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不斷創造新生兒健康奇跡的帶頭人
——記河北省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馬莉

發佈時間: 2022-06-15 15:15:09   |  來源: 中國網健康   |  責任編輯: 張豐

 

她帶領的科室是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是區域內新生兒專業的“龍頭”科室;

她們科室接收的患兒,都是1個月以內的低齡嬰兒,可謂是兒科中真正的“啞科”;

她帶領的這個團隊,不斷用創新的技術和慈母般的愛,呵護著新生兒嬰兒的健康;

她就是兒科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主任醫師、河北省知名專家、福棠兒童醫學發展研究中心新生兒內科學科帶頭人、河北省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馬莉。

馬莉在照護患兒

2014年,她就被評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一層次人才,2017年起享受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貼。現任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新生兒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圍産醫學分會新生兒復蘇學組委員,中華兒科雜誌、中華圍産醫學雜誌、中國小兒急救醫學雜誌通訊編委。2021年,獲得白求恩醫學研究會授予的“白求恩式好醫生提名獎”。

從事兒科醫療工作二十多年來,馬莉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刻苦鑽研,得到患兒家屬和同事的認可和好評,連續多年被醫院評為先進工作者。

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健康責任

新生兒科的病人年齡小、體重小,病種多、病情變化快,往往涉及多個系統的問題,與其他年齡段病人相比,病情相對更隱匿。人體的複雜和疾病的不確定性對醫生的責任心、業務能力和所具備知識的全面性都要求極高。

有技術才有健康保障。2022年2月,衡水故城出現疫情,故城縣醫院新生兒科一例患兒因呼吸困難、哭聲嘶啞,當地缺乏進一步救治條件,需要緊急轉診,而家長因疫情防控不能陪同前來醫院。馬莉緊急請示領導,聯繫院前急救,在做好防護情況下接收轉診患兒,在無家屬陪同情況下,為孩子辦理住院手續,經檢查患兒係先天性小下頜綜合徵,屬於困難氣道,入院時已存在二氧化碳潴留,如不及時治療,隨時會有生命危險,經緊急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糾正內環境後,患兒轉危為安。

2022年5月,山西太原出現疫情,一例28周早産在陽泉市一家醫院出生,因出生體重小、呼吸窘迫需要轉院接受救治,當地醫生撥通新生兒科轉運電話,馬莉主任請示院領導後,安排經驗豐富的醫生護士組成轉運小組,連夜行程100余公里,實現跨省危重新生兒轉運,目前這名早産兒已順利脫離呼吸機,體重從960g增長到2kg。

用過硬的技術創造生命奇跡

選擇從醫,就意味著選擇奉獻和付出。新生兒科是無家陪病房,需要醫護人員進行24小時全方位照料。就診的患兒通常病情危重且複雜。

馬莉在組織查房

馬莉始終堅持以慈母般的情懷對待每一位患兒,把患兒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她常教導科室醫護人員説,我們要時刻記住“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患兒。針對每一位患兒,她都會帶領科室醫護團隊制定週密的診療和護理計劃,不放過任何一個診斷線索和安全隱患。不管多忙多累,她都堅持每天查看每一位病人,隨時掌握病人的病情變化。有危重病人隨叫隨到,早出晚歸,有時乾脆就吃住在科裏。

2020年接診的一例危重新生兒,至今令她歷歷在目。剛剖宮産分娩的女嬰,出生幾小時就因呻吟、呼吸困難行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但因所需呼吸機參數高、不能耐受下調吸氧濃度轉診至河北省兒童醫院。她在第一時間,安排行心臟超聲檢查,發現患兒存在心臟三尖瓣脫垂、低氧性呼吸衰竭、重度肺動脈高壓,查閱全世界已發表文獻,該病報道極少,再加上新生兒期瓣膜外科手術風險大,外科暫時不能解決心臟問題時,只能先內科保守治療。她向北京、上海的新生兒以及心外科專家同行交流,並做了全面的現有文獻檢索,將治療成功案例經驗進行整理匯總,為患兒制定了週密的治療計劃。

