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上海戰疫錄)一線|方艙“維保人”:每日在高危環境中工作10小時

發佈時間: 2022-05-12 10:39:25   |  來源: 中國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2022年的5月,上海國家會展中心方艙醫院裏依舊往來忙碌。偌大場館內,“大白”們穿梭在床位之間。

“一處污廢水罐出現滲水,請趕緊維修!”正在場館巡視的呂建忠手機響起,另一端傳來急切呼叫。作為中建安裝上海公司負責保障“四葉草”安全運的轉維保組隊員,他與工人們立刻向現場奔去……

對呂建忠來説,從方艙“建設者”到“維保人”的身份轉變,前後不過30余天。一個月前,呂建忠所在的中建安裝上海公司頂住壓力完成了“四葉草”5號館所有通風工程、5號館/6號館室外污水處理工程及部分室外電力工程的建設任務。

完成建設任務後,這支建設團隊並沒有全部撤離。包括呂建忠在內的一批隊員主動請纓留在方艙醫院。

24小時待命,10分鐘內快速響應,30分鐘內到達指定位置,儘快消除故障。這支團隊的任務,是守護5號館所有排風設備及5、6號館的污廢水處理24小時正常運轉。

維保團隊已累計完成了14項通風系統維修、11項室外污水系統維修。 蔣智劉攝

剛投入使用的方艙醫院經歷了一番“磨合期陣痛”:一邊要保證病區及緩衝區主排風負壓狀態穩定,才能把混濁的空氣順利排出;一邊要保證幾萬人用後的廢水污水安全存儲,經過嚴密消毒後再流入市政管網。但對一座投産迅速、保障措施有限、使用人員眾多的臨時功能性建築來説,在嚴密防疫的同時,高品質完成機電運維,不僅沒有前車之鑒,工作量還遠比想像中艱巨。

呂建忠連夜趕制了一份維保操作方案。他盡可能全面地標注了包括罐體、風管等重點部位的維護要點。其中,三班倒的24小時巡檢是要下的一番不可回避的“笨功夫”。

一天之內,5、6號館的入住病患已達到上萬人,盥洗壓力驟然增加。晚上9點,傳來化糞池罐體損壞漏水的壞消息。

總指揮王少華趕緊與呂建忠等人來到現場查看。夜幕低沉,打著手電筒,他們找到了裂縫位置。大家都明白,生活的污廢水已運至處理罐區,如不及時處理,帶著病菌的污廢水漫溢。

打開泵口,污廢水瞬間噴涌,濁氣撲面而來,王少華與工人緊皺眉頭,手頭的功夫卻絲毫沒有怠慢。他們趕緊找來潛水泵抽幹污廢水,再用叉車把罐子架起,一群人顧不得講究,跳進罐體內奮勇修補。

此刻,團隊又發現,玻璃鋼材質的單罐體積超過100立方米,支架位置不夠合體,存在安全隱患。

經驗老道的趙建春等人當即給出解決方案:團隊先調整罐體外部的支架,保持與內壁支撐點垂直受力,考慮到罐體本身荷載量,安全液位只能到70%,但由於管道過高,液位達到95%時才開始排水,團隊又在排水管上安裝三通,通過人工排水輔助罐體自動排水。最後,再在表面用碳纖維加固、在底部堆放沙袋確保罐體足夠穩固,汗流浹背的大傢夥這才放下心來。

所有工序鋪設停當,東方已朦朧亮起光暈,有人開始起居洗漱。

截至目前,維保團隊累計完成了14項通風系統維修、11項室外污水系統維修,完成率達到了100%,管道、排風、電力系統巡檢100%覆蓋。僅5天后,方艙醫院各項機電設備已運作平穩。

每日在高危環境中工作10小時是耐力與毅力的挑戰:在進入污染區前,大家互相幫忙,嚴密地穿上防護服,隔離服,戴上手套、口罩、面罩、鞋套與頭套。風管加固、風機檢修、污水管道維修……這些原本熟練的工序,在套上層層疊疊的防護服後,難度也隨之加大:雙臂活動幅度受限,雙手觸感減弱,護目鏡起霧……“歷經高難度的考驗,更加身懷絕技!”工程師郭小鋒打趣道。

維保團隊每日在高危環境中工作10小時是耐力與毅力的挑戰。 蔣智劉攝

大家都很珍惜一次性的防護裝備,儘量在防護有效時間裏連續作戰,“進區作業時捨不得喝水,即使在完成維保任務後,也會巡視檢查附近的設施情況,最大化利用好防護裝備。”工程師蘭國俊説。

令王少華感動的,還有協同作戰的各路“大白”在戰疫的火熱一線,結下了互相信任、互幫互助的深情厚誼。“和我每天通話20多個的那個‘大白’,我從未看清過他的臉,但我知道,我們都屹立在守護人民的同一戰線!”王少華説。

又是一個通宵的夜晚,呂建忠和工友準備換上防護服進入污染區巡檢,他突然想起了什麼,在微信上給家人發去了今天自己的核酸陰性證明報平安。“很久沒見到家人了,甚至電話都來不及打。在雲開疫散之前,還要繼續戰鬥,但這種不言不語的問候,我相信,他們懂我”。(丁媛媛 許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