達等多方面能力,並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通常所見的學業成績不好,主要源於以下3類原因。

與學習相關的現實困難

孩子存在沒有建立起良好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不對路、沉浸于學習之外的玩樂中、對學習沒有興趣、接受和理解知識的速度比較慢等現實困難,從而導致成績不佳。針對這些情況,需要老師、家長和孩子相互配合,一起分析成績不佳的具體原因,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幫助孩子。比如,增加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幫助孩子找到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並給予具體的學習指導等。

不良的校園和家庭環境

孩子在學校與同學的關係不好、遭遇校園霸淩、與授課老師的關係不佳等,都會造成孩子對學校和學習的抵觸,産生厭學心理。而學習成績不好會使他們産生較大的挫敗感,繼而更加厭學,形成惡性迴圈。此外,不良的家庭關係也可能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自信不足、交流能力不強、學習動力不足、社會適應不良、情緒不佳,從而影響學習成績。

心理疾病

情緒障礙、學習障礙、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等精神心理問題,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和認知能力,或者限制其在特定技能領域的學習能力。如果不對這些疾病進行專業性治療,孩子的學習困難問題也無法得到解決。

3.學不好可能是得了這些病

醫學上所説的學習困難,主要是指由於孩子在學習技能的獲得或發展上存在障礙而表現為學業成績明顯落後,這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學習成績不好、不努力學習、不愛學習等。

也就是説,家長、老師眼中的學習困難可能存在醫學病理方面的誘因,是疾病在作祟。從臨床情況來看,這種疾病包括神經發育問題、情緒和精神心理障礙。神經發育問題包括“學習障礙(閱讀障礙、書寫障礙、數學障礙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多動症)”“精神發育遲滯”“孤獨譜係障礙(孤獨症,又稱自閉症)”等;情緒和精神心理障礙包括抑鬱症、焦慮症、適應問題等。

我們重點説説常見的幾類影響學習能力的疾病。

多動症

多動症是門診中最常見的情況,患兒主要表現為注意力易分散、不分場合的過度活動和情緒衝動,常伴有學習困難、品行障礙和適應不良,但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我國多動症的患病率約為6.4%,該障礙會使孩子難以集中注意力、做事容易分神、經常犯一些粗心大意的錯誤、很難聆聽和完成指派任務、動作拖遝、作業完成慢、難以安靜下來等,因而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學習障礙

存在學習障礙的孩子雖然智力正常,但在某項特定的學習能力方面發育落後,因而影響到相應學科的成績。比如,閱讀技能障礙的孩子會表現為閱讀速度慢,閱讀時常出現省略、替代、歪曲或添加單詞和片語等錯誤,不能回憶閱讀的內容,不能從閱讀的材料中得出結論或推論,朗讀時可能錯行或者重讀同一行。而計算障礙的孩子會表現為不能理解某種特殊運算的基本概念,不能辨認數學符號,較難將數字正確排序或在運算中插入小數點、符號,較難進行數學運算等。拼寫障礙的孩子,則可能有寫字漏筆畫等表現。

孤獨症

孤獨症多表現為社交缺陷、交流困難、行為刻板、興趣狹窄等,同時又癡迷于一些單調的事物,這會導致孩子很難與老師、同學等進行交流,學習自然也會出現較大的阻礙。

精神發育遲滯

精神發育遲滯指個體在發育時期內(18歲以前),一般智力功能明顯低於同齡人的水準,同時伴有適應行為的缺陷,從而導致學習困難。

情緒障礙

抑鬱和焦慮會使孩子的認知能力顯著下降,如記憶力減退、注意力無法集中、反應變慢、思維能力下降等,同時,也會使孩子情緒低落、心情煩躁、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經常感到疲憊不堪、缺乏自信,這些都會讓孩子無法正常投入到學習中。

4.越早干預收效越好

家長和老師如果不了解上述疾病的症狀,就很可能會把孩子的種種表現誤解為“懶惰”“態度不端正”“不愛學習”等,然後對孩子進行指責和批評。孩子也不知道自己的學習困難可能與疾病有關係,因父母和老師的責備而産生挫敗感後,會繼續影響情緒,對學習喪失興趣和動力。

