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綏化“戰疫”,有群“做好事上癮”的年輕人助攻

發佈時間: 2021-10-13 09:54:22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9月下旬,在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疫情中風險小區“鑫港灣家園”大門前,幾名身著藍色制服的志願者牢牢把守,做好疫情防控的“守門員”和為百姓輸送物資的“搬運工”——他們是綏化市愛心傳遞青年志願者服務隊隊員。

其中有個人個子不高、微胖,從早到晚在小區周圍奔走穿梭,不時拿起對講機指揮調度,聲音聽起來有些沙啞……

他叫孫立新,一位普普通通的燒烤店老闆,也是志願者服務隊的分隊長。此次疫情期間,他負責值守小區,指揮調度志願者隊伍。

10月10日,綏化市本土確診病例清零。“鑫港灣家園”則在10月8日降為低風險。這離不開孫立新和志願者同伴們的努力付出,他們正用行動感召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志願服務行列。

“做好事會上癮”

孫立新很喜歡和人講“冰糖奶奶”的故事:

曾有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成立了一個志願者服務隊,常在空閒時間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幫他們收拾東西、洗衣服、陪這些孤獨的老人聊天。

其中一位老人,生活很拮據。每次看到這幫孩子過來,老人都特別高興,拿出一包用手絹小心包裹的東西。“快洗洗手,給你們好東西了!”老人説。

手絹裏是半包冰糖,也是老人最為珍貴的零食。

後來,老人去世了,再也沒有人把冰糖當成寶貝一樣給他們了。每次看到冰糖,他們都會想起這位老人,於是叫她“冰糖奶奶”。

每次講完,這個“硬漢”都會淚流滿面,“冰糖奶奶”也成為堅定他“做好事”信念的力量之源。

時間回溯到2014年高考那幾天,在綏化街頭能見到這樣一個看著不太“靠譜”的人:騎著輛大摩托車,車身挂著個用紙殼做的牌子,上面寫著“考生隨便坐,帶你往死尥(東北方言,使勁跑之意)”,等了幾天也沒有考生敢坐上這個看上去有些“痞氣”的燒烤店老闆的摩托車。

這兩個畫面重疊投射在同一人身上,構成了孫立新的“現在”與“過去”。

那年,孫立新看到街上的送考車,也想做點好事,沒想到出師不利,他尋思:“做好事還怕難?”

他沒有放棄,又帶著燒烤店員工,拉著礦泉水和水果到考點前蹲點,免費給考生發放。在那兒他看到一群穿紅馬甲、戴紅帽子的志願者也在服務考生,覺得“他們看上去就很正規”。想做好事又找不到門路的他,立馬走過去打聽:“我能加入你們嗎?”

“當然可以,只要你願意做好事就可以加入。”“紅馬甲”答道。

穿上紅馬甲、戴上紅帽子,孫立新挺起了腰桿:“我有組織了,這回沒人説我‘不正規’了。”

這群“紅馬甲”隸屬於綏化市愛心傳遞青年志願者服務隊,加入服務隊後不到半年時間,孫立新參加了37場志願服務活動,年底被隊裏評為“十佳志願者”。

2016年,孫立新在燒烤店的墻上挂了塊宣傳板,上面寫著:“我承諾,我將從營業額當中,每桌捐獻一元錢,在愛心傳遞志願者服務隊的監督下,完全用於愛心慈善活動。”

每年出去做那麼多志願服務,幹那麼多活,還是個“賠錢”的事,很多人常笑話他“扯這幹啥,在家躺會兒不好嗎”。面對眾人的質疑,孫立新堅定地選擇繼續做志願者。

加入服務隊7年多來,他的努力大家有目共睹,隊友説他“有好吃的後吃,有罪都搶著遭”。一個看上去“不靠譜”的燒烤店老闆成了隊裏的中堅力量,他的熱情也一直感染著身邊人。

今年年初疫情防控期間,他的妻子、侄子跟著志願者一起在小區門口值守;他的大哥給志願者們做了幾個月的飯;連他7歲的兒子都整天喊著要做志願者,要像爸爸一樣做個“超人”,打敗疫情這頭“怪獸”。

“做好事好像有癮,幫助別人自己也很快樂,我的生活也因為做這些事更充實、更豐富多彩了。”孫立新説。

“哪需要,我們就去哪兒”

