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抗炎飲食走紅,但給身體消炎光靠吃還不夠

發佈時間: 2022-02-18 09:35:31   |  來源: 人民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作為美食大國,中國人在吃方面格外講究。最近,在社交媒體上許多美食博主都開始介紹一種新的飲食方式——抗炎飲食,聲稱採用這一飲食方式可增強人體免疫力、降低炎症感染風險,甚至可以減少患癌概率。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康復與姑息治療專業委員會副主委、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營養科主任醫師王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不要過分迷信某種特定的飲食方式,多樣化的飲食方式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抵禦疾病的最好“武器”。

慢性低度炎症是健康隱形“殺手”

適度的炎症反應是機體抵禦外界病原體入侵與清除自身壞死組織的一種正常生理反應,因而對人體是有益的。

“但持續性炎症不可避免地會給機體帶來損傷。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炎症,如牙齒發炎、傷口發炎等,都屬於急性炎症。”王昆介紹,不過抗炎飲食要抗的炎症並不是這種急性炎症,而是慢性低度炎症。慢性低度炎症是機體在特定免疫原的長期、低劑量刺激下,呈現的非特異性、可持續存在的低度炎症狀態。

慢性低度炎症與急性炎症有相似之處,又有所不同。

急性炎症來去匆匆,當病原體被消滅後,炎症很快就能消退。但是持續、穩定、低度的炎症刺激存在時,炎症就會成為一種慢性持續損害而影響周圍組織的狀態,最終能導致嚴重的組織損傷,造成一個或多個器官的損害。

“腫瘤壞死因子α、白介素-1和C反應蛋白(CRP)等都是促炎症細胞因子,這些細胞若長期超標分泌,就會使機體處於弱化‘免疫應激’狀態。人體長期浸淫在這種環境中,會産生諸多不良影響,還會提升患心腦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神經系統疾病等重大病症的概率。”王昆進一步解釋,比如慢性低度炎症能造成DNA損傷,引起DNA的突變,從而導致癌症的發生。此外,在動物模型中已被證實,某些炎症因子可以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的形成。

慢性低度炎症難以被人察覺感知,而且也並不易通過常規體檢發現,因此慢性低度炎症又被稱為人類健康的“隱形殺手”。

飲食與慢性低度炎症息息相關

“飲食結構的確與慢性低度炎症息息相關。”王昆介紹,人每天吃飯,腸道在代謝過程中,就會産生炎性遞質。如果攝入高油脂和高脂肪的食物,炎性遞質就會過度表達,進而導致炎症出現。但有些物質,比如ω-3多不飽和脂肪酸,就可以抑制前列腺環氧化酶的表達,具有抗炎作用。

資料顯示,富含飽和脂肪、糖、鹽等纖維水準較低的食物在進入腸道後,可誘發炎症和自身免疫反應,這類食物被稱為“促炎食物”。而有些食物能改善人體中的炎性生物標誌物水準,有助於減輕人體炎症,因此被稱為“抗炎食物”。

“像綠葉蔬菜、水果以及一些全穀物,它們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和礦物質元素硒等抗氧化營養素,這些營養素可增強機體的免疫力,進而減緩慢性炎症的發展速度。同時,它們還含有大量食物纖維,有助於降低血液中某些炎性細胞因子的數量。”王昆説,這樣的食物就可被歸為“抗炎食物”。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抗炎“武器”

“人體是非常複雜的,而且任何疾病的發生都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促成的。因此抵禦疾病,光靠吃‘抗炎食物’是不夠的。”王昆表示,要想更好地抗炎,改正如熬夜、吸煙等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些習慣會造成血液中的炎性細胞因子增多。

此外,人的心理健康對身體健康也會造成很大影響,如果長期處於壓力之下,伴隨抑鬱、焦慮、憂愁等情緒,也容易增加人體內的炎症水準、降低免疫能力。“要學會適應環境,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免疫力才可以更好地發揮它的作用,抵抗炎症。”王昆説。

“同時,不要忽視自身已有的炎性疾病,比如胃炎、肝炎、腸炎等。”王昆解釋,有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結腸炎的患者,其患大腸癌的風險會明顯增加;長期B型肝炎、丙肝病毒攜帶者患肝癌的風險比普通人高很多。

“總之,無論是之前大火的生酮飲食,還是最近躥紅的抗炎飲食,我們不要被各種新奇的飲食名稱所吸引,而要明白飲食最終要追求的是健康和多樣化。”王昆強調,而健康飲食又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在保證健康飲食的同時,我們還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規律作息、堅持運動等,這些都有助於抵禦慢性低度炎症。(陳曦)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