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青年志願者風雪中築起疫情防線——“我的城,我來守!”
發佈時間: 2021-12-29 11:01:54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請保持1米距離”“請提前打開健康碼”“小朋友,有沒有身份證?”……在本輪新冠肺炎疫情中心的陜西省西安市,嚴寒風雪中的核酸檢測點,志願者的一句句暖心提醒,讓身處封閉小區內的市民感到溫暖。
西安的本輪疫情,起于12月9日,截至27日24時,西安市累計報告本土確診病例811例。
“立即行動!共築疫情防線——請廣大團員青年堅持科學防疫,爭做自律防疫的示範者。同時,積極向社區報到,展開相關志願服務工作!”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團西安市委聯合西安市青年聯合會、西安志願者協會,第一時間發出倡議書。
“一個還沒挂斷,另一個電話又打進來了!”團閻良區委的“疫情防控應急招募令”剛一發佈,團區委幹部謝佳佳的電話就被“打爆了”。當時,一天接了300多通電話的謝佳佳已經形成了條件反射,“對方還沒開口,我就能猜到他想問什麼”。
還有一些此前曾經參加過疫情防控的志願者,自發參與到防控工作中。不到兩天時間,謝佳佳創建起兩個志願者群,每個群有500人,都是日常儲備的志願力量。
退役軍人李正喜是其中一員,他是一名“資深”疫情防控志願者。2020年以來,西安市每次出現疫情,防控一線都有他的身影。女兒曾問李正喜:“爸爸,什麼是志願者?”他想了想後回答:“就是心甘情願、不圖回報,去做一些事情的人。”
連日來,作為志願者小組組長的李正喜,每天都在清晨5點認領任務,一直忙到晚上10點開總結會。每天深夜回到家,他都感到腰部和小腿肌肉酸痛,但還要在微信上處理一天的留言、計劃次日的工作安排。他把自己單獨關在小房間裏,不敢靠近妻子、女兒。為了工作方便、確保家人安全,最近幾天,李正喜乾脆住進了疫情防控指揮中心的辦公室。
在雁塔區,大雁塔街道辦事處團委書記劉攀峰已連續工作了半個多月,“最忙時,兩天睡了4個多小時”。
“我需要口罩”“我要防護服”“我們缺腳套”……每天,劉攀峰接聽的電話,都是轄區內各個核酸檢測點打來的。他必須想辦法,在第一時間將防疫物資落實到位。
他所在的大雁塔街道辦事處,下轄22個社區,居民約7萬人。據西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披露,此次西安疫情的三大傳播鏈條中,最嚴重的長安大學本部家屬院就有部分區域在大雁塔街道辦轄區內。
每一輪全員核酸檢測的前一天,都是劉攀峰最忙的時候,他需要配備齊全所有防疫物資。多天的連續工作,讓劉攀峰和志願者感到疲憊的同時,也在不斷刷新著他們的工作效率:之前,七八萬人的核酸檢測兩天內能夠完成,“現在,只要7個小時!”
“我的城,我來守!”在朋友圈發出這句話的劉攀峰,已有半個多月沒有回家。7歲的兒子會在跟爸爸打視頻電話時,隔著螢幕親親他。聽到孩子説“爸爸,我想你了”,劉攀峰的心裏暖暖的,“希望疫情能儘快結束,回家陪陪孩子”。
楊志是西安一家教培公司的負責人。作為湖北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時,他深切地感受到了來自全國人民的溫暖。這一次,他帶領公司員工加入了雁塔區志願服務活動,“想為這座城市做點什麼”。
最累的一次,楊志在雪中堅持了8個多小時,微信步數記錄了兩萬多步。也正是在這一天,他切實感受到了西安人的“暖”。
作為在社區核酸檢測點維持秩序的志願者,為節省防疫物資,楊志和同事們只做了基礎防護。那天因為人多,天快黑了,核酸檢測還沒結束,他們得把檢測桌移到有燈光的地方繼續服務。
“我們本想把檢測桌抬走,沒想到幾位女護士看到我們沒穿防護服,擔心有感染風險,拒絕了幫助。”看著幾位女護士小心翼翼抬桌子的樣子,楊志被溫暖“一擊”。
除了維持核酸檢測點秩序,楊志每天還要打流調電話。“只要每個人積極配合防疫工作,這座城市就能早日渡過難關。”楊志説。
12月23日是志願者曲津津的生日。生日當天,她收到了一個意外的驚喜——團閻良區委書記張亦蕤帶著蛋糕專程趕來為她慶祝生日。
“截至12月28日18時,共組織21432人次共青團系統青年志願者上崗服務,累計服務時長208983小時。”團西安市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志願者活躍在城市的各個街道、村莊、社區,在核酸集中檢測、搬運防護物資、人員管控排查、封閉小區物資保障、開展心理疏導等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韓榮 記者 石佳 孫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