經過新生兒科醫護團隊精心的救治,孩子最終脫離呼吸機後出院,生長髮育良好,在生後11月接受了心臟瓣膜修補術,患兒目前2歲余,體格及神經生長髮育正常。

用不懈的學習精神引領團隊

堅持潛心研學攀高峰。醫生是一個需要終身學習的職業,除了要求具備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這些基本功外,還要具有開闊的學術視野。馬莉在大學畢業後又先後攻讀碩士和博士,兩度赴國外進修學習。這些求學的經歷,使她深深感受到醫學知識海洋的浩瀚,也養成了持之以恒的學習習慣。工作中,始終堅持閱讀中英文最新文獻,第一時間將國際先進的醫學成果,轉化為自己的業務能力,融入到日常的診療工作中。多年的科研訓練和實踐經歷,讓她具備了敏銳的科研視角和良好的科研能力。自2007年起,主持及參與完成多項國家級及省級多中心臨床研究項目,先後三次獲得省科技廳獎項。有力推動了河北省新生兒危重症救治策略的規範化,促進了全省新生兒學科的發展。

馬莉(中)在和外國專家交流

注重培養一個過硬的團隊。堅持定期組織年輕醫護進行文獻學習,開展講座培訓、教學查房,派出年輕醫護外出學習和交流,注重科室濃厚學習氛圍的營造,這為培養兒科事業後備人才打下基礎。與此同時,科室實施了在循證醫學指導下的系列品質改進措施,使得新生兒科的危重症患兒救治水準和醫療品質在不斷提升。在追求醫學理論與臨床實踐高度結合、實行規範化個性化診治的道路上,她和同事們始終在堅持不懈地進取和努力,為全省新生兒的健康提供最強有力的保障。

用孩子的健康譜寫職業華章

新生兒期是一個特殊時期,既是胎兒期的結束,又是嬰兒期的起始。新生兒科的患兒,處於從母親宮內到宮外環境轉換的一個過渡時期,發生疾病的概率及病死風險大,也是出生缺陷發現的一個比較集中的時期。

工作中的馬莉,經常進行換位思考,在面對患兒時她是醫生,面對孩子時,她也是一位母親,對患兒家長的心情感同身受。遇到有困難的病患,她都會盡己所能去幫助,一切以孩子健康安全為前提。每每危重患兒成功救治,順利出院的時候,家屬的一聲聲感謝,她會感到幸福,感到自己像是打了勝仗的將軍,覺得所有的守候和付出都值得。

2021年的一個夜裏,某醫院接診一名出生3小時的新生兒,因出生時重度窒息,出現窒息性休克、呼吸衰竭、重度肺動脈高壓,生命危在旦夕。馬莉得知患兒要轉院時,夜裏12點來到醫院。在患兒到來之前,準備好了心電監護儀、輻射搶救臺、呼吸機、一氧化氮吸入設備等所需的全部設備和所需藥品。患兒進入病房後,緊急開展病情評估,進行呼吸支援、擴容、糾酸,吸入一氧化氮、啟動亞低溫,有條不紊完成搶救。醫護人員剛剛要松一口氣,又一個接診電話響起,第二例重度窒息的孩子,再次需要轉診。馬莉電話指導當地醫院和轉診醫生轉運途中注意事項,再次投入緊張的搶救中。

去年10月,新生兒科收治了一名最小胎齡早産兒,出生時胎齡只有24周,出生體重600g,皮膚薄嫩,整個身長只有我們成人手掌大小,患呼吸窘迫綜合徵、顱內出血、氣胸等多個病症,係試管嬰兒,屬於典型的袖珍寶寶,承載著整個家庭的希望。馬莉主任帶領團隊從在産房待産,出生後復蘇、保暖、氣管插管、建立液路,轉入NICU,連接呼吸機,應用肺表面活性劑,胸腔穿刺,中心靜脈置管,計算液量和熱卡,糾正貧血,啟動母乳餵養,進行接力式精心守候120個日日夜夜。患兒經歷插管機械通氣、無創輔助通氣、輸血、動脈導管結紮、眼底檢查、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綜合救治等過程,傾注了醫護人員的無數心血。最終患兒順利離氧,體重增長到3kg,順利出院。

馬莉參加省臺科普活動

從事新生兒科工作20多年來,馬莉從來沒有享受過假期的美好。她説,只有帶著責任去觀察,才能練就一雙能發現問題的眼睛,帶著愛心去救治患兒,才能不愧於“白衣天使”的稱號。

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馬莉始終不忘初心,憑著對醫學的執著熱愛,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用一言一行,踐行著醫者的承諾,帶領一個優秀的醫護團隊不斷進取,守護著一個個新生命的健康和未來。(尤國軍 宋立新)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