“又缺血了,都缺啥型?我馬上通知隊員過去。”孫立新接了個電話,是來自血站的求助。

“我身體一直很好,幾乎不打針,所以一看到針就迷糊,臉通紅還冒汗,太丟人了。”這位“硬漢”説到獻血,有些不好意思。為了不在其他隊員面前“丟人”,他常常早去半小時,等隊員們過來的時候,他已經獻完血,還裝作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助老、助學、助困、普法宣傳、助力環保、教老人使用智慧手機……孫立新和同伴們管得很“寬”。

“我覺得做好事不能拘泥于一件事或幾件事,只要能讓別人方便些,都是在做好事。”孫立新説,他們這群志同道合的人出於熱愛,才能讓這把“善意之焰”一直熊熊燃燒。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連續兩年,孫立新與同伴們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用一道道“微光”點亮那些困難的日子。

今年年初綏化市望奎縣疫情期間,孫立新作為綏化市愛心傳遞青年志願者服務隊公益車隊的隊長,帶領40多名志願者,用16台車,平均每天接送800多人到醫院就診,他們車隊成為救命的“擺渡之舟”。

那時候,孫立新和其他志願者熬紅了雙眼、吹裂了皮膚,也收穫了滿滿的感動,那些動人瞬間一直珍藏在他們的記憶中。

2020年初春,由於所有公共交通全部停擺,一位已經80多歲,兒女都患有重病的老人不得不每天自己推著患尿毒症的老伴去500多米外的醫院做透析。孫立新得知這一情況後,擔負起每天送這對老夫妻去醫院的任務。他對老人説:“以後有事就找我,疫情過去了你們有事依然可以找我。”

一天,孫立新匆忙中沒戴防護手套,老人推著老伴做完透析上車時,偷偷往孫立新車裏塞了一個黑色塑膠袋。

“奶奶你這是幹啥呀?”

“這裡面是手套,快戴上吧。”

這是老人怕孫立新沒戴防護手套有危險,專門找來的幾副手套,孫立新頓時淚目。

老人擔心孫立新不好好吃飯,每次都從家裏帶些小零食給他。“奶奶家的情況很不容易,她是把我當成了親孫子。”孫立新説。

怕志願者們挨餓送來成箱泡麵、餃子剛出鍋就迫不及待地送來給他們“吃熱乎的”……這些瞬間令他們終生難忘。陌生人之間的善意與感恩,也成為這些想要溫暖別人的人生命中的一道光。

“通過善意的行動,讓整個社會越來越好”

2021年,孫立新和20多個隊友過了個“別樣”的春節。

由於疫情期間接送人員比較多,這群志願者春節也不敢回家,孫立新的燒烤店成了志願者的“根據地”,每天在那裏吃住。沒有足夠的床,有一些人躺在由幾把椅子拼成的“床”上,天天衣服也不脫躺下就睡,那些“奇形怪狀”睡姿的照片成為他們難忘的回憶。

“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每天出來還挺害怕,對照著症狀也會感到頭疼、無力,還挺擔心被感染。”另一分隊隊長王景麗説,“後來發現每天都這樣,就是天天在外面跑累著了”。

如今,服務隊的志願者們做起疫情防控相關工作已經得心應手。孫立新笑著説:“幹起活來也想不了那麼多,不知道害不害怕了。”他那雙烤了16年肉串的手,托起了艱難時期很多人的希望。

服務隊藍色的制服上,印著幾處相同的圖案:整體看上去是一顆紅黃相間的心,仔細看“藏”著很多雙手。寓意“心手相牽”,用一雙雙手托起希望,帶給人溫暖。

“和專業的志願服務隊比,我們還是‘小學生’,但是我們一直在努力學。”孫立新説,他們下一步準備成立一支志願者團隊裏的“特種部隊”,系統學習游泳、水上救援等專業技能,“有事就能上,上了就能勝”。

“現在我們在全力支援抗疫,有在小區門口值守運送物資的,有在交通卡點把守的,還有到各個場所進行消殺的,雖然做這些挺辛苦又沒報酬,但我們都覺得自己為社會盡了一份力。”孫立新沒有什麼“高大上”的想法,他只想通過自己善意的行動帶動更多人加入,讓整個社會越來越好。

“我只是株平凡的野草,但我相信野草也能迎接燦爛的陽光。”孫立新説,忙完了疫情防控,他還要籌備燒烤店重新營業,那時,他會在店裏烤著“大串”,迎接更美好的人間煙火氣。(記者 侯鳴、楊喆)

延伸閱讀