在明確學習困難是因疾病作祟之後,應在醫生指導下,針對相應的心理問題採取干預措施。如果是神經發育障礙問題,如學習障礙、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孤獨症等,需要專科醫生針對孩子的不同狀況制定個性化方案,開展藥物治療、感覺統合訓練、行為矯正訓練、注意訓練、記憶訓練等系統性行為訓練和行為矯正,以及心理治療等綜合性干預。如果是情緒障礙,需要通過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和傳授家長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以有效幫助孩子緩解情緒、提升認知功能。

學習困難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十分重要。孩子在幼兒時期一般就會涉及讀寫、計算、與人交流相處、遵守一定的規矩等活動,家長要關注孩子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是否有注意力不集中、不遵守課堂紀律、與同學容易有衝突、讀寫計算困難等問題。一旦發現孩子與同齡人相比,在某些方面遲緩滯後太多,就建議到醫院進行專業評估,切勿諱疾忌醫。此外,幼兒園和小學老師如果能及時發現孩子存在的問題,與家長溝通,助益也將很大。

5.家長還可以做什麼

總之,學習困難是表像,背後潛藏的諸多問題更值得關注和重視。家長作為孩子的監護人,也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守護者,如何正確認識學習這件事很重要。

第一,家長應致力於建立和營造良好的親子關係和家庭氛圍。學習僅是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家長不應把孩子的學習當做衡量孩子好壞或者與孩子相處模式的參照物。包容、接納、有愛的家庭環境,有助於孩子建立自信、形成較好的抗挫折能力、保持穩定的情緒。無論孩子面對怎樣的困難,因何原因出現學習困難或成績不佳,家長都要真心接納孩子的不足,持有足夠的耐心與孩子探尋成績不好的原因,而非一味指責和批判。

第二,幫助孩子建立學習動機和習慣。過度剝奪孩子休閒玩耍的時間,會讓孩子對學習産生逆反心理,而過度溺愛和放養也不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家長要為孩子從小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制定明確的學習與休閒時間,培養孩子的閱讀和書寫興趣,通過各種方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並採取適當的時間規劃與行為約束,幫助孩子形成學習興趣和科學的學習習慣與方法。

第三,幫助孩子面對困境。家長需搞清楚學習困難是什麼,分辨孩子當下的困境是學習存在障礙的醫學問題,還是不想學習的心理問題,又或者是學習中遇到了某些具體困難,然後有針對性地尋求幫助,解決問題。如果孩子的學習困境是現實問題,比如某一科跟不上授課進度或者沒有學懂,家長可以尋求老師的幫助,給予輔導;如果是疾病問題,家長要及早帶孩子接受專業診療;如果是心理問題,家長要諮詢心理醫生,爭取修復孩子的內在不適。其實很多時候,面對學習成績不佳,孩子比家長更著急,只是他們沒有明確表達出來。正如一位門診患兒面帶愁容所説的:“我就是不想學習,學不進去,雖然知道這樣不對,心裏也很難受,但是不知道該怎麼辦。其實我希望爸媽能告訴我應該怎麼做,可他們只會批評我或者不停嘮叨我,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第四,給予孩子鼓勵式教育。學習困難是孩子面對的一個重大挫折,家長要穩定好自己的情緒,一起與孩子面對這個挫折。在這個過程中,要意識到孩子的確存在相關困難,不苛刻對待這些困難,反而要關注孩子取得的進步以及其他閃光點,並對此給予鼓勵和肯定。對於接受治療的孩子,家長對其在康復中取得的進步,也要及時給予正面反饋。

最後想強調的一點是,家長也要學會自我成長。與孩子相處,其實很考驗父母的情緒穩定性、心態、交流技巧,因此家長需學習一些情緒穩定的技術,以及與孩子科學溝通的技巧。家長自身狀態的改善,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孩子的示範和支援,將有助於孩子更積極地面對今後人生中的挫折與困難。(安靜 趙榮佳 作者單位:北京回龍觀醫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