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三)古代經典名方:安宮牛黃丸

發佈時間: 2022-01-21 14:41:21   |  來源: 中國網健康   |  責任編輯: 張豐

 

“溫病三寶”之首:安宮牛黃丸

安宮牛黃丸的誕生與一場大瘟疫和一位不太自信的溫病學家有關。

這位不太自信的溫病學家叫吳鞠通,安宮牛黃丸的始創者,也是中醫流行病學的奠基人和溫病學大家。他出生於江蘇淮安一個窮書生家庭,父親吳守讓是乾隆辛巳(1761年)的秀才。在父親的影響下,吳鞠通自幼苦讀詩書,立志要金榜題名。

可是,19歲那年,父親突然病逝,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當時戰亂不斷,瘟疫流行,他雖飽讀詩書,但無法救治染病的父親,“子欲養而親不待”,他愧恨不已,決定棄文從醫,刻苦研讀醫書和藥方,一讀就是十年。

26歲那年,吳鞠通被選副貢入京,參與《四庫全書》醫書部分的抄寫檢校工作,期間深入研讀了吳又可《溫疫論》,後又讀了晉唐以來的各家學説,醫學知識大有長進。但他總覺得自身醫學未成,所以從不敢輕易治病救人。

直到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京城流行溫疫,死在庸醫手中的人不計其數。在朋友們勸説下,吳鞠通才開始診治病人。他對當時一些醫生墨守傷寒治法不知變通的做法深惡痛絕,獨樹一幟地提出了流行性瘟疫“是無形之戾氣口鼻侵入人體而致”,並根據明代醫家萬密齋《痘疹心法》之萬氏牛黃丸方子加減化裁,創制了最早的安宮牛黃丸,救活了幾十位危重病人,從此聲名大振。

他是繼葉天士、薛雪之後的溫病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在繼承葉天士理論的基礎上參古博今,他結合自身的臨證經驗,撰寫了影響深遠的《溫病條辨》七卷,其中首次提出了溫病的三焦辨證學説,並將安宮牛黃丸藥方收錄其中。

清光緒十一年(西元1885年),廣譽遠前身改革成藥生産,根據吳鞠通《溫病條辯》上的方子,特別延聘當時裕豐堂名醫呂振音、高丕明,對安宮牛黃丸處方及製作進行改良,最終研製成功具備自身特色的傳統産品安宮牛黃丸,並開始規模化生産。

廣譽遠是一傢具有480年曆史的中華老字號,前身為1541年創立的廣盛號藥店,是我國現有文字記載最古老的民間藥店。數百年來,他們在溫病及時疫症的發生、治療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和成藥製作經驗。在古代,其自製的一批針對傳染病的成藥,如最早的黃連解毒湯,到後期的八寶玉樞丸、麝雄至寶丸、牛黃清心丸等,廣受好評。

由於當時廣譽遠是全國最大的藥材躉買躉賣商,可以為自身産品提供品質最高、價格最低的原料,所以安宮牛黃丸的選料標準極高,如選用膽紅素含量40%以上的高品質牛黃,麝香酮含量達3%以上的優質麝香,其他藥材亦採用道地的頂級藥材。

不僅如此,廣譽遠還將多項百年密而不傳的炮製技術運用到安宮牛黃丸的製作當中。每一味藥材均經過鮮于其他同質産品的輔料及技藝進行深度炮製,激發藥性,將其藥性發揮到極致,並相互相容促進,共奏精微奧妙之效。比如,他們的硃砂炮製技術,採用獨門古法炮製技術——二次飛水法炮製,不僅保留硃砂藥效,還最大程度降低副作用。

廣譽遠安宮牛黃丸一經推出後,因其清熱解毒、鎮驚開竅作用顯著,一時名聲大噪。在過去的200餘年,廣譽遠安宮牛黃丸在中醫急救及對不同時代時疫症的預防及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享譽海內外,成為廣譽遠重要的傳統品種,並傳承至今。2014年,廣譽遠安宮牛黃丸的傳統製作技藝,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到了現代,廣譽遠安宮牛黃丸仍深受人們喜愛。2020年8月,廣譽遠安宮牛黃丸更被列入中央財政專用藥品儲備和産能備份建設項目。同時,安宮牛黃丸作為防治溫病用藥,堅守在抗疫最前線,並作為治療新冠重症的建議用藥之一,被列入國家衛健委公佈第三版及後續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面向國際的中西醫結合防治新型冠狀病毒傳染病診療建議方案》和《哈薩克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1號專案》當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