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貨”該怎麼買?國際郵件如何安全消殺?“物傳人”可能性如何應對?——三問“海淘”採購風險
發佈時間: 2022-01-24 09:39:41 | 來源: 中國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目前,奧密克戎已成為全球優勢流行株,通過人和物輸入我國的風險逐漸增大。我國相繼發生由冷鏈物品或境外郵件引發的疫情。消費者該如何“海淘”?國際郵件消殺能否讓人放心?如何應對“物傳人”的可能性?
“進口貨”該怎麼買?
記者在多家海淘App、境外買手網站上就“海淘”是否安全進行諮詢,收到諸如“外包裝會經過多次消殺,不會有攜帶病毒的風險”“採購前、發貨前都會消毒,包裹到海關還會進行集體消殺,所以攜帶病毒的概率是非常小的”的回復。
然而,一位專門代購某海外品牌奶粉的批發商也表示,從某國發貨的奶粉在當地沒有任何防護措施,主要靠國內海關對包裹進行消殺防護。目前,代購主要由國外直郵或國內保稅倉發貨,不過受疫情影響,從一些國家和地區直郵的時效不穩定,估計到貨要3周以上的時間。
這是1月21日拍攝的貼有防疫提示的境外郵件。新華社記者陳鐘昊攝
京東生鮮體驗提升部負責人岳清華介紹,為了滿足消費者對進口冷鏈食品“買得明白、買得放心”的要求,京東生鮮為消費者提供進口商品全程溯源服務平臺,全環節冷鏈流轉可查詢、可追溯。消費者在京東平臺購買進口冷鏈商品,可通過追溯碼查詢産品的來源國家或地區、生産日期、批次號、流通路徑以及商品的消毒證明等全方位資訊。
國家郵政局安全監督管理司1月16日發出通知,要求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切實築牢國際郵件快件疫情防控屏障,嚴防境外疫情通過寄遞渠道輸入。要綜合評估進口郵件快件來源地疫情風險等級、上游經營主體資質、寄遞物品屬性等因素,按照精準防控、提級管控的相關要求,制定疫情高風險國家和地區進口郵件快件疫情防控處置方案,減少從境外疫情高風險國家和地區郵購、快遞物品。
國際郵件如何安全消殺?
據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通報,近期發現的1例本土確診病例,自述近期曾收發過國際郵件。經採樣和核酸檢測,疾控人員發現郵件的部分包裝外表面、內表面及文件內紙張標本顯示陽性。此外,北京市公安局通報,某食品批發部經營人違反冷鏈産品疫情防控有關規定,擅自將自東南亞某國進口帶魚等海産品的進口標簽更換為國産標識,以逃避進口冷鏈産品正常監管。
國際郵件如何安全消殺,關係到能否有效防範疫情輸入,也關係到消費者能否放心“海淘”。
聯邦快遞中國區操作部董事總經理魏智德介紹,在消殺流程方面,從航班卸貨開始至派送前的整個過程中,會按相關防控要求和技術標準對進口貨物包裝進行多次全覆蓋消殺。同時,工作人員也會做好國際郵件處理場所和車輛的消毒和通風。
岳清華介紹,為確保進口生鮮商品的流通安全,京東生鮮針對進口冷鏈商品在符合當地監管標準的基礎上查驗待入庫商品的報關單、檢驗檢疫證明、核酸檢測報告及消毒證明,確認無異常後才可允許入庫。同時,對倉內定期進行全面消毒,並按照各地防疫部門要求週期性組織員工進行核酸檢測,保障運營安全。另外,在京東物流的生鮮園區內,也同步執行嚴格消毒措施。
“物傳人”可能性如何應對?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認為,新冠病毒可在低溫下長時間存活,冬季經物傳播的風險增大。既往我國多個省份也曾報道經冷鏈或非冷鏈物品傳播的案例,近期我國多地也曾有境外郵件及其他物品陽性的報道。
北京地壇醫院副院長陳效友表示,由於冬季溫度普遍偏低,新冠病毒在低溫環境下存活時間會顯著延長,是有可能在物體表面、冷鏈環境中存活的,因此要堅持“人物同防、醫患同防”。市民在拆快遞時,如果認為有風險,特別是拆取進口冷鏈貨物等風險相對較高的包裹,應戴好手套,用酒精或含氯的消毒液對包裹的外包裝進行消毒,要堅持“消一層、撕一層”。
1月21日,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工作人員在待海關驗放的境外郵件貨架區作業。新華社記者陳鐘昊攝
龐星火建議,若收到境外郵件或物品時,要減少直接接觸和交流,盡可能實現無接觸交接,如需當面簽收,應與快遞員保持1米以上距離。拆件時儘量在戶外進行,外包裝不要拿回家中,要按照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如需拿回家中,可用含氯消毒劑對內外包裝進行全面消毒。處理完郵件後及時摘下手套,更換口罩,認真進行手消毒或清洗雙手,避免用不清潔的手觸碰口、眼、鼻。(記者吳文詡、陽娜、俠克)
(參與采寫:孫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