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抑鬱症採取聯合行動的時候到了
發佈時間: 2022-03-01 10:28:21 | 來源: 人民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柳葉刀》近日發表《柳葉刀-世界精神病學協會抑鬱症重大報告:對抑鬱症採取聯合行動的時候到了》。該報告由來自11個國家的25位專家撰寫,報告指出,據估計,全世界每年有5%的成年人患抑鬱症,在年輕人中發病率最高。在高收入國家,約一半的抑鬱症患者未得到診斷或治療,而在中低收入國家,這一比例則達到80%-90%。抑鬱症是全世界範圍內導致可避免的痛苦和過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全球抑鬱症危機正在持續且日益嚴重,然而這種全球健康危機仍在被忽視。
報告認為,有大量證據表明,即使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仍有很多方式可以預防抑鬱症並幫助患者康復,因此呼籲各國政府、醫療服務提供者、研究人員、抑鬱症患者及其家屬作出協調一致的努力,改善治療和預防,填補知識空白,提高認識,以共同應對抑鬱症。
抑鬱症為何在年輕人中發病率最高
報告共同作者、中南大學湘雅公共衛生學院肖水源教授告訴記者,抑鬱症也稱抑鬱障礙,是一類精神障礙的統稱,包括重性抑鬱障礙、心境惡劣障礙及一些非典型的抑鬱障礙。
肖水源解釋説,目前,世界各國報告的抑鬱障礙患病率有高有低,一般説來,發達國家的患病率高於發展中國家,這有可能反映抑鬱障礙流行的實際情況,也可能與流行病學調查中使用的診斷方法,甚至診斷標準的不同相關。此次報告中所説的全世界每年有5%的成年人患有抑鬱症,是綜合全世界近年來發表的研究成果作出的估計。
肖水源介紹,我國2013年至2015年進行了一次全國性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成年人群抑鬱障礙的終身患病率是6.8%,12個月患病率是3.6%,低於世界平均水準。“按這個患病率估算,我國每年有超過3000萬人患有抑鬱障礙。”
“我們利用2017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的數據庫,分析了1993年到2017年我國重性抑鬱症的發生情況。結果表明,整體上,重性抑鬱症的發病率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但在20-24歲年齡組有一個小高峰。”肖水源説。
年輕人抑鬱障礙患病率較高的原因有很多。肖水源認為,較為突出的可能原因大致有兩方面:其一是社會文化變遷,包括價值觀念衝突、虛擬生活(如網路遊戲、網路社交等)的興起、生活方式改變等的影響;其二是年輕人的心理壓力較大,而他們在面對壓力時,缺乏成熟、有效的應對方式。
抑鬱症危害大,必須早診早治,加強預防
肖水源指出,抑鬱症危害非常大,對個人生活品質、學習和工作能力、社交活動都有比較嚴重的影響,甚至可能導致自傷和自殺行為。抑鬱情緒還會導致軀體健康的損害,世界各國的研究都表明抑鬱情緒與一系列的軀體健康問題,如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代謝內分泌疾病、感染性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此外,抑鬱障礙還會增加家庭照護和經濟負擔,影響家庭內部人際關係,導致社會經濟生産力下降、醫療費用支出增高,甚至有可能在局部影響社會和諧和穩定。因此,在抑鬱症預防、診斷、治療環節都需要引起重視。
在我國,影響抑鬱症預防、診斷、治療的因素有哪些呢?肖水源認為,首先,公眾對抑鬱症的認識和理解缺口較大。不知道自己、家人、朋友的情緒問題可能是抑鬱症引發的,懷疑自己有抑鬱症時,不知道如何正確地尋求幫助;即使去專業機構接受了診斷和治療,也不能很好地堅持規範治療。
其次,社會上廣泛存在對精神障礙、抑鬱障礙的污名化和社會歧視,阻礙抑鬱障礙患者到專業機構就診和接受治療。
此外,很多抑鬱症患者因為一些相關的軀體症狀,如易疲勞、精力差、食欲不振、睡眠差等就診于基層、通科醫療機構,而這些機構的很多醫務人員不能正確地識別、診斷和治療抑鬱症。
最後,精神衛生專業機構的資源仍然有較大缺口,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
針對我國實際情況,肖水源對抑鬱症的分階段照護和早期干預方法提出了建議,他説,“最主要的是要早期發現抑鬱症患者,早期進行規範的治療;針對不同的個體、不同原因導致的抑鬱症、不同類別和程度的抑鬱症,制訂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預防最容易被忽視,需全社會共同努力
報告認為,有大量證據表明,即使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仍有很多方式可以預防抑鬱症並幫助患者康復,然而,預防卻是最容易被忽視的。肖水源指出,抑鬱症的預防是一個大課題,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在肖水源看來,最重要的是重視對兒童、青少年心理素質的培養。他説,“家庭、學校和社會在鼓勵青少年努力學習,取得好的成績和成就的同時,要重視培養青少年的思維能力,特別是批判性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正確認識自我和合理確定人生目標的能力、認識和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理解和應對挫折和打擊的能力等。”
他同時指出,預防抑鬱症,還要著力於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提供更好的社會環境,儘量使他們免於貧窮、忽視、虐待、暴力(包括校園暴力和家庭暴力)等不良事件的影響。
肖水源建議,學校應積極開展詢證的抑鬱症預防項目,特別是針對處於相對劣勢的一些學生,如體型和相貌較差、成績不好、性格孤僻、家庭貧困、家庭不完整、近期遭受重大打擊和挫折的學生,予以重點支援。但不建議學校在缺乏配套措施的情況下,對學生進行抑鬱症狀的簡單篩查。
此外,他還建議加大宣傳力度,“特別強調抑鬱情緒、抑鬱症狀不等於抑鬱症;特別強調患了抑鬱症後,要積極尋求和接受專業治療,包括心理、藥物及其他有效的治療方法;特別強調抑鬱症是可以治療的,多數抑鬱症患者在接受治療後,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恢復正常。”
消除錯誤觀念,要靠宣傳和教育
抑鬱症是全世界範圍內的一種常見病。但儘管如此,仍有許多關於它的錯誤觀念,使人們長期未對其採取行動。肖水源認為,在中國,人們對抑鬱症的常見誤解主要有以下幾個:
一是將抑鬱情緒、抑鬱症狀與抑鬱症混為一談。多數情況下,抑鬱是一種人類正常的情緒體驗,例如親人去世、考試失敗之後的情緒不佳,只要是在可以理解的範圍內,就是正常的。孤立的抑鬱症狀也不構成抑鬱症。
二是認為抑鬱症不是病,是思想問題,是因為缺乏動力、意志的“心理”問題,因此認為抑鬱症患者不需要接受專業治療,特別是藥物治療。
三是認為抗抑鬱藥物會控制人的心理活動,會導致成癮,使人變傻,有非常嚴重的副作用。
四是認為真正的抑鬱症是無法治愈的。
“提高人們對抑鬱症的認識,要靠宣傳和教育。而宣傳和教育的形式,不應限于一般意義上的上課、科普。”肖水源説,“在影視、媒體、遊戲等載體上嵌入,可能有更好的效果。”(記者夏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