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取“石頭”
——柳州市人民醫院妙用結腸鏡治“胃石”
發佈時間: 2021-11-16 14:03:44 | 來源: 中國網健康 | 責任編輯: 張豐
柿子、黑棗、山楂是金秋的時令鮮果。在水果中,柿子的甜味居於首位,被人們稱為“最甜的水果”,糖浸山楂酸甜開胃,令不少人垂涎。但這些水果中含有大量鞣酸、膠質、膠酚等物質與胃液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不溶性沉澱物,在胃黏液以及胃蠕動的作用下而相互凝結、融合形成較大的胃石。
此外,老年人或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也會存在胃動力受損這些情況會導致包括胃酸分泌增加,胃蠕動減少、排空延遲,以及幽門功能異常,為誘發胃石形成提供條件。兒童胃石則多與異食癖、智力障礙、精神疾病和乳糜泄有關。
近日,柳州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收治了一名“腸梗阻”的婆婆。經檢查及多次詢問患者,發現患者發病前曾經吃了柿子及山楂等富含大量鞣酸的水果,而原本多發于胃內的胃石,竟然進入了空腸上段。醫生介紹,普通的胃鏡無法到達空腸上段,無法將“石頭”取出,如果無法經內鏡取石,婆婆就要到外科通過開腹手術“取石”。經科室專家反覆討論,決定在沒有小腸鏡的情況下,運用結腸鏡進入空腸“取石”。
最終,內鏡護士配合經驗豐富的內鏡專家,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努力,幾經週折終於將結腸鏡送達空腸,找到並順利將“石頭”取出。術後婆婆腹痛、腹脹好轉,排便排氣正常,可以正常進食。出院時婆婆向醫護人員豎起了大拇指,表達了她的感激之情。
在這裡,醫生提示大家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空腹不宜吃柿子、山楂、黑棗等。它們含有大量的鞣酸、果膠和樹膠,不成熟的含量更高,可達25%,鞣酸遇到胃酸可與食物中的蛋白質結合,形成不溶的鞣酸蛋白而沉澱于胃內,果膠和樹膠遇酸形成凝膠,將沉澱的鞣酸蛋白粘合成塊,並與食物纖維殘渣凝集形成大小不等的胃結石。胃潰瘍病人空腹吃山楂。會加重潰瘍。
二、控制每次食用量。柿子中的鞣酸能與食物中的鈣、鋅、鎂、鐵等礦物質形成不能被人體吸收的化合物,使這些營養素不能被利用。一般認為,在非空腹的情況下,每次吃柿子以不超過200克為宜。
三、柿子不要和蟹、魚、蝦同吃。柿子裏鞣酸遇到海鮮裏的高蛋白質,容易發生沉澱和凝固,不容易消化。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含高蛋白的蟹、魚、蝦在鞣酸的作用下,很易凝固成塊,即胃柿石。
四、柿子皮不能吃。有的人感到吃柿子的同時咀嚼柿子皮比單吃柿子更有味道,其實這種吃法是不科學的。因為柿子中的鞣酸絕大多數集中在皮中,如果連皮一起吃更容易形成胃柿石。
五、糖尿病人勿食柿子。柿子中因含10.8%的糖類,且大多是簡單的雙糖和單糖(蔗糖、果糖、葡萄糖即屬此類),因此吃後很易被吸收,使血糖升高。對於糖尿病人而言,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者更是有害的。
六、山楂小食品含糖多,應少吃。儘量食用鮮果,山楂食用過多會損壞牙齒,山楂忌與人參同吃,同樣山楂也不要跟海鮮一起食用。
(許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