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腸胃病都是吃出來的?辣椒喊冤!

發佈時間: 2022-07-11 15:19:53   |  來源: 人民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哪些食品對胃腸健康的損害最大?很多人不約而同想到了辛辣,認為吃了辣火鍋後總會肚子疼。每次提到這個話題都有人不解,“那為啥川渝地區居民胃癌發病率全國最低?”“為啥我們吃辛辣食品總會肚子疼,他們的腸胃卻好似鐵打似的?”所以辛辣究竟是不是腸胃健康的頭號殺手?別急,今天,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專家就來為您一文解惑。

這倆食物才是傷腸胃的“狠角色”

從食管、胃,到小腸、結腸……整個消化系統都覆蓋了一層黏膜,一旦受損就會帶來一系列問題。例如,胃部的黏膜損傷常帶來疼痛,而小腸、結腸的損傷可能影響消化吸收功能,引發大便出血等症狀。黏膜損傷還可能引發慢性胃炎、黏膜潰瘍、急性腸胃炎等,長期損傷還會造成消化吸收不良,導致一系列消化系統原發病變的加重。

人體胃腸道黏膜具有自我修復力,川渝地區民眾的吃辣習慣是從小養成的,黏膜的適應和修復能力更強;而不習慣吃辣,或是長期不吃辣的人,胃腸道黏膜一旦接觸到辛辣食品,就可能感受到比較強的刺激,甚至會損傷胃粘膜。

可以説,能吃辣的人胃腸道功能確實夠鐵。

其實,有兩類食品對胃腸道的損傷比辛辣更甚。一是腌制食品,其含有的亞硝酸鹽或防腐劑成分易腐蝕消化道黏膜,造成損傷。同時還有致癌風險;二是酒精,例如當您喝完大酒,兩三天后做個胃鏡,一定能看到明顯的消化道糜爛甚至淺潰瘍。

情緒對消化道疾病的影響別忽視

消化道疾病都是吃出來的嗎?這話只説對了一半。調查發現,在引起消化道疾病發生的因素中,飲食因素僅佔30%至40%,吃辣並不一定就會損傷胃腸道黏膜,且辣椒富含的辣椒素還有一定的抗癌和防癌作用。

胃腸道疾病不完全是吃出來的病,情緒對胃腸黏膜損傷的影響不亞於刺激性食物。我們對糜爛性胃炎患者開展了全國調查,調查結果顯示,30%至40%的病變是由於焦慮、緊張、抑鬱等情緒因素所致。例如,當我們長期處於封閉的環境,就會感到焦慮、抑鬱,同時,當下有些年輕人作息不規律,就經常受到食欲不振、腹脹等症狀困擾,有些患者甚至在就醫時已經出現了胃出血或更嚴重的情況,這些都與黏膜損傷有關。

喝酒、飲食不規律、精神壓力大是年輕人存在胃腸疾病的主要原因,而老年人則不能忽視藥物的影響。隨著冠心病、關節炎等慢病患者數量增加,阿司匹林等一系列常見抗炎止痛藥品也會損傷胃腸黏膜。中年人由於職場應酬、精神壓力、服用慢病藥物……漸漸成為了胃腸疾病的高發人群。

近期,在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的支援下,我們發佈了全國首個《胃腸道黏膜保護臨床專家共識》。其中提出胃腸道黏膜免疫系統是一個獨立於系統性免疫的獨特免疫器官,能有效防止病原微生物入侵機體,如同一扇天然“屏障”,保護著胃腸道安全。而飲食不規律、吃刺激性食物、長期服用藥物、精神緊張或情緒波動等,都會造成胃腸道黏膜損傷。

胃疼、噁心、食欲不振我該怎麼辦?

我們的胃腸黏膜有一定的自我修復能力,多數情況下可以逐漸自愈。一旦出現胃腸道不適症狀,如胃痛、胃酸、胃脹,可以到藥店購買一些如鋁碳酸鎂等黏膜保護劑進行治療,及時修復受損的胃黏膜。同時,注意調整飲食和作息,以緩解不適症狀。

如果通過服用黏膜保護劑、調節飲食方式後仍然沒有改善,這時應就診治療,不要為重大疾病埋下隱患。

每當節假日過後,都有不少人的胃腸功能經歷了一番“磨難”,此時也是消化內科的就診高峰期。在此也提示大家,節假日期間,我們應該對腸胃更好一點,儘量按時規律飲食,別讓腸胃“拼命加班”;節後應注意調節作息,平衡工作壓力,讓胃腸功能恢復正常軌跡。愛吃辣的朋友可以適當吃,但要避免吃一些腌制類的辛辣食品,吃辣時千萬別再喝大酒。

胃腸黏膜保護是一個“立體”的概念,需要通過飲食、情緒、生活習慣多方面共同調整。只有維護整個胃腸道黏膜的完整性,才能避免疾病發生,讓治療更規範、有效。李景南 北京協和